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防城港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主要作出了上年的工作回顧以及下年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城港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報告
  • 分類:政府工作報告
  • 對象:防港城市
  • 時間:2010年
  • 內容:作出了上年的工作回顧
2009年工作回顧,2010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9年工作回顧

全市經濟逆勢高揚,主要指標高居榜首。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43.8億元(初步統計,下同),增長22.6%,連續三年增幅保持20%以上,不僅繼續排全區各市首位,而且進入全國地級市前列,成為我國經濟成長最快、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7項指標增幅和港口貨物吞吐量等6項指標總量高居全區各市之首。“十一五”規劃24項經濟指標有15項提前達到,其中人均GDP達到4180美元。 項目建設高潮迭起,投資勁增業績非凡。舉全市之力紮實推進鋼鐵、核電兩大“天字號工程”和產業發展、城市建設“雙百工程”,實現“月月有開工,季季有竣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4.1億元,增長74%,增速排全區第一,是“十五”期間的兩倍。投資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超過80%。
按照市委部署,完善征地搬遷政策和工作機制,組織兩千多名幹部進村入戶,共征地3萬多畝,報批獲準新增建設用地、用海1.4萬畝,盤活、收儲土地1.3萬畝,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文明徵地,和諧搬遷”的防城港模式,得到中央部委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區推廣。
服務企業成效顯著,工業經濟全面飆升。及時出台扶持政策,重點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市場、運力等困難,使多數企業較快地走出困境,實現工業經濟良性運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342.2億元,增長23.4%;增加值97.6億元,增長39.8%。工業技改投資完成26.8億元,增長144%,是“十五”期間的6.8倍。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排全區第一,同比提高74.8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3家,產值超3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3家,強優工業企業數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市之最。
城市建設亮點紛呈,港城面貌日新月異。出台《促進防城港市城市建設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激勵政策,以“四沿線、四片區、兩景觀、兩改造”為重點,大力推進城市建設百項工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設熱潮。全市“滿城是工地,到處有項目”,在建項目達125個,竣工22個,完成投資75.6億元。2008年以來,城市建成區面積從32平方公里增加到42平方公里。中心區和桃花灣南部片區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南新區開發啟動,城市主框架全面拉開,“一年有所變化”目標已經實現。
港口經濟逆勢發展,現代物流增勢強勁。全面貫徹“以港興市”戰略,首次召開全市加快港口建設動員大會,出台加快建設國際樞紐大港的意見,對港口發展進行新的戰略布局,港口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完成港口碼頭設施建設投資17.5億元,增長67.7%。18-22號泊位水工工程和東、西灣航道工程已完工,403-407號泊位和20萬噸級進港航道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在受金融危機影響的不利形勢下,我市港口貨物吞吐量仍然完成6380萬噸,增長21.6%,占廣西沿海港口近7成,增速遠高於全國港口平均水平,提前一年達到“十一五”規劃目標。
“三農”工作紮實有效,縣域經濟實力增強。農業加快向特色化、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糧食實現增產;種植“紅姑娘”紅薯、金花茶等“紅金系列”特色農作物18萬畝;新增糖料蔗24.9萬畝;建立一批無公害養殖示範點,廣西第一個大型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項目在我市投產成功;制定了扶持水產品加工業等政策,促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財政金融運行良好,融資實現歷史突破。在國家實施結構性減稅和調整邊貿稅收政策,全市重點稅源減收4億元的情況下,實行綜合治稅,狠抓增收,迅速扭轉財政收入1月份負增長41.8%的不利局面,實現逐月提升,全年財政收入完成27.4億元,增長24.9%,提前一個月完成年度任務。以保增長、惠民生為重點的財政支出進度快速有效,完成40.2億元,增長53.5%。支出結構不斷最佳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對政府項目進行投資評審,核減資金3.8億元。出台鼓勵銀行業支持地方發展的獎勵辦法,新增金融機構貸款71.2億元,增長2.8倍,提前3個月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
