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阿拉伯大起義
- 地點:敘利亞
- 時間:1916年6月
- 參戰方:阿拉伯人,土耳其人
- 結果:摧毀了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世界的統治
- 主要指揮官:海珊·伊本·阿里
領導人,起義經過,
領導人
海珊·伊本·阿里(1854年-1931年)是1908年至1917年麥加的埃米爾與謝里夫,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長。他領導發動了阿拉伯大起義,是原奧斯曼帝國境內阿拉伯民族反抗土耳其人統治的民族解放鬥爭。海珊系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後裔,屬哈希姆家族。
1908年被奧斯曼帝國蘇丹任命為漢志(一譯希賈茲)總督和麥加謝里夫。海珊對漢志受制於奧斯曼帝國早就心懷不滿,希望擺脫其統治,在阿拉伯半島和“肥沃新月”地帶建立一個由他統治的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他一就任漢志總督,便禁止青年土耳其黨人干涉他的政務。
1914年春,奧斯曼蘇丹取消了海珊享有的一些特權,並秘密派人對其監視,這更增強了他擺脫土耳其控制的決心。
起義經過
20世紀初,敘利亞一些阿拉伯民族主義組織提出了建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的政治綱領。孱弱的奧斯曼帝國已喪失其在非洲的所有阿拉伯行省,但亞洲的敘利亞、黎巴嫩等地區仍被它牢牢控制。當時,歐洲列強對奧斯曼帝國的瓜分和爭鬥正在激烈進行,與此同時,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也在展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阿赫邁德·傑馬爾帕夏被任命為奧斯曼帝國第四軍軍長,執掌西利西亞、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漢志等行省的軍政大權,殘酷鎮壓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阿拉伯人看到翻身的希望。
為了保證戰區穩定,奧斯曼帝國變本加厲地進行掠奪,並打擊阿拉伯民族主義分子。僅1915~1916年,就有數十人被處死,上千人被關進監獄或流放到邊遠地區。因而進一步激起阿拉伯人的憤慨,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但當時敘利亞民族主義組織力量十分薄弱,希望與海珊結盟。海珊也想藉助他們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遂於1915年 9月派其三子費薩爾到大馬士革,與阿拉伯民族主義秘密組織商談起義事宜。同時,英國出於自身的利益,也積極鼓勵海珊對土作戰(見海珊-麥克馬洪信件)。
1916年10月,海珊宣布自己為阿拉伯國王,但英、法、意三國只承認他為漢志的統治者。
1918年10月,費薩爾領兵攻入大馬士革,成立了以他為首的阿拉伯政府,結束了奧斯曼帝國長達 4個世紀的統治。
阿拉伯大起義有力地配合了英軍對土作戰,同時也顯示了阿拉伯民族團結的力量,表明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