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阿爾伯特親王

阿爾伯特王子一般指本詞條

阿爾伯特親王(英文:Prince Albert,1819年8月26日—1861年12月14日),維多利亞女王的表弟和丈夫,阿爾伯特的出生地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公國與歐洲諸多王室有姻親關係,在其20歲時,與表姐維多利亞成婚,婚後育有九個孩子。最初,阿爾伯特深受限制,其身份僅是女王的配偶,而沒有其他相應的權力或職責。隨著時間推移,他吸取了諸多民眾訴求,例如實行教育改革、全球範圍內推行廢奴運動、管理宗室事務和女王辦公室等。他積極參與1851年世界博覽會的籌辦。政治上,儘管他反對帕默斯頓勳爵在外交大臣任內所奉行的政策,但他還是說服了女王在與議會交往時不帶有黨派傾向性。這一點上,還是促進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發展。

阿爾伯特於1861年去世,享年4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朗西斯·阿爾伯特·奧古斯都·查爾斯·埃曼紐爾
  • 外文名:Francis Albert Augustus Charles Emmanuel 
  • 國籍德國
  • 民族:日耳曼人
  • 出生日期:1819年8月26日
  • 逝世日期:1861年12月14日
  • 主要成就:參與1851年世界博覽會的籌辦
  • 出生地:德國科堡
  • 配偶:維多利亞女王
  • 父親: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
  • 母親: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路易絲公主
人物生平,家族淵源,美滿婚姻,無冕國王,英年早逝,遺產,榮譽,頭銜,勳章,紋章,家庭成員,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家族淵源

阿爾伯特是德國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的兒子。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是維多利亞的舅舅和阿爾伯特的叔叔。維多利亞的母親和利奧波德一世是姐弟,阿爾伯特與他的表姐維多利亞女王結婚,一共生育有九個孩子,但由於是近親通婚,四個王子中的三個都是血友病患者,所幸的是五位公主個個健康美麗,但也是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她們與歐洲王室聯姻的結果是使這一可怕的疾病在歐洲王室中蔓延。
阿爾伯特親王
幼年時的阿爾伯特(左一)
阿爾伯特親王的後人很多都和歐洲各國的王室成員結婚,大女兒維多利亞公主成為德國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的皇后,他的一個外孫就是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皇威廉二世,一個外孫女索菲公主是希臘王后;第二個孩子是後來即位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他的孫女莫德公主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個孩子愛麗絲公主成為德國西南部黑森和萊茵河畔大公路德維希四世的妻子,他的一個外孫女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是沙皇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個外孫女維多利亞公主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親王的外祖母;另外三個女兒其中兩個是德國南部巴登堡和德國北部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親王的王妃。還有一個嫁給蘇格蘭的一位公爵,後來成為加拿大的總督。而兒子們則都是娶了丹麥、俄國和德國各地的公主、郡主們為妻。