旅遊商貿日趨興旺,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按照市委打造“國際濱海旅遊勝地”和“中國海洋文化名城”的總體要求,明確了十大旅遊區發展思路,出台扶持旅遊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全面啟動旅遊文化基礎設施和景區景點建設大會戰,開工建設41個項目,完成投資10億元。全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批覆實施,14個景區規劃編制完成,理順了江山半島旅遊度假區管理體制。“十個一”旅遊文化品牌項目紮實推進,大型海上實景演出《印象·北部灣》已經啟動,“一首防城港之歌”《騰飛防城港》已經開唱。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已獲國家旅遊局批准為4A級景區,京島風景名勝區創4A通過自治區初檢。全年接待國內遊客418萬人次,增長85%;旅遊收入16.7億元,增長86%。“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加快,全市商業網點達2.8萬個。城鄉消費穩中趨旺,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3億元,增長18.8%。
區域合作力度加大,沿邊開放國際好評。以打造“中國東協合作第一城”為目標,對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重新審視、謀劃新策,全力推進沿邊沿海開放工作。成功舉辦2009中越邊民友好大聯歡活動,獲得中越兩國領導人的高度好評。成功舉辦首屆國際龍舟節、京族哈節等重大節慶活動,在國內外反響強烈。落實國家促進邊貿發展政策,迅速建成東興新邊民互市貿易區一期工程、里火邊民互市貿易區並封關運行,邊民互市的規模和檔次邁上新台階,全市邊境貿易成交額112.3億元,增長21.9%。外貿進出口總額21.7億美元,進口總額排全區第一。參加第六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等重大會展,與越南共同舉辦越中(芒街-東興)國際商貿·旅遊博覽會,簽訂合作項目投資總額140多億元。引進區外境內資金90億元,增長105%。在境外設立辦事機構或分公司15個,企業“走出去”為廣西各市之首。與韓國永同郡等友好城市的交流進一步密切。先後組團出訪東協、日韓、歐洲及港澳台等地,引起各地高度關注,提高了知名度。
民生工作高層肯定,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減收因素多、可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2009年市財政對民生的投入達到8億元,增長1倍,占全市財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是民生投入最大、解決民生問題最多的一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孤兒養育新標準,出台了系統全面的救助制度,被評為“2009年度中國社會政策十大創新”之一,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我市作為唯一地市代表在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在全國率先建立弱勢群體檔案,逐一落實幫扶政策。在全區率先將重大項目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低保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障範圍。市政府承諾為民辦的9件實事已經完成。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萬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增長11.6%。
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市高級中學擴建工程、職業教育中心開工建設。引進了80多名高級專業人才,是建市以來引才層次最高、數量最多的一年。民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出版了防城港市文化遺產名錄叢書等書籍,東興京族博物館正式開館,建成首批農家書屋98個。全民健身廣泛開展,市桃花灣體育館開工建設,建成187個村標準籃球場。創“三甲”醫院工作紮實推進,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醫技樓落成使用,市中醫院住院樓開工建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9%,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實施全民健康行動,為6萬多參保人員提供免費健康體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積極有效,全市無死亡病例發生。
信訪、調處和應急工作紮實開展,社會治安大整治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傷亡人數全面下降,被評為“全區安全生產優秀單位”。漁洲坪磷化企業等環境整治力度加大,節能減排得到加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區要求範圍內。推進政府投資項目竣工審計,核減資金4300萬元。完成我市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物價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海關、檢驗檢疫、海事、氣象等部門服務水平提升。“雙擁”創建力度加大。市場監管、國資監管、邊海防、僑務、司法、宗教、民族、人防、檔案、修志、婦女兒童、殘疾人、防震減災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政府建設全面加強,服務水平顯著提升。“行政高效能項目建設無腐敗”行動深入實施。依法行政全面推進。電子政務系統開通運行。制定實施《關於加強科學民主決策提高行政執行力的意見》,對政府工作人員進行執行力大培訓,促進政府執行力明顯提升。開展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檔案清理工作,共清理政府規範性檔案642件,廢止和修改了一批不適宜的政策檔案。出台《關於加快項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見》等規範性檔案,完善了行政審批、招投標等40多項政策制度。自覺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共辦理並答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76件,辦復率100%;辦理並答覆市政協委員提案127件,辦復率100%。
