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馬西(城市)

庫馬西(城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加納第二大城市,阿散蒂首府。位於加納中南部阿散蒂高地東南部,普拉河上游丘陵區。東南距阿克拉、南距塔科拉迪均約180公里,為阿散蒂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庫馬西
  • 外文名稱:Kumasi
  • 別名:西非花園城、金凳子之城
  • 行政區類別:市
  • 所屬地區:加納阿散蒂地區
  • 電話區號:032
  • 地理位置:西非加納中南部地區
  • 面積:254平方公里
  • 人口:1,989,062(2012)
  • 著名景點:阿散蒂王國故宮、國家文化中心、博蘇姆推湖、庫馬西青年中心
  • 榮譽: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 市長:薩繆爾∙薩蓬(Samuel Sarpong)
  • 坐標:6°40′00″N 1°37′00″W
城市簡介,歷史背景,民俗文化,民族名人,衛生設施,教育體育,美食小吃,航班指南,購物指南,

城市簡介

庫馬西市(紅色標出)在加納的位置庫馬西市(紅色標出)在加納的位置
庫馬西,加納城市,位於國境中南部,坐落在夸胡高原西南麓,構成加納經濟重心的三角形地區,鐵路相互通連。
現為加納西南部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可可產區的心臟部位,是可可、黃金、鋁土、糧食、牲畜的重要集散中心之一。木材工業占全國木材工業50%。工業以可可加工、木材加工、紡織、化工、食品和機械製造為主。以傳統的編織和陶器手工藝品聞名。有鐵路通阿克拉、塔科拉迪和塞康第,公路四通八達。建有航空港。該城保留有阿散蒂國王的寶座以及象徵著皇家權威和人民團結的金登子石雕像。設有科技大學、農業研究所和現代化醫院。多名勝古蹟,阿散蒂王國故宮皇家博物館是著名的古蹟,城市西北部的一些土、木、草結構的住房,是阿散蒂古文明的最後痕跡。

歷史背景

該城始建於公元1700年左右,曾是古代西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的阿散蒂王國的首都,向為阿散蒂人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庫馬西市的旅遊地庫馬西市的旅遊地
曾是17世紀阿散蒂王國的都城和商業中心。
1896年成為英國殖民統治的中心。
原城在1873~1874年阿散蒂人反侵略戰爭中焚毀,20世紀重建後迅速發展。