美滿婚姻

阿爾伯特,1819年8月26日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是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和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的路易絲公主的幼子,哥哥是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二世,阿爾伯特在波恩大學受過教育。在1840年,他娶了他的表姐維多利亞女王為妻。
阿爾伯特親王
維多利亞、阿爾伯特
維多利亞的父親肯特公爵是英國喬治三世國王的第四個兒子,在她八個月時就去世了。她的三位伯父——喬治四世約克公爵威廉四世都沒有合法繼承人,所以她在威廉四世死後繼位。維多利亞的母親和利奧波德早早就籌劃好了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女王的婚事。阿爾伯特從未對自己的婚姻作過他想。年輕的女王起初卻心懷抗拒,不想放棄在終身大事上自己做主的權力。他們的婚姻最終成為英國王室歷史上無可匹敵的愛情傳奇。
談到結婚,維多利亞十分厭惡而且恐懼,她甚至聽也不願意聽。她不止一次地對梅爾本勳爵說“此時,我的情緒對結婚十分反感”,談到與阿爾伯特的事,她在給舅舅的信中說:“我們之間並無婚約。”即便她喜歡阿爾伯特,她“今年也不能最後定約,因為最早,這種事情也要等兩三年以後再說”。她還說她“非常討厭”改變自己目前的生活;並且聲稱,如果她不喜歡他,她也十分希望能得到他的理解,而對梅爾本勳爵,她說得更加明白,她告訴他說自己“不怎么想見阿爾伯特,因為整個事件是樁討厭的事”。
不管維多利亞是如何的逃避,阿爾伯特的造訪卻如期而至。這一年的10月10日晚上,奉利奧波德舅舅的安排,阿爾伯特在哥哥歐內斯特——薩克思·科堡大公的繼承人的陪伴下,來到了溫莎。
第二天是星期四,早上,阿爾伯特和歐內斯特終於來拜見女王。女王默默地佇立著,兩位王子依舊是那么漂亮、英俊、風度翩翩。這使她回憶起幾年前那三個星期的快樂時光,划船,騎馬,是的,他們真的再見了,但他們的分離卻是太漫長太漫長,這漫長的分離幾乎使她把一切都忘得一乾二淨。現在,所有的記憶重新召回。她仔細地打量著眼前兩位青年,特別是阿爾伯特,她感到十分的驚奇,阿爾伯特不僅保留了少年時代的風采,而且歲月又給他添加了幾分成熟與穩重,還是那張俊美的臉,只不過在嘴邊上出現了纖細的髭鬚,白皙的臉上也散布了稀鬆的頰鬚,而身量也更加高大勻稱,阿爾伯特完完全全已經是個成熟的男子漢了,所有的厭惡與恐懼在眼前這位英俊青年的那雙藍眼睛的光芒照耀下,在那張迷人的嘴邊的微笑中煙消雲散。他們一塊兒騎馬,一塊兒跳舞,一塊兒談天,一切是那么的完美,她仿佛被引進了一方全新的領地,在這片領地絲毫也找不到梅爾本勳爵的影子,她得以在比較中獲得對於過去生活的反省:那些快樂,那些依戀原來只不過建築在一種膚淺的消遣之上,兩三天的時光一晃即過,星期日的早晨,當她重新站在梅爾本勳爵的面前時,她似乎重新變了個人似的,那份幼稚、那份期盼、那份崇拜的表情已全然不見,代替的是更多的堅定與成熟:“我已大大地改變了對結婚的看法,我已經決定和阿爾伯特結婚。”下一個早晨,她單獨召見了這位表弟。這一次女王把帝王的尊嚴和規矩全然拋在腦後,她深情地說:“假如你能滿足我的願望(和我結婚),我將無比幸福。”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和他們的王子和公主們
阿爾伯特動情地張開了男子漢有力的雙臂,緊緊地擁抱了女王,他的擁抱是那么的有力又是那么的親切溫柔,維多利亞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的感覺之中。
阿爾伯特確實有理由讓維多利亞傾倒,或者說,維多利亞的選擇是無比的正確。儘管這時女王的選擇更多地只是出於一種直覺,出於對阿爾伯特諸多表面特質的無比傾慕:他的英俊美貌與迷人的氣質。但是越到後來,阿爾伯特的內在的品質將越明顯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越來越使女王去甘心做他的附庸。這些當然是後話了,但阿爾伯特的非凡的才能是在與女王結合之前就已具備了的。阿爾伯特出生於1819年8月,比他的表姐維多利亞晚生三個月。薩克思·科堡·哥達的弗朗西斯·查理斯·奧古斯特·阿爾伯特·伊曼紐爾是他的全稱。阿爾伯特在外貌上繼承了她母親——一位活潑美貌婦人的所有優點:金色的頭髮,碧藍的眼睛,彬彬有禮而又朝氣蓬勃。