2009年是我市面臨困難最多、挑戰最大、任務最艱巨的一年。全市上下共克時艱,只爭朝夕、廢寢忘食地乾,“白加黑”、“5加2”地乾,“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地乾,經濟社會多項指標繼續領先全區,創造了輝煌業績,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極大地增強了全市各族人民的信心和決心。取得如此驕人成績,我們深刻體會到:一是必須緊緊依靠市委的堅強領導,堅決貫徹市委決策,積極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做到審時度勢、超前謀劃、敢於攻堅、善於衝刺;二是必須強化政府執行力,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早布置、快協調,勤檢查、嚴問責,確保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三是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大膽創新體制機制,及時出台刺激經濟成長的政策措施,為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四是必須堅持重大項目帶動戰略,突出臨港工業、城市建設、港口、旅遊等重點,著力破解項目建設、投融資、征地搬遷和邊貿發展等瓶頸難題,帶動全局發展;五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解決民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竭力改善民生;六是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放開思想想問題、放開手腳幹事業,形成推進工作的強大合力。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主導產業帶動力不強;受外需不足影響,出口增長乏力;基礎設施仍然滯後,城市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有待提升;投資環境仍需改善;民眾關心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對這些問題,市政府將在今後工作中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2010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根據市委部署,今年(2010年)市人民政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委“速度要快、效益要好、排位不降、民生要上”的要求,緊緊抓住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中國-東協自貿區建成等重大機遇,以“項目建設突破年”、“民生改善年”、“環境最佳化年”為主題,以“快增長、擴投資、抓城建、上產業、拓開放、惠民生”為主攻方向,堅持“穩中求增抓一產,增中求快促二產,快中更快提三產”,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發展臨港工業和第三產業;著力增強投資拉動,提升產業發展和城市化水平;著力最佳化環境,推進開放合作;著力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早日建成新興港口工業城市、重要門戶城市和國際樞紐大港、中國海洋文化名城而努力奮鬥。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7%,財政收入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2%,外貿進出口額增長15.4%,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20%,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自治區要求範圍內。
一、抓好三個“天字號工程”,加快打造臨港大產業
繼續舉全市之力,抓好防城港鋼鐵基地、紅沙核電、金川銅鎳大型冶煉項目三個“天字號工程”。以大產業為根本,通過重大項目帶動產業鏈發展,培育壯大臨港產業集群。
全力推進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加強溝通協調,完善前期工作,爭取國家早日核准開工。抓好主廠區及配套產業區、安置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鋼鐵配套碼頭、航道、廠區道路、休療養中心等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指揮部辦公樓、職工宿舍等配套項目。
全力加快紅沙核電項目建設。爭取上半年獲得國家核准,全面開工建設。加快施工準備區和核電生活基地建設。年內力爭完成投資30億元以上。
全力推進金川銅鎳大型冶煉項目。做好選址規劃和項目可研,完成用地用海申報,3月份開展征地拆遷工作,力爭上半年開工建設,三年內一期項目建成投產。
全力促進臨港工業有效聚集。加大幫扶企業力度,確保工業經濟良性運行。支持大海糧油、惠禹蛋白、盛隆冶金、中華電力、中一重工、中冶實久等重點企業發展。加快重交瀝青、盛農磷酸深加工等在建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楓葉菜子油等項目。抓好華潤水泥廠一期投產及二期建設。著力推動食品、磷化、機械、冶金、建材和修造船等行業發展。加快嘉里糧油和惠禹蛋白小包裝技改、盛隆冶金結構調整、東興鑒聲液晶彩電生產線等一批技改項目建設,完成技改投資46億元以上。
二、實施“項目建設突破年”,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
以“項目建設突破年”為主題,以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雙百工程”為重點,注重投資效益,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0億元以上。
強力推進園區建設。把六大產業園區作為投資的突破口和主要平台,突出抓好自治區重點支持的企沙工業區和大西南臨港工業園,打造以鋼鐵、有色金屬為龍頭的現代化國際工業區和以磷化產業、資源加工型企業為主的大西南出口加工基地。
強力推進大交通建設。構建以大交通為基礎的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崇左至欽州高速公路、欽防鐵路擴能改造、南防快速鐵路建設。開工建設防東高速公路、濱海公路防城港段、欽防高速公路擴建工程。貴台至防城二級公路防城港段、沙企一級路企沙連線線年內完工。加快市道路運輸信息管理指揮中心建設,結合高速鐵路客運站規劃建設城市交通樞紐中心。開展防城至東興鐵路前期工作。
強力推進產業大招商。以大招商聚產業,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工程,依託六大產業園區,健全市縣(市、區)兩級招商引資聯動機制、財稅共享機制和項目滾動發展制度,組織專業招商團隊,實行組合式招商、點對點招商。全年引進區外境內資金108億元以上,利用外資1.5億美元以上,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