民俗文化

在當地語言裡,“庫馬西”意為“厚樹皮”。相傳公元17世紀,阿散蒂王國創造者奧賽·屠圖為了選擇一塊地方建立都城,便同王國的官員在一棵庫姆尼尼樹下進行一場關於擇地問題的討論。討論進行得很順利,很快便達成一致協定,於是人們把討論的地方稱為庫馬西,其意為在庫姆尼尼樹下通過討論使擇地問題得到解決,而庫姆尼尼樹俗稱為厚皮樹。
庫馬西市庫馬西市
公元19世紀以後,英國殖民者曾經多次侵占這座城市,附近迄今殘存著英國殖民軍於1897年修築的軍事要塞,裡面有8個炮台,圍牆上布滿了槍口,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
庫馬西市區建築在幾個坡度不大的山丘上,一幢幢白色建築物坐落在綠樹鮮花叢中,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森林,景色十分優美,素有“西非花園城市”的美稱。庫馬西是加納的重要文化城市,市內建有著名的國家文化中心,內有露天劇場和收藏各種傳統的編織、雕刻、刺繡和精製陶器的手工藝品陳列室,還有王宮和博物館、農業研究所、科技大學、現代化醫院等。
在庫馬西的王宮裡,有一隻保存了數百年之久的飾金凳子,傳說是上天送給阿散蒂國王奧賽·屠圖的,是至高無上的王權標誌,其價值連城。平時,王宮大門戒備森嚴,每隔20年向公眾展出一次,屆時將金凳子置於五彩繽紛的大傘下面,身著節日盛裝的人們,簇擁著它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市中心廣場上有一大型水池,水池中有一大轉盤,轉盤中央豎有一個石凳,是仿阿散蒂王宮裡的金凳子的式樣製作的,凳面兩頭高翹,中間深凹,凳面中央有一噴泉眼,泉水噴出,四面飄灑,成為庫馬西的一處旅遊景點。在阿散蒂人的心目中,凳子是神聖之物,據說這種崇拜凳子的習俗起源於庫馬西,因而庫馬西又有“金凳子之城”的稱號。
庫馬西道路建設庫馬西道路建設
庫馬西西北部的阿散蒂傳統建築,在市區眾多的名勝古蹟中獨占鰲頭。阿散蒂人古文明的極盛時期是公元18世紀,當時修建了許多長官府弟、民用住宅和殿堂神廟,如今保存下來的那些土、木、草結構住宅是公元19世紀初當地居民就地取材、採用傳統方式建造的,成為研究阿散蒂人社會歷史的第一手材料。這些建築結構富有鮮明的西非地方特色。數幢住宅組成一個寬闊的長方形院落,牆面採用陶土坯建成,表面經過防水處理,房頂為斜面,用茅草和木條編織的蓆子覆蓋,上面抹有一層厚厚的草土混合的泥層,不怕烈日曬,不怕大雨淋,可見建築技藝之高超。住宅的中央是露天院落,院落四邊是帶有遮頂的空地,其中兩塊空地同院落地面保持水平狀態,一處是廚房,一處是聖壇;另外兩塊空地略高於院落地面,是祭祀時歌手和鼓樂手用的台子。這種傳統建築現用作聖殿和陵墓。傳統建築的牆面上有著精美的繪畫,大多數是以象徵性的圖案,表現民間格言、諺語的內容。這種象徵性繪畫在非洲地區是不多見的。
庫馬西還是加納重要的工商城市,擁有多座可可加工廠以及鋸木、紡織、食品、化學等工業,尤其以傳統的編織和陶器手工藝品聞名。庫馬西還是全國首要的可可集散地和木材貿易中心。交通便利,公路密如蛛網,並有鐵路和航空港。
加納是世界著名的可可產地,漫步庫馬西猶如置身於可可世界。不論是國營商店裡,還是傳統的非洲市場上,用可可製成的可可產品如可可茶、可可粉、可可餅、可可醬以及各種包裝精美的朱古力糖,隨處可見。

民族名人

當地最大的民族是阿散蒂,但其它民族的人數也在不斷增長中。宗教方面,庫馬西80%的人是基督教徒,20%的人是穆斯林,也有少數當地傳統信仰的信徒。
庫馬西也是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的出生地。

衛生設施

一個公立醫院
5個公立診所;
57個私立診所。

教育體育

學府:庫馬西科技學院
體育:庫馬西還有一個足球隊(阿散蒂刺蝟足球隊),和一座足球場。足球場始建於1959年,1978年整修,可容納十萬觀眾,是加納最大的體育場。

美食小吃

加納是個盛產木薯、大蕉、玉米,以及少量大米的地方。他們平時多用上述原料加工成不同的主食品種。他們愛吃烤全羊(其烹製方法是先去毛、脫蹄,然後開膛淨腹,再將羊身塗上佐料,用一根長鐵棍從嘴到尾穿起來,再把其架在火上反覆烘烤至熟)。因其肉質鮮嫩、焦香嫩、味道甚佳、深受歡迎。
加納人都愛喝可可飲料的。上層人士的生活飲食,傾向於英、法,大多都喜歡西歐菜式。但其對中餐菜餚也倍加欣賞。他們一般用餐都習慣使用西式餐具,愛使用刀叉;但絕大多數的平民卻都習慣以民墳的方式抓食用飯。
加納人在飲食嗜好上如下特點:
①注重:講究菜餚味香濃郁,注重用餐經濟實惠。
②口味:一般不喜太鹹,偏愛辣味。
③主食:以面為主,也喜歡吃米飯。
④副食:愛吃牛肉、羊肉、豬肉、雞、魚、蝦及蛋類等;蔬菜喜歡黃瓜、胡蘿蔔、洋蔥、捲心菜、西紅柿等;調料用椰子油、棕櫚油、丁香、玉果、胡椒、辣椒等。
⑤製法:對烤、燒、扒、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喜愛中國的川菜、京菜。
⑦菜譜:很欣賞宮保雞丁、手抓羊肉、烤全羊、香酥雞、扒肘子、串烤羊肉、乾燒魚、米粉蒸肉、北京烤鴨、魚香肉絲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喜歡飲啤酒;尤其嗜好飲可可,咖啡和綠茶也是他們適宜的品種。
⑨果品:愛吃香蕉、西瓜、哈蜜瓜、芒果、椰子等水果;乾果偏愛花生米,腰果等。