和他的哥哥歐內斯特比較起來,阿爾伯特從小就是一個有著自己的主見並能恪守不渝的孩子,在兄弟間無數次的遊戲與爭吵中,弟弟總是占著上風,在外人看來,他們的身份應該顛倒過來才合乎常情。阿爾伯特的品行在科堡深得人心,他聰穎機智而又吃苦耐勞,他所在的公國飽經戰亂、弱小無勢,而大公又並不富有,他從小便是在一種樸實無華的環境中成長,這樣的一種樸實無華使他甘願地接受那個時代熱忱道德觀的感召:誠實、堅韌、求善求真。還是11歲的時候,當他的父親試著詢問他今後的打算時,他的回答使這個飽經風霜的公國統治者大為驚訝:“我要做一個善良有用的人”,他說,樸實簡潔的語句里蘊藏著一個孩子對於未來人生職責與目標的自覺,而這種自覺正是那個時代的最高風範。人們不禁想起,在維多利亞第一次明白自己將成為英國女王時,她的回答也幾乎如出一轍:“我要做個好人”,這難道是一種偶爾的巧合,或者說僅僅用一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就能解釋的一切?從這裡人們其實已經隱隱約約地感到,若干年後,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的結合之後,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成為整個國民生活之典範決不是一種偶然。
和維多利亞一樣,阿爾伯特在堅信禮上的表現也是那么的出色,那么的令人難忘。堅信禮上援用古例在城堡的“巨人廳”公開舉行,由於阿爾伯特從小的氣質與風範已深入科堡每個人心中,所以堅信禮上牽動著朝野所有的人。大批貴族,富商,牧師、公國各城市的代表以及形形色色自發前來的觀眾一齊湧來,場面熱鬧非凡,大公和夫人、符騰堡的亞歷山大和歐內斯特兩位王子殿下、萊寧根大公、霍恩洛伊·朗根堡大公夫人和霍恩洛伊、斯林福斯特大公夫人都出席了儀式,大廳的後方設定了一個簡樸然而裝飾典正的講台,內庭牧師雅各比博士端坐中央,合唱隊高聲唱過讚美詩《聖靈降臨》的第一節後儀式開始了。雅各比博士開始提問,由王子作答。博士的提問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與考慮的。這些問題都並非一個簡單的“是”與“不是”所能回答,必須有自己的見解與闡釋,其目的是讓觀眾能夠更多地、更詳盡地了解青年王子的觀點。阿爾伯特的回答坦然、果斷、精確,特別是那些精妙的到處都閃爍著個性的闡釋中,蘊含著一種深切的情態與充滿自信的內在力量,這種力量緊緊地感染了所有在場的人,從貴族富商到普通平民。當問到世襲的王子是否打算忠於福音派教會時,王子的回答只是一個“是”。但他又用清晰而堅定的聲音補充:“我下定決心永遠忠於公認的真理。”永遠忠於公認的真理,這正是阿爾伯特所有美德的起點與基石。
博學是阿爾伯特另一優秀品質,他總是抓住一切機會去豐富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從法學、政治經濟學,數學、文學、生物學等幾乎是孜孜以求地學習,也學習騎馬、射擊、擊劍、狩獵。
他17歲時開始潛心鑽研德國文學和深奧的德國哲學,他曾做過一篇論文《論日耳曼人的思維模式及日耳曼文明簡史》,他企圖以此事“反省我們時代的弊端,籲請所有的人從自己做起以矯正這些弊端,並由此而為別人樹立起一個好榜樣。”他對於自己民族的思維方式的強烈興趣,在他以後作為女王助手時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阿爾伯特對國家的命脈工商業十分關心,他非常清楚英國和德國之所以傑出,根本原因在於工商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1852年他成功地構思、舉辦的規模龐大的集中了當時幾乎是全世界各國的在原材料生產、機器製造、機械設計、廠家製作以及在套用等各方面所能生產的各種先進的樣品的萬國博覽會,便是最好的註腳,在布魯塞爾他曾遇到了一位著名的數學教授阿道夫·葛德萊。他對或然律的研究與套用深深地吸引了阿爾伯特,他很快與這位數學教授成為了終身朋友,和法國君主熱衷於藝術寵物舞會不同,阿爾伯特對經濟科技軍事和學問更感興趣,這樣的一位傑出的青年,從一來到這個世上,他的外婆、科堡的大公和太夫人,公爵,肯特公爵夫人和利奧波德王就把他與維多利亞放在一起來談論。還是3歲的時候起,甚至他的保姆也經常對他說“英國的小小五月花”(維多利亞生於五月)將成為他的妻子,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1840年時的阿爾伯特
當他與維多利亞的目光碰撞在一起時,他發覺自己無可抗拒的命運已經確定下來了,他們相愛了。

