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帖》是西晉宣帝司馬懿的一件書法作品,又名《之白阿史帖》、《阿史病轉差帖》,魏正始八年(247年)作。帖文共十七字,草書(章草)。其刻本收錄於宋代《淳化閣帖》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史帖》
- 別名:《之白阿史帖》《阿史病轉差帖》
- 作者:【三國魏】司馬懿
作品釋文,作品詳解,作者簡介,
作品釋文
釋文(一):之白阿史病轉差未皆外曹尚患之白書法
釋文(二):之白阿史病轉差未皆列曹尚書之白書法(《淳化閣帖》肅府本)
釋文(三):之白阿史病轉差未皆外曹尚書雲得書法(《全晉文》)
《阿史帖》紙本
![《阿史帖》紙本 《阿史帖》紙本](/img/a/2b1/nBnauIzMwkzYlJ2NlBDOiZ2M3IDNlljZ5YWNiBTMkhTOkN2NjN2MhRGZmJ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作品詳解
《阿史帖》為章草書,計二行十七字,據考證是魏正始八年(二四七)司馬懿裝病時給皇帝曹芳的一張便條,為司馬懿唯一傳世書法,刻入宋太宗《淳化閣帖》中。此帖亦為臨習草書的較好範本,筆畫乾淨利落,毫無拖泥帶水之感,其鋒芒盡藏,遒勁有力,為魏書佳作。尤其“之”、“白”、“書”等字,皆在帖中重複出現,而無一形狀相同者,詭異多變。帖中字字獨立,字型明顯處於由章草轉為今草的過渡階段,筆筆內斂,毫不張揚,司馬懿其人亦是“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長於隱忍待勢,字如其人。清代李瑞清臨此帖亦評云:“筆筆如鐵鑄之。”作品右側小字乃後人所添加。今存紙本(右書“魏大將軍司馬懿書”八字)、《淳化閣帖》刻本、《淳化閣帖》“肅府本”刻本(右側均書“西晉宣帝書”五字)等版本。
《阿史帖》刻本
![《阿史帖》刻本 《阿史帖》刻本](/img/4/deb/nBnauM2Y0MDZjdTZhZWNzcDMyQWZjNTNiNjZiRjM5AjNxADZ2YjM1QmZ3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作者簡介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亦是有名的書法家。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政權,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方面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阿史帖》(肅府本,正文) 《阿史帖》(肅府本,正文)](/img/6/93f/nBnauIWM2EzNxYWMjZmZjZjM0gzY0ADOmJGN4QzYiVWOxMjY1UTYwEzM4c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