強力破解項目建設瓶頸。加大投入,完善機制,紮實推進一批事關長遠、影響巨大的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加快編制“十二五”規劃和專項規劃。按照“重組架構、增加力量、明確分工、加強協調”的要求,抓好征地搬遷安置工作,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加大閒置土地清理和用地用海報批力度,保障建設用地需要。堅持項目聯審和規劃土地預審,繼續推行市長接待日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快項目審批。強化項目管理,做到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到位,堅持管理機構、施工設備、施工措施、監督檢查到位,確保項目進度快、質量好。
強力提升投融資水平。充分發揮城投公司等四個市級融資平台的作用,落實1100億元的政銀合作協定,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圍繞“雙百工程”建立融資項目庫,提高項目成熟度。加強金融服務,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發揮民營經濟在房地產、商貿物流和旅遊業等領域中的主力軍作用。
三、以大城建為核心,構築百萬人口城市主框架
突出“濱海、門戶、生態”三大特色,按照“三島三灣一核心六組團”的總體布局和“四沿線、四片區、兩景觀、兩改造”的建設重點,繼續推進城市建設百項工程,打好“八個一批”攻堅戰,努力完成投資130億元以上,確保建一片成一片,傾力打造全海景生態濱海城市。
建設一批城市主幹道。上半年完成北部灣大道二期改造工程、西灣大道和珍珠大道建設。按城市道路標準完成東興大道改造。江山大道西段基本貫通,東灣大道全線開工。
建設一批城市標誌性建築。啟動以高層建築群為主的中央商務區建設,打造城市核心區。基本建成科技圖書館、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城投公司綜合樓主體工程。加快東協外灘建設。
建設一批“四沿線、四片區”項目。全面清理“四沿線”用地,限期開發沿線地塊。基本建成商業中心區和桃花灣北部片區路網。全面動工建設城南新區路網。加快各片區房地產、商業設施、生活服務設施等城市配套項目建設,完善組團功能。
建設一批西灣景觀中心項目。全面開工建設西灣整治、西灣景觀大道、針魚嶺大橋等項目,加快針魚島、洲墩島的整理和規劃工作,推進紅林海灣等臨灣建築建設。
建設一批便民利民項目。建成桃花湖公園一期工程,推進仙人山公園、蜈蚣嶺公園、白鷺公園、體育公園建設。加強小區物業管理,開展文明小區評比。規劃建設停車場、集貿市場、公車站等一批市政配套設施,提升城市服務功能。
建設一批房地產項目。金海灣商住區一期年內基本完工,海悅華府、匯通·卓富商貿城、寶來大廈、中環花園等項目實現竣工,開工建設西灣華庭、越秀實業、華港麗城等項目,加快陽光海岸、800里上城等項目建設,推動房地產業有序發展。
實施一批舊城改造項目。加快港口區爛尾樓處置和城中村改造,啟動漁洲坪工業園整體搬遷工作;抓好桃花湖周邊村改和沖孔安置區建設。加快防城區汽車站整體搬遷,推進商業中心與休閒廣場建設,完成民族大道、珍珠大道風貌改造。
推進一批縣城和重點鎮建設。上思縣城南和城東新區主幹路網工程年內建成,擴大城區規模,凸顯森林旅遊勝地風貌。東興市實施“東擴北移”,推進國門廣場和口岸改造項目,9月底完成國門廣場主通道建設。企沙鎮以北港、大龍安置區為重點,加快建成企沙工業區配套生活基地。
四、以大港口為龍頭,做優做強大物流
堅持“以港興市”戰略,全面落實市委建設國際樞紐大港的戰略決策,以大港口為龍頭,做強大物流;以大物流為支撐,壯大港口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率先崛起。
全力打造大港口。今年(201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要完成7600萬噸,早日建成億噸大港。年內建成防城港18-22號泊位,加快建設20萬噸級進港航道、東灣403-407號泊位,開工建設運通、信潤碼頭等工程,啟動企沙工業區配套碼頭、潭油作業區5萬噸級航道、防城港40萬噸減載平台及配套航道前期工作。
奮力發展大物流。充分發揮大港口優勢,規劃建設礦石、煤炭配送中心。做好煤炭物流基地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設立保稅物流中心、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完成東灣物流園區主幹路網建設,加快園區土地清理、環境整治工作及在建倉儲物流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沖侖物流園區道路,推進大型停車場、租賃市場和倉儲配送項目。制定優惠政策,扶持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打響“防城港物流”品牌。
五、切實加強“三農”工作,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精神,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要求,努力提高統籌城鄉發展能力,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最佳化農業結構。積極應對中國-東協自貿區建成對我市農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品牌農業、休閒農業等現代農業。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做大做強“紅姑娘”紅薯、紅龍果、紅蓮霧等“紅系列”和金花茶、金香糯等“金系列”特色農業。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抓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160萬畝的林改任務。加快基層農技體制和十萬山華僑林場體制改革。抓好整合村級綜合服務設施試點村建設。積極推廣完善“農事村辦”等新型服務模式,提高農村社會化服務水平。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以水利、道路等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2座、中越界河整治10公里、防滲加固三面光渠道50公里,新建標準堤防10公里,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實施土地整治整村推進工程。加快黃竹村、牛路村等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完成第三批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建成一批村屯道路、飲水工程、沼氣池等項目。