無冕國王

大英帝國的女王,比他這個小小的德國王子,在地位上高出太多了,因此他是不用向她求婚的。她求了婚,他恭敬地應從了,他們成婚了。一個全新的、從未想像過的世界在她面前展開。他多好啊——簡直太好了!阿爾伯特是一位真正的貴族,一位紳士,更是一位模範丈夫!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維多利亞、阿爾伯特
他在情書里說“我相信天堂給我送來了一位天使,照亮我的生命”。他處處表現得高貴、有男子氣、有君王氣概。
但他們的家庭里也同樣存在障礙。第一個孩子維基公主於1840年11月22日出生,維多利亞堅持把護理權交給一個阿爾伯特極不喜歡的女人:維多利亞的老家庭教師,路易絲·勒珍。她是一個狡猾、支配慾很強的人,阿爾伯特認為她是危險的。
阿爾伯特非常愛女兒,1842年維基病得很重,勒珍和皇家醫生詹姆斯·克拉克對維基的治療安排得很糟,使阿爾伯特決定非干預不可。他認為縱容勒珍已經使維基受了太久的罪,但女王站在勒珍一邊。夫婦二人爆發了極為激烈的爭吵,互相指責對方毫不關心維基的生死。阿爾伯特狂怒地寫信給維多利亞:“我不管了!把孩子帶走,隨你怎么處理,如果她死了,你的良心就會知道!”
幸好,可怕的勒珍從未消減維多利亞對阿爾伯特的愛。他強硬的態度使她震驚,終究回來向他道歉。然後她給了勒珍一筆養老金,打發她回德國去。陰雲立刻消散,維基公主也康復了。很清楚,阿爾伯特在英國遇到的許多問題都源自勒珍對年輕的女王施加的不良影響。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王子
但並沒有終吉他們之間的意見分歧。經常——通常是維多利亞陷於產後憂鬱症的時候——兩人就會為些雞毛蒜皮的無聊小事吵架。她發脾氣,責備他,而他則逃走,去做自己的研究。她會追上來,仍然爭執抱怨不休。然後,她的態度又會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用道歉和許諾把他給淹死。他原諒她,一切都好了——但只是一段時間。不過,像1842年那次的大吵是再沒有了。勒珍的離去使阿爾伯特解放出來,能夠參與到她的生活與國家事務中去。
他努力克服困難,去對英國和他的妻子施加非常有益的影響。維多利亞讀得很困苦的國事檔案,阿爾伯特輕易就能理解並向她解釋。她沒耐性的時候,他以她的名義向大臣們發手諭,對國事作備忘、評論或建議,他經常參與她與大臣們的會面,其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隨著維多利亞越來越對他的才智表示絕對服從,他也就越來越深地陷到機械化的政治事務中,一個龐大帝國無休無止各式各樣的事務。
現在每個大臣都知道是誰在最後做出決定,王子成了各種事物的中心。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著嘉德騎士、巴斯勳章禮服的阿爾伯特親王
阿爾伯特最終對英國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這一點沒有其他王室成員能比,事實上將來也不會有,給從前孤獨地高高在上的王室創造了全新的形象,把他們帶到公眾面前,樹立起非常關心臣民之福祉的領袖形象。
他訪問那些貧窮的家庭,為失業者呼籲。在他的影響下,維多利亞開始知道,在她的宮外,有太多人面臨著不安全、窮困、傳染病、早死的威脅,需要王室關心。他發起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萬國工業博覽會)——1851年倫敦世博會,向公眾展示工業革命的奇蹟,有力地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威望。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歡迎阿爾伯特進入政治圈,這成就要依靠女王願意服從她丈夫,而維多利亞合作得不能再合作了。
他處於一種孤獨中。維多利亞極端崇拜他,在家裡,他的話就是法律。女王教導她的9個孩子,父親就是他們的典範,有幾個孩子並不聽話,特別是後來的愛德華七世,一個徹底的浪子。維多利亞會責怪他們不像父親,而不是對他們本人表示難過。1857年,她打破先例,給他加王夫(Prince Consort)的尊號。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
在1861年秋季,阿爾伯特還成功地干預了英美之間的爭執,英國與美國在他的影響力下避免了戰爭。然後在隨後的幾個月,他的兒子愛德華七世與一個女演員廝混,阿爾伯特為勸導他而到愛爾蘭,不幸的是在歸途中得傷寒去世。

