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善文化

阿善文化

內蒙古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文化。阿善文化,被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教授稱為“包頭源”。那是1979年,在大青山南麓台地上的古城灣、莎木佳、阿善溝等地又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10餘處。其中,阿善溝遺址考古發掘面積最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善文化
  • 定義:內蒙古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文化
  • 例子:阿善溝遺址
  • 地區:內蒙古
阿善溝遺址,祭壇遺址,

阿善溝遺址

阿善溝遺址大概有四五個足球場面積大小,屬於人類活動的文明堆積層最厚達2米左右。科學家將其分為四個文化期。一、二、三期為新石器時期,四期為青銅時代。阿善文化進程分為四期。第一文化期,原始先民聚落分散,住房為半地穴式的方形間。從出土的生產工具分析,人們從事原始農業,文化面貌與仰韶文化的早期形態相似。第二、三文化期,人口增多,住房密集,布局井然,房屋功能增加,生產工具種類繁多。有環繞村落建築的用於防衛目的的石築圍牆。這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石築圍牆。第四文化期,已進入青銅器時代,這標誌著包頭地區的早期歷史,結束了野蠻時代,同內地一起進入了文明時期。阿善文化主要還是以前三期為主。 在一期文化期間,包頭這一帶人不多,到二三期文化時,人口則大量存在。從阿善溝不同的土層堆積和實物勘察發掘分析,阿善溝先後存在過半地穴式、淺地穴式、槽溝木骨泥牆、石塊砌築等多種類型房舍,經過簡單到複雜逐漸發展完善的過程。阿善溝人使用的勞動工具也和中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類似,最簡單的一期文化為石斧、石刀、陶刀、骨制工具等。二期文化則是這些工具的大量使用,以及陶器質量品種的提高和增多。這時已經出現了細石器如鏟、錐、針、匕等。陶器有折腹缽、小口雙耳瓮和斂口侈沿罐。
阿善文化
阿善文化
三期文化最具代表性,而且有阿善溝自己的獨特性,一是這段歷史發展時間較長,達500年左右,生活手段更加成熟,阿善溝人的工具種類有極大的豐富。如用石斧砍樹造房屋,石刀收割農作物,石磨加工糧食,並建有大量儲糧、儲水窖穴。陶器領域則開始使用高領廣肩平底瓶,彩陶消失。二是狩獵業豐富,使用工具有角矛、魚鉤、石箭頭、石網墜,獵取野物有鹿狍子、獐、野山羊羚羊、魚、鳥等。這些都在遺址中拾到遺物和殘骸。三是開始建造石頭圍牆作為防衛工程,可在遺址周邊發現這種石牆基礎,最高大約有1米左右。這是為了使定居地點更加安全採取的有利手段。可以想見,當時是否已經有了外來干擾或侵襲不得而知。但石圍牆的出現,已成為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防衛工程,為研究城堡式的居住區提供了實例。四期文化青銅器也有發現,但數量極少,阿善溝文化主要還是以前三期為主。
阿善文化

祭壇遺址

另外值得重視的是,阿善溝人的原始祭壇遺址。這些遺址同石圍牆大概屬同時代遺物。祭壇用石砌成方形和圓形,採取南北方向中軸對稱形式,形成包頭最早宗教文化的初始萌芽,也是以阿善溝人為代表的北方遠古文明向社會更高階段發展的產物。
阿善溝曾經居住過古人類的事實被發現後,在國內引起震動,被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奇教授稱之為“包頭塬”,而且被國家確定為遠古人類相對獨立的文化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