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落實市委《關於加強縣域經濟重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港口區重點依託鋼鐵、核電等重大項目發展臨港臨海產業;防城區重點打造重大項目的配套產業基地和後勤保障基地;上思縣重點發展綠色產業、資源加工業和特色旅遊業;東興市要完成東興組團規劃,統籌好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重點發展商貿、旅遊、物流及出口加工業。
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國際旅遊商貿熱點城市
以大旅遊為增長點,更加重視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搞旺人氣、繁榮市場、促進消費、提升生活品質。
加快發展大旅遊。圍繞建成廣西旅遊熱點城市的目標,全面實施“十個一”旅遊文化品牌項目和建設國際濱海旅遊勝地行動方案,以十大旅遊景區為主戰場,掀起旅遊文化基礎設施和景區景點建設大會戰熱潮,開工建設重點項目70個,新增投資80億元以上。
加快發展商貿業。完善商業網點規劃,引進和培育一批大超市、快餐連鎖店、品牌商貿企業。世界風情步行街一期“五一”節前開業,抓緊建設東興旅遊購物街。
加快發展其他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服務、金融保險、規劃設計、中介諮詢等現代服務業。積極貫徹落實國家促進消費政策,擴大住房、汽車、體育健身、休閒娛樂、住宿餐飲等熱點消費。
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打造中國東協合作第一城
抓住中國-東協自貿區建成的機遇,全面推進與東協各國的開放合作,加快將我市打造成中國東協合作第一城。
積極發展對外經濟。利用自貿區零關稅和國家鼓勵政策,開拓東協市場,重點抓好糧油、機電、化工、煤炭、礦石等大宗商品進出口。加快邊貿轉型,爭取設立東興、茅嶺進口資源加工區,規劃建設水產品、礦產品等加工貿易基地和橡膠、紅木家具等專業市場。充分利用港口和邊境口岸優勢,構建對接東協投資與服務的通道和前沿基地,建設機械設備和物料配送中心。
積極擴大區域合作。以中越建交60周年為契機,與越南等東協國家在商貿、物流、農業、旅遊、文化、會展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利用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區域調整、功能提升的機會,積極推進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規劃申報工作,動工建設中越北崙河二橋。加快東興、里火邊民互市貿易區二期工程建設;啟動楊屋、灘散互市貿易區規劃建設;完善企沙邊貿碼頭基礎設施,改善通關環境。重點拓展與西南地區、長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區及友好城市的合作交往。積極組織參加上海世博會、中國-東協博覽會等重大會展活動。支持企業“走出去”,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
八、完善財政運行機制,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充分發揮財政職能,著力培育支柱財源,調整和最佳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辦大事,提高財政管理績效。
狠抓增收節支。抓好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的稅源培育,積極扶持發展第三產業,努力開拓新財源。加快財政收入結構最佳化調整,提高稅收收入比重。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繼續加大財政對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方面的投入,構建公共服務型財政。
強化財政扶持作用。建立“放水養魚”機制,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加大財政對港口、城建、旅遊、水產品加工等領域的扶持。抓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工作。
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加快理順市區兩級財政管理體制。配合做好自治區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九、實施“民生改善年”,構建幸福和諧防城港
以民生福祉為根本,加大投入,繼續實施事關民生的全民健康行動、實現充分就業行動、提高全民素質行動、增強發展責任行動,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區民生改善最好、人民收入增長最快、幸福指數最高的宜居城市之一。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抓好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工作,促進全民創業。重點對3300名被征地農民進行就業培訓。抓好下崗失業人員、被征地農民、邊境居民、城鄉“零就業家庭”等群體的就業工作。
健全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抓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現3萬人參保。基本解決破產企業、困難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進一步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抓好被征地農民安置和社會保障工作。規範城鄉低保管理,提高保障標準。認真落實孤兒救助、老年人優待等政策,健全弱勢困難群體檔案,提高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水平。