英年早逝

阿爾伯特親王在1859年8月起就患上了嚴重的胃痙攣。1860年秋,在科堡的一次旅行中,阿爾伯特獨自一人駕駛一輛四輪馬車。但馬匹由於受到驚嚇而疾馳狂奔,並沖向一輛停在鐵路道口的貨車。其中一匹馬被撞死亡,阿爾伯特則及時跳車挽回一命。儘管此次事故中,他只是略有劃傷和瘀傷,但畢竟受驚不小。事後,他曾對兄弟和長女維多利亞公主坦言,自覺時日無多。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1860年的阿爾伯特親王
1861年,維多利亞的母親、阿爾伯特親王的姑母,肯特公爵夫人因病去世。維多利亞傷心欲絕,儘管此時阿爾伯特病痛纏身,但他還是承擔了大部分的女王職責。1861年6月5日,皇家園藝公園開幕,阿爾伯特親王主持開幕禮,這也是他參加的最後一場公共活動。8月,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到訪愛爾蘭,並參觀了王儲正在服役的沼澤軍營(英語:Curragh Camp)。在這裡,王儲經同僚介紹認識了愛爾蘭女演員娜麗·克里夫登(英語:Nellie Clifden)。
11月,阿爾伯特夫婦返回溫莎,而王儲亦返回劍橋學習。這時期,阿爾伯特的兩個表親,葡萄牙國王佩德羅五世和費迪南德王子死於傷寒。此時另一則訊息又將王室推到風口浪尖,阿爾伯特親王得知王儲因捲入與娜麗·克里夫登的緋聞,這件緋聞在士紳、國外媒體間迅速傳播。阿爾伯特夫婦因兒子的不檢點行為坐立不安,擔心因此可能發生的勒索、醜聞,甚至未婚先孕。這時,雖然阿爾伯特仍在病中,並且情緒低落,但仍親往劍橋探望兒子,並與他討論如何這一因輕佻所引發的事件。在阿爾伯特生命的最後幾個星期內,一直受到背部和腿部疼痛所帶來的困擾。
在外交上,時值美國南北戰爭,因“特倫特號”事件而使美英之間瀕臨戰爭狀態。阿爾伯特當時已身患重病,但仍出面干預,使英國政府以較溫和的方式處理了這場事件。12月9日,阿爾伯特的主治醫生之一的威廉·詹納確證了親王患上傷寒。不久,阿爾伯特肺部出現充血現象,並於12月14日晚10時50分在溫莎城堡藍廳走入生命的終點。當時,維多利亞女王和九個孩子中的五個陪伴在側。當時,醫生判斷阿爾伯特親王是死於傷寒,但有些作家指出,阿爾伯特至少在兩年前就有可能患上了如克羅恩病這種慢性疾病,所以腎衰竭或者是癌症才是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遺產

