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特(ā lè tè)[阿勒特、阿勒坦、阿魯特,讀音作ā lè tè(ㄚ ㄌㄜˋ ㄊㄜˋ),滿語為Alte Hal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勒特姓
- 讀音作:ā lè tè
- 注音:ㄚ ㄌㄜˋ ㄊㄜˋ
- 滿語為:Alte Hala]
姓氏由來,郡望:,
姓氏由來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阿兒剌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阿勒特氏,亦稱阿勒坦氏、阿魯特氏,源於元朝時期蒙古阿兒剌部,其始祖為孛端察兒,與成吉思汗鐵木真同宗,以部為氏,為阿兒剌部的一個分支,世居塔巴克努圖克哈喇(今蒙古國哈剌和林北納莫合山地區)、察哈爾地區(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鄂溫克族、滿族引為姓氏者,滿族中有改稱為阿魯特氏者,滿語為Alte Hala、Arute Hala。
蒙古族、鄂溫克族、滿族阿勒特氏(阿魯特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金氏、元氏、何氏等。
郡望:
察哈爾: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以察哈爾蒙古族命名,宋、元兩朝時期稱察哈爾路,歸屬察哈爾萬戶所轄,其時地域包括河北、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和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等地部分地區,主體地域為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察哈爾建省於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治所在張家口(時稱張家口廳,原名張垣)。張自忠將軍曾任察哈爾省主席。在清朝時期,察哈爾不是一個省,而是叫“張垣特區”。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察哈爾改為察哈爾特別區,有六個旗和十一個縣,即張北、多倫、沽源、商都、寶昌、康保、興和、陶林、集寧、豐鎮和涼城。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 察哈爾成為一個省,興和、陶林、集寧、豐鎮和涼城劃入綏遠省,並自河北省口北道宣化府劃入以下十縣:宣化、赤城、萬全、懷來、蔚縣、陽原、龍關、延慶、懷安、涿鹿,全部的旗隸屬於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省自1937~1945年被日寇占領並成為德穆楚克棟魯普領導的日控制區蒙疆的一部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由馮玉祥將軍和吉鴻昌將軍在張家口成立於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3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1952年,察哈爾省廢設,現主要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也有部分地區劃入北京市和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