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拼音:yīn)是漢語常用字,字形始見於春秋金文。音本指音樂,即用有組織的樂聲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後泛指一般的聲音,引申特指口音、字音等。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詳細解釋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yīn | 名詞 | 聲響。 | sound;voice | 《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下上其音。” 《淮南子·地形訓》:“清水音小,濁水音大。” | |
〈文言〉特指樂音。 | music | ||||
〈文言〉指音樂上的律呂、宮調等。 | |||||
口音,話音。 | pronunciation | ||||
字音,讀音。 | 把這個字的音讀準。 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璵璠,魯之寶玉,當音‘余煩’。” | ||||
〈文言〉言語;文辭。 | |||||
往來的信件和訊息。 | news;message; information | 《詩經·鄭風·子矜》:“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蘇曼殊《與劉三書》:“前去信一封,相片三幅,何以久無覆音也。” | 音信;佳音;福音;杳無音訊 | ||
動詞 | 讀(某音)。 | “區”字作姓時音歐。 | |||
yì | 名詞 | 〈文言〉通“意”。意思;意義。 | 《管子·內業》:“不可呼以聲,而可迎以音。”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以偉大壯麗之筆,宣獨立自繇之音。” | ||
yìn | 名詞 | 〈文言〉通“蔭”。 | 《左傳·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擇音。” 杜預註:“音,所茠蔭之處,古字聲同,皆相假借。” | ||
(以上參考資料)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韻書集成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音 | 深 | 平聲 | 下平二十一侵 | 影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清 | 於金切 | ʔjĕm | |
集韻 | 音 | 深 | 平聲 | 下平二十一侵 | 影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清 | 於金切 | ʔiem | |
中原音韻 | 音 | 陰平 | 侵尋 | 影 | 齊齒呼 | 全清 | iəm | ||||
中州音韻 | 平聲 | 尋侵 | 衣金切 | ||||||||
洪武正韻 | 音 | 平聲 | 二十侵 | 影 | 烏 | 全清 | 於禽切 | ʔiəm | |||
蔭 | 去聲 | 二十沁 | 影 | 烏 | 全清 | 於禁切 | ʔiəm | ||||
分韻撮要 | 陰 | 陰平 | 第十七金錦禁急 |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