阿爾伯特親王薨逝後,維多利亞女王深陷悲痛之中。而英國公眾對於阿爾伯特的態度也從原先不溫不火轉向了同情。在維多利亞以後孀居的日子裡,她一直穿著黑色的服裝,以此表達對亡夫的哀悼。並且在她與阿爾伯特一起生活過的房間裡,物品的擺放乃至早晨洗漱的熱水、床單、毛巾等依舊如常。這種行為在當時許多貴族富商中也並不多見。維多利亞此後逐漸淡出公眾視野開始隱居,女王對政治的影響減弱了,但也使英國王室應始終高於政治,而在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婚前,維多利亞執政之初,她便支持輝格黨,並試圖阻止曾想讓她更換侍女的羅伯特·皮爾爵士組建一個保守黨政府。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倫敦,阿爾伯特紀念碑
阿爾伯特親王故去後,梓宮暫厝於溫莎城堡的聖喬治禮拜堂。一年後,梓宮入葬位於浮若閣摩爾宮的皇陵,但皇陵工程直至1871年才全部完成。他和維多利亞最後的歸宿,石棺,採用了英國有史以來開採出的最大單體花崗岩雕成。儘管,阿爾伯特生前要求不樹他的雕像,但整個大英帝國的每個城鎮都有關於他的紀念碑。諸多紀念物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倫敦的阿爾伯特紀念碑。
在許多方面,還能看見以阿爾伯特親王名字命名的事物,從非洲的阿爾伯特湖到薩斯喀徹溫省的阿爾伯特親王市,此外還有四支英軍部隊也以他的名字命名:阿爾伯特親王的第11輕騎兵隊、輕步兵團、萊斯特郡騎兵團、來復槍旅。漢普郡有一座由阿爾伯特建立並贈書的阿爾伯特親王圖書館。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愛丁堡,阿爾伯特紀念碑
在他死後,關於他的傳記陸續出版,一些傳記作家,例如斯坦利·溫特勞博,將阿爾伯特親王塑造成一個英年早逝,並被愛人懷念一生的一個悲劇式的人物。

榮譽

頭銜

勳章

紋章

阿爾伯特親王(阿爾伯特王子)
阿爾伯特親王紋章
在1840年,與維多利亞女王成婚後,阿爾伯特親王獲得了屬於自己的紋章。紋章雖屬皇家徽章,但也有所不同。紋章上的封印綬帶為齒耙型,並紋以聖喬治十字,四分之一盾面採用薩克森家族。盾面的第一和第四部分,採用配有紋聖喬治十字的齒耙型的英國皇家紋章,第二和第三部分盾面為薩克森家紋,即金、黑相間配以斜貫盾面的綠色芸香王冠。親王紋章是一個特例,其本身並不完全符合紋章學規則,就是一種自相矛盾。婚前,阿爾伯特則是使用父親的紋章。
紋章中部以嘉德勳章的標誌吊襪帶圍繞盾牌,吊襪帶上方設計有一頂皇冠和六個帶有代表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頂飾。從左到右分別為:1.象徵馬克伯國頂飾:紅色公牛頭,公牛頭部帶有王冠,牛鼻穿有銀環,王冠底圈紅白相間。2.代表圖林根的頂飾:金色寶冠,其上伸出兩個銀色水牛角,水牛角分為五等分,每個等分的位置延伸出三片菩提樹葉。3.象徵薩克森的頂飾:金色寶冠,其上延伸出薩克森家族紋章,紋章呈塔形,其上再配有金寶冠,寶冠上方飾有三片孔雀羽毛。4.象徵邁森的頂飾:銀須長著,衣領和帽子的顏色紅白相間,帽尖同樣有三片孔雀羽毛。5:象徵尤利西公國的頂飾:一隻金毛、黑翅、紅喙,頸部一圈紅色的獅鷲。6.象徵貝爾格公國的頂飾:帶有12片孔雀羽毛的金色寶冠。
由頭戴冠冕象徵英格蘭的獅子,和象徵蘇格蘭的獨角獸左右扶持紋章。紋章下部的綬帶用德文寫有阿爾伯特的座右銘,同時也是阿爾伯特親王第11輕騎兵隊的口號:忠誠和肯定。
根據慣例,阿爾伯特的所有男性後裔均有權在自己的紋章中央加入薩克森公國的紋章。然而1917年,因為一戰,英王喬治五世放棄了在紋章中的薩克森公國這一德國元素。

