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陶縣庫孜古勒銅礦地處新疆阿克陶縣境內,位於阿克陶縣城西南面,由阿克陶縣城經314國道90公里,再由簡易公路20公里可到達礦區內,交通條件尚可。
銅礦基地礦區行政區劃隸屬阿克陶縣管轄,1:10萬分幅圖編號為10-43-42幅,範圍坐標為:東經74° 40'45~ 74° 44' 00北緯38° 48' 45~ 38° 51' 00,面積為19.57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克陶縣庫孜古勒銅礦
- 位置:阿克陶縣城西南面
- 海拔高度:3816米—4860米
- 相對高差:200-300米
- 平均海拔高度:4618米
- 氣候: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自然和經濟地理,礦體特徵,
自然和經濟地理
銅礦基地礦區位於西崑侖山的西北部,帕米爾高原東北,塔里木盆地西緣,海拔高度在3816米—4860米之間,平均海拔高度為4618米,相對高差200-300米,地形複雜,起伏大,地勢總趨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區域內屬高原山區,屬於中、高山地形,由於本區域海拔較高,區內植被不發育,區內有幾條冰、雪融化所形成的水系由西南向東北沿溝谷橫穿礦區,流入木吉河。
區內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10.9℃,年均降水量76.0毫米,年均蒸發量1870.5毫米,年均無霜期192天。本區因地處高山區則屬於寒冷氣候。
區內無常住居民,主要民族為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漢放等民族。
與本區最近的鎮、縣城木吉鎮及阿克陶縣城,區內的一切生活及生產物資供應基本上來自上述幾處。
礦體特徵
礦區位於西崑侖褶皺帶克孜勒塔格——庫斯拉甫銅金多金屬成礦帶。
礦區內共發現銅礦(化)體4處,分別分布於礦區的A區和B區內,兩個含礦礦(化)體產於下元古界埃連卡特群的絹雲綠泥片岩、絹雲綠泥石英片岩、絹雲石英片岩、大理岩、石英大理岩中。
銅礦基地A區共發現2個含銅礦(化)破碎帶,此破碎帶沿北西—南東向展布與地層界限及構造線方向一致,傾向西南,傾角50°。在其破碎帶內見有數條十幾米或幾十米的礦(化)體,礦(化)體呈帶狀、條帶狀及細脈狀、產於破碎帶中,整個含銅破碎帶長200-300米長,寬為8-10米。在礦(化)破碎帶的邊部及周圍具有強列的矽化、方解石化特徵。
B區內共發現2個含銅礦(化)體,長度為50-80米,寬3-5米,產於銅礦基地礦區南部,其沿長方向與本區域地層界限及構造線方向一致,呈北西—南東向,傾向西南,傾角45°,礦體呈脈狀、透鏡狀出露於地表,在其礦(化)體的邊部及其周圍同樣可見有明顯的矽化、方解石化及蝕變。
上述礦(化)體礦物共生組合中,金屬礦物主要以鉛礦、閃鋅礦、黃鐵礦為主,次為黃銅礦、輝銻礦、辰砂菱鐵礦等。伴生礦物組分有:銀、金、硫、銻等。脈石礦等有石英、方解石、礦石多呈塊狀或片狀,銅+鋅品位一般為3.7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