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灣海戰是1554年葡萄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間的戰爭。
基本介紹
- 名稱:阿曼灣海戰
- 發生時間:1554年
- 地點:馬斯喀特附近海域
- 參戰方:葡萄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 結果:葡萄牙獲勝
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
在整個16世紀中期,雄踞地中海東部的奧斯曼人都嘗試向東擴張海上權益。他們所採用的經典線路,在公元1世紀時已基本成熟。包括從埃及的蘇伊士港進入紅海,沿著阿拉伯半島的海岸繞過亞丁灣。也能從阿拉伯河口的巴斯拉起航,直接從波斯灣穿過荷姆茲海峽。無論是最初的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還是後來的羅馬-拜占庭艦隊,基本都以類似的方法向東方施展影響力。奧斯曼人的照葫蘆畫瓢,不過是古典海權模式的近代翻版。
與此同時,葡萄牙人正以印度次大陸作為自己掌控印度洋的監視基地。這種在日後由不列顛帝國發揚光大的近現代模式,已經由他們在英國船隻東進前進行了廣泛試驗。雖然奧斯曼帝國的艦隊會定期突襲阿拉伯半島、荷姆茲海峽和印度西海岸,卻在更多時候陷入被動。僅僅通過從好望角以西趕來的有限部隊,就能用印度的充沛資源與其進行不落下風的對抗。
經過
印度總督的兒子費爾南多,在1554年2月率領艦隊西行。由於此行的任務繁瑣,所以艦隊包括了6艘蓋倫大帆船、6艘卡拉維爾輕型帆船和多達25艘的小型槳帆快船。全部艦上的士兵和海員相加,足有1200多人。對於人力資源稀缺的葡萄牙人而言,這就是極少能出現的大手筆。當他們抵達已長期控制的馬斯喀特和荷姆茲島後,繼續深入到波斯灣內側,希望捕捉從阿拉伯河口出發的土耳其劫掠船。為此,費爾南多在7月派出3艘快船到相關水域進行偵查。結果,他們發現至少有15艘裝備完好的土耳其加萊船(“加利”型槳帆戰船),正在向馬斯喀特的方向前進。顯然,他們的目的就是來奪取阿曼海岸的控制權。倒是葡萄牙人已分散了自身兵力,反而在局部顯得數量不足。
此後,2艘槳帆快船一直悄悄跟隨在土耳其人身後,並讓第3艘船去荷姆茲通知費爾南多。後者也立刻率領自己剩下的那艘蓋倫船和當地總督提供的3艘舊式卡瑞克帆船,立刻向南增援馬斯喀特。至於先前隨行抵達的卡拉維爾船和其他快艇,也在不同時間出動,並有新的加萊船加入佇列。但因為這些船隻的速度各不相同,就因複雜海況而被彼此割裂開來。以至於當先頭部隊與奧斯曼人遭遇,很多友軍艦船還只能勉強在視距內前行。
遭到伏擊的土耳其指揮官切萊比,是曾在歐洲參加過普雷韋扎海戰的老將。所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慌亂,反而準確的看出對手船型複雜不利於協調行動。所以利用風向優勢,下令所有加萊船在同一時間放下風帆,乘勢向著南方的海岬附近逃跑。許多葡萄牙人的小艇雖然以船頭的火炮射擊,但卻不能在遠距離內造成有效殺傷。同時,全靠風帆推進的卡拉維爾帆船也順勢沖了上來,反而讓槳帆船隊形出現紊亂。最終,土耳其人成功脫身,並在沿海暫時隱蔽起來。
此後,葡萄牙艦隊停泊在馬斯喀特休整了3天。費爾南多召回了大部分來時率領的部隊,並繼續以靈活的小型槳帆快船進行偵查。奧斯曼人在附近沒有可用於補給的港口,只能以古老的方式在海岸邊躲避風浪。在數次成功的躲藏後,才被對手發現了大體位置。但切萊比依然決心利用對手的陣容複雜缺陷,以突襲方式重擊追兵。在8月27日這天,他如法炮製了先前做法,在馬斯喀特附近的峽灣島嶼後駐足,任由粗線大意的小船從附近駛過。直到確定葡萄牙人的單縱隊已通行過半,才突然率軍從側翼殺出。
混戰中,所有的葡萄牙小艇都在兵力和火力方面吃虧。奧斯曼人的加萊戰艦,無疑是其放大版,並有著側翼突襲的時機優勢。但切萊比還算錯一步,過於高估了自己所能掌握的戰場時間差。當他的大型槳帆船在水面同對手展開纏鬥,後方的卡拉維爾帆船已拍馬趕到。儘管每艘戰艦隻有20名左右的船員,卻擁有不少超出其體量的高殺傷武器。除了安放在船體側舷的火炮,還有適合在近距離內投擲的火藥桶。更重要的是,她們的靈活性與高速,都讓奧斯曼對手非常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