家庭成員

姓名
出生日期
死亡日期
婚姻家庭及其子女
1840年11月21日
8月5日
1901年
1858年和弗里德里希三世結婚
四子,四女,子女包括威廉二世、希臘王后索菲公主、芬蘭瑪格麗特王后(未受承認)
11月9日
1841年
5月6日
1910年
1863年和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公主結婚;
三子,三女,子女包括喬治五世、挪威王后莫德公主
4月25日
1843年
12月14日
1878年
1862年和黑森和萊茵大公路德維希四世結婚(1837–1892)
兩子,五女,子女包括俄國末代皇后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菲利普親王為愛麗絲公主的後代
8月6日
1844年
7月31日
1900年
1874年和俄羅斯帝國的瑪麗亞·亞歷山德羅芙娜女大公結婚(1853–1920);
兩子,四女,子女包括羅馬尼亞瑪麗王后
5月25日
1846年
6月9日
1923年
1866年和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索恩德堡-奧古斯騰堡的克里斯蒂安王子結婚(1831–1917);
四子(一個死胎),兩女,
3月18日
1848年
12月3日
1939年
1871年和第九世阿蓋爾公爵約翰·坎貝爾(後來的加拿大總督)結婚
沒有後嗣
5月1日
1850年
1月16日
1942年
1879年和普魯士的路易絲·瑪格麗特公主結婚(1860–1917)
一子,兩女,長女為瑞典太子妃瑪格麗特公主,女婿即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
4月7日
1853年
3月28日
1884年
1882年和瓦爾戴克-皮埃蒙特的海倫妮公主結婚(1861–1922);
一子,一女,
4月14日
1857年
10月26日
1944年
1885年和巴騰堡的亨利王子結婚(1858–1896);
三子,一女,子女包括西班牙維多利亞·尤金妮亞王后