航班指南

庫馬西的機場僅有國內航班,多在阿克拉科托卡轉乘國際航班。
加納首都阿克拉科托卡新國際機場於2004年啟用,是西非地區重要航空站,共有15條國際航線可以直飛歐洲、美國、南非和西非各國。塔科臘迪、庫馬西和塔馬利等國內主要城市開設國內航班。

購物指南

加納以其傳統工藝而聞名世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色彩絢爛的彩繪肯特布了。而阿散蒂人和埃維人(Ewe)編織肯特布的歷史也已經有上千年了。阿丁克拉蠟染布料同樣也與阿散蒂人有著深厚的關係,對於60多種不同的阿丁克拉符號,阿散蒂人都給予了它們不同的語言稱呼。人們主要在葬禮和其它一些重要的場合上穿著阿丁克拉蠟染布。手紡fugu布是博爾加坦加(Bolgatanga)和達博亞(Daboya)村莊的特產;寬草帽和籃子則在遠北和東部地區較為流行;北部的西里古(Sirigu)村莊則是一個重要的陶器中心。此外,國家各地還有很多的工藝品售賣攤,裡面出售各種各樣的商品,有當地製作的雕塑和面具,也有鄰近地區如馬里、多哥、貝寧象牙海岸製作的商品。
加納大部分的酒店裡都有藝術品和手工藝品出售。
陶器
加納的傳統陶器非常簡單且很適用。釉料在加納當地並不常用,儘管有些陶器在燒制的過程中被熏成了黑色,陶器的顏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於其所使用的粘土類型。陶罐在加納仍然被用來準備、烹煮,及存儲食物。其中,最具功能性的可能就當屬磨盆了,這種盆子很淺,在其內部還有很多的皺褶,人們用一根小小的木槌將食物在磨盆里磨碎。這裡的罐子都是用微火燒制的,因此相當易碎。每個市場裡都有這種罐子出售,而且價格便宜,通常在路邊您也可以看見有大量的這種罐子出售。傳統上來說,陶器是由婦女們製作的,但如今,也有很多的男人製作陶罐,他們所設計的罐子和婦女們設計出來的罐子有很大的不同點。
肯特布
在加納,從傳統上來說,紡織都是由埃維和阿散蒂部落的男人們完成的。在您提供的信息來源下,他們的作品會顯得更加地具有創新意味。埃維人是從北部遷移到此的,他們著名的紡織村莊就位於遷移路線上的沃爾特地區。埃維人的紡織作品通常以織在布上的動物、人類和象徵圖案為特徵。阿散蒂人居住在中部地區,並以他們的傳統工藝而出名。阿散蒂人織出來的布在設計上通常都是以幾何圖形來做裝飾的。這兩個部落的人們都擅長織出適合於國王穿著的布料。最初,只有國王、大臣和有著重要地位的人們才能穿著肯特布;如今,所有的人都可以買到肯特布,但是因為它非常地昂貴,所以它仍然還是代表著權威的布匹。
珠子
當您問加納人這些珠子是從哪裡來的時候,他們會回答您:它們從地下來。確實,很多的珠子是從地下挖掘出來的。克羅博人(Krobo)是加納最富盛名的珠子生產商,最初,他們的珠子是從奈及利亞的商人那裡買來的。如今,加納有很多的克羅博人工場,在那裡,玻璃珠子被放置在陶瓷模子裡,在木材作燃料的燒窯中經過燒制而成。製作工人們需要經過很多年的學習才能夠將它們與非洲珠子結合做成複雜精美的圖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