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阿勒吞,在哈薩克語中是“金子”的意思。因解放前盛世才時期設定的金礦局在古城內挖掘黃金而得名。古城位於縣城西約10公里,南倚天山山脈,北瀕鞏乃斯河支流恰合博河。古城為方形,南北長189米,東西寬188米;為夯土所築,牆垣基本保存完整,城垣頂寬2米至5米,底寬12米至17米,高約5米至7米,夯層厚度在8厘米至12厘米。部分地段還留有土坯補築的痕跡,東、西牆中部還各有一個城門留下的缺口。不過,城內的建築皆已無存,挖掘黃金時所挖掘出的一條寬約45米、深約1米的深溝還將古城分為東西兩半,深溝的兩側還可以看到當時挖出的卵石。在古城中,普查組發現許多散布的陶片和磚塊。磚塊為紅色,厚度為6厘米,表面十分粗糙,還可以看到燒制時留下的手指印痕。陶器則大多為紅陶,灰陶只占少量。陶器有細泥和夾沙兩種,輪制,主要為瓮、缸、罐等。紋飾有隆起的卷草紋。普查組還在古城中看到一直徑為70厘米的石磨盤,大小和形制與鞏留縣達爾提古城所發現的相同。從地面散布的文物特徵來看,普查組認為這座城址的朝代可以早到唐朝,晚到宋元時期。
古城殘留的城牆已經變成了一個高約4米的小坡,根本看不清裡面的結構。主要以夯土築成,城牆保存基本完整,局部地段有土坯補築的痕跡。東西牆中部各有一個較低洼的缺口,好像是城門所在。城內建築物皆毀無遺,挖掘黃金時形成的一條寬達45米、深約1米的寬溝,將城劈為東西兩半。城內建築早已蕩然無存,能看見的也只有一些高低不一的土堆,而且很多都是水流和風化所致。記者沿著城牆走了一圈,發現在這裡根本找不到任何能證明它們歷史年代的物品,只有這些散落在地上的陶瓷碎片,泛著黯淡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