人物評價

作為女王的丈夫,作為19世紀世界最強盛帝國的親王,肩上的責任不斷地強化著他思維上的嚴密與生活上的嚴謹,他當然也彈琴,也喜愛油畫,但那不過是繁重工作間隙的一種調節與放鬆,有些人總想在舞廳或者劇院找到那個風度翩翩的身影,但他的身影幾乎永遠定格在白金漢宮那張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檔案的辦公桌前,那盞綠色的書寫檯燈下。
他的勤奮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那盞綠色的檯燈是愈亮愈早了,信函往來也越來越廣泛,閱覽報紙也越來越儘可能的全面,他一直堅持著的備忘錄寫作也越來越細緻、深刻、精闢、冗長,這一切幾乎將他吞噬,或者說,他自己就如同一條餓龍,他大口大口地吞噬著日日夜夜不斷增加的工作量。甚至,他的娛樂也僅僅只是一種為了工作而迫不得已的義務,他按照時間表來安排自己的消遣,在午餐時說些雙關語,適當的娛樂與詼諧。
他的壓力總是巨大的。這種壓力不僅僅來自那雪片一樣飛來的各式檔案,更來自於這位嚴謹的德國佬自己的內心深處。是的,從表面看來,他是成功的,在維護君主制方面,在樹立皇家威望方面,在推動大英帝國的強盛方面,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他拖著病體去劍橋了解長子即未來英王繼承人威爾斯親王的情況受了致命的風寒,阿爾伯特很快臥床不起。維多利亞感到了事情的嚴重。她知道不到萬不得已,阿爾伯特是絕對不會躺下的。
維多利亞成天守護在夫君身邊。他的病情每況愈下,雄心勃勃的親王在幾十年不屈不撓的人生奮鬥之後終於祭起了白旗。他把維多利亞叫到身邊,說:“我並不依戀人生,我並不看重它,假若我患了重病,我將立即投降,我不會為著生命而掙扎,我沒有生的執著。”維多利亞努力地安慰他,維多利亞也俯在丈夫的身旁輕輕地朗讀著他喜愛聽的司各特的小說《頂峰的培沃里爾》,而他則努力地欠起身子一邊撫摸著她的面頰,一面喃喃地重複著“Lieges Frauchen”(可愛的夫人)和“guts weibchen”(善良的妻子)。
1861年12月14日清晨,華生博士在看過了病人之後,一臉陰沉,他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趕快把親人們找來和他告別吧,否則連這也來不及了。”先是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從他們的父親身邊默默走過,阿爾伯特的呼吸十分的微弱,雙眼微閉,嘴唇偶爾微微扯動,似乎是在做著一個遙遠的夢,孩子們噙著淚花不敢出聲,他們被告知不要去打擾他們父親,就讓他安安靜靜地去吧。
維多利亞終於明白了自己正站在一個可怕深淵的邊緣。孩子們走後,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夫君身邊。這時,阿爾伯特也似乎於冥冥之中感到了妻子的存在,他呢喃著什麼,她努力把耳朵側過去,仍聽不清究竟說些什麼。過了一會,他又努力地抬起手開始理起自己的頭髮來,這種動作平時只發生在去參加一次正式的會見之前,莫非此時的阿爾伯特也感到自己正在接近人生中那最莊重的一次會見,一次與上帝的相見?
她看到他吃力的樣子,維多利亞一面幫他清理著那稀鬆的頭髮,一面俯在他的身邊,不斷地安慰他:“ES ist kleines Fraucheu”(可愛的夫人就在這裡),他似乎是聽懂了,臉上露出一縷令人難以忍受的笑意,然後安靜下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下去,大約過了幾分鐘,過分的寂靜終於使維多利亞有些不踏實,她將手伸到丈夫的鼻子邊,她感到那原本纖弱的呼吸是越來越微弱,而終於是沒有一絲進氣,他的容貌也逐漸變得僵凝起來,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聲長而悽厲的尖叫撕扯在幽深的宮廷,那么的可怕,那么令人顫慄。
親王阿爾伯特終於拋開了自己的愛妻,那個高貴的女王,一個人撒手而去,他走的時候才42歲。
阿爾伯特的死不僅對維多利亞個人,也不僅僅是對於英國,而且對於整個歐洲來說都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大事。在他有生之年裡,特別是在他輔佐女王20年來的時間裡,他使自己在英國的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無人可比的地位,在政治家們的核心集團中他已被作為政府機構的一名必須而有用的成員加以接納。特別是在資產階級自由民主與工人運動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的年代,在一個又一個封建君王紛紛倒台的歲月里,他卻使英國成為整個歐洲君主制國家最堅強的堡壘與最厚實的靠山
按照一般人的壽命,42歲的阿爾伯特至少還可以再活30年,也就是說他在大英帝國施展他自己才華的時間在他去世時還不到一半。人們有什麼理由懷疑如果阿爾伯特再活30年,他將有多么驚人的成就?在未來的30年裡,政治家們來來往往,你方唱罷我登台,但女王卻只有一個,親王也只有一個,親王是終生的,只要不死,他將終身處於這個國家政治事務的中心,想一想,這樣一個在英國人看來德操高尚、英明卓識,有著畢生從政的空前經歷的人到19世紀末,將會獲得一種怎樣非凡的成就呢?
然而歷史畢竟是歷史,歷史沒有任何假設與條件,它是一次性的。真實的歷史是,從此,英國的君主制如同汪洋中一條浮搖不定的破船再也無法達到阿爾伯特時期的輝煌;對於整個世界歷史進程來說,這當然是巨大的進步,但從此,歐洲的君主們卻一夜之間失去了主心骨,紛紛落馬;從此,他的妻子,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掉入了孤寂的深淵。是的,君王之死,損失最大的是維多利亞,只有維多利亞!
她的悲傷,如同她的愛與崇拜一樣,極端過分而自私。一輩子穿喪服在19世紀並不常見,而她做得比這要過分得多。她自己也不想活了,並作好了死的準備。溫莎堡他的房間,一直保持著他離去時的樣子。王宮裡禁止娛樂。他死前不久,20歲的王子愛德華,她的繼承人,正鬧出他一生中接連不斷的風流故事中的第一樁。這訊息使阿爾伯特非常痛苦,幾星期後他死於傷寒,維多利亞責備愛德華殺死了父親,從此再沒有真正原諒過他,並且始終不許他履行王儲職責。她自己隱居起來,無視自己作為女王的職責,甚至作為母親的職責。她長時間不在公眾場合露面,這大大損害了她的威望,以至於民間多次出現改制為共和國的呼聲。
她將他視作聖人,一個這俗世不配有的超自然的聖靈,因此才過早離開。她為他寫的傳記簡直就是一部聖徒傳,稱他為“善良的阿爾伯特”,仿佛他是一位天使。寡居40年後,維多利亞於1901年去世,葬在溫莎堡,他的身邊。陵墓前擺著1862年製作的一座雕像:阿爾伯特朝上望著,好像看著上面的天空;而她望著他,她所有的愛、虔誠、和悲傷都凝固在石頭裡。這座雕像,說盡了他和她之間的一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