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末~19世紀末非洲加納中南部的阿坎人王國。阿散蒂原為登基拉邦的藩屬。17世紀末與近鄰各部落組成聯邦,建都庫馬西。奧塞·圖圖(約1697~1717在位)統治時,征服多馬和塔福,打敗登基拉 。奧塞·圖圖設定一個金凳子 ,作為民族意志和國王權威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散蒂聯邦
- 國王:聯邦最高的阿曼汗
- 原為:登基拉邦的藩屬
- 阿曼汗:是整個聯邦的政治和精神領袖
基本介紹,歷史沿革,
基本介紹
阿散蒂國王是聯邦最高的阿曼汗(酋長),是整個聯邦的政治和精神領袖,但他只擁有庫馬西地區的土地和產權。各邦的阿曼汗參加阿散蒂聯邦酋長議事會,是平等的一員,阿散蒂王無權處置他們的土地和財產。但他們要宣誓效忠,交納貢賦,遵守貿易規章,戰時要提供一支部隊參戰。
歷史沿革
英國利用阿散蒂聯邦的鬆散聯合,挑撥阿坎人各邦同阿散蒂國王之間的矛盾,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擴張政策,導致第一次阿散蒂戰爭的爆發。1805年,兩名叛變的阿辛邦酋長逃往芳蒂邦避難。芳蒂邦依仗英國的庇護,拒絕阿散蒂的引渡要求,導致第一次阿散蒂戰爭的爆發。1806年5月在阿波拉鎮,阿散蒂軍擊敗英軍支持的芳蒂軍主力,英國人被迫交出了逃亡的阿辛酋長(其中一名逃跑),承認整個芳蒂地區屬阿散蒂聯邦。
阿散蒂軍隊撤離後,1809年芳蒂宣布自立,派兵攻打阿克拉和埃爾米納要塞。1811年和1814年阿散蒂王兩次出兵平息沿海各邦的戰亂,1814年英國和黃金海岸沿海地區部落酋長簽訂保護條約,阿散蒂聯邦失去它在沿海的大部分成員。1816年芳蒂地區正式併入阿散蒂聯邦。1824年,英國總督C.麥卡錫藉口一名英國警察被殺,發動侵略戰爭。在邦薩索戰役中,英軍大敗,麥卡錫負傷自殺。1826年在卡塔曼索戰役中,阿散蒂軍戰敗。1831年雙方簽訂和約,規定芳蒂、阿辛、登基拉等邦解除對阿散蒂王的臣屬義務,聯邦由盛轉衰。1935年阿散蒂聯邦恢復,普列姆佩二世(1892~1970)為赫內。但不再是一個獨立國家,只是英屬黃金海岸的一個行政區。
1844年英國和黃金海岸沿海地區部落酋長簽訂保護條約,阿散蒂聯邦失去它在沿海的大部分成員。1863年因英國拒不交還阿散蒂逃犯,戰事再起。
1872年英國同阿散蒂聯邦又爆發戰爭。1873年 2月,阿散蒂軍擊敗阿辛,3月打敗芳蒂聯軍和英軍。1874年2月,英軍占領庫馬西,炸毀皇宮,燒毀市鎮後撤出。3月14日簽訂福梅納條約,英國強迫阿散蒂賠款5萬盎司黃金,放棄登基拉、阿辛、阿基姆、阿丹西和埃爾米納等地區。
福梅納條約後,夸胡、加曼、塞弗威、班達諸邦相繼宣布獨立,阿散蒂國力日衰。1896年英軍再度占領庫馬西,阿散蒂聯邦的普列姆佩一世等被流放塞席爾群島。1900年,英國總督無理要求阿散蒂人交出金凳子,激起了雅·阿散蒂娃(?~約1921)領導的武裝起義。起義遭到殘酷鎮壓,領導人也被流放塞席爾群島。1902年 1月1日,英國宣布阿散蒂為直轄殖民地。
1957年,加納獨立之後,阿散蒂是一個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轄的行政區,但阿散蒂王國仍然保留下來,成為共和國中的一個“國中之國”。赫內成為與共和國總統並存的一個傳統的地區性部族領袖,已不再擁有任何政治實權,但仍享有獨特的社會地位,擁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在各級政府和部落之間發揮協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