優先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繼續實施農村國中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和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市高級中學擴建一期和市職業教育中心一期工程。力爭開工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新建一所市級特殊教育學校。推進與科技廳的深度合作,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深化產學研合作,為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傾力發展大文化。更加重視發展文化產業,以大文化樹形象,提升城市軟實力。《印象·北部灣》大型實景演出力爭10月首演,完成一台原創舞台戲、一部電影、一套綜合反映防城港市情況的叢書等工作。努力辦好京族哈節、國際龍舟節、金花茶節、十萬大山森林旅遊節、中越(東興-芒街)國際商貿·旅遊博覽會等重大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擴大影響力。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突出抓好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創“三甲”工作,完成市中醫院住院樓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市精神病醫院和市第一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發展社區衛生事業。
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組織開展我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抓好計生服務站建設。積極開展誠信計生和“兩無一提高”創建活動。加大財政投入和獎扶力度,為計畫生育家庭辦實事、辦好事。
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啟動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創建工作。完成生態功能區劃編制。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循環經濟,抓好上思蔗糖綜合利用循環經濟試點和生物質發電項目。加強江河流域綜合治理。深入開展“百萬農戶種千萬棵樹”活動,掀起新一輪造林綠化熱潮,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強化節能減排責任,確保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東興、上思污水處理廠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開工建設市垃圾處理廠技改項目。全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60%以上。
建設和諧防城港。深入開展社會治安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兩搶兩盜”、走私、販毒等犯罪活動。強化安全生產,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應急管理平台和隊伍建設,有效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加大法律援助。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促進社會安定團結。
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推進邊海文明示範帶、文明社區等民眾性文明創建工作。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改善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各民族團結繁榮。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建設,積極為部隊做好生活保障和服務。深入開展“雙擁”工作,認真落實軍人優待撫恤政策,抓好軍轉幹部、復退軍人和隨軍家屬安置。關心和支持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加強市場監管,推進“質量興市”建設。邊海防、對台、檔案、修志、氣象、機關事務、防震減災等各項工作都要取得新的成績。
努力為民辦好一批實事。在全面落實自治區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集中財力辦好一批事關民生的實事:
1.為農村獨生子女戶和雙女結紮戶進行一次免費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
2.完成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400戶。
3.完成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改造1282戶危房、修建150公里村屯道路、架設126公里農村電網。
4.解決5萬農民的飲水難問題和2500戶農村衛生改廁問題。
5.建設桃源路國小、金海灣國小、北港國小。
6.實施廉租房保障3716戶;新建廉租住房652套,總建築面積3.26萬平方米。
7.實施城鄉風貌改造工程,集中改造一批舊城區、城中村和“竹筒房”,全面推進一批交通要道、城鎮、村莊的風貌改造。
8.新建6個城市垃圾中轉站和6個公廁,建設40個公交站點,增開2條公交線路。
9.對港口、防城兩城區90條小街小巷進行硬化、美化、亮化,增設排水排污管道。
十、實施“環境最佳化年”,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以實施“環境最佳化年”為契機,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升政府執行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最佳化政務環境和投資環境。
強化政府執行力。政府及各部門必須真抓實幹,措施有力,責任到位,確保市委決策迅速準確地落實到位,確保重大工作強勢推進、限期完成。進一步落實《關於加強科學民主決策提高行政執行力的意見》,狠抓執行力的提升。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等“三項制度”,有事馬上辦,有問題馬上協調,將“馬上就辦”作為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行動準則。強化獎懲激勵制度,搞好績效考評。認真落實問責制,深入開展行政效能監察“責任追究大行動”,加強督查督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
強化政府服務。開展“審批大提速和機制大健全行動”,減少審批環節,最佳化審批程式,創新審批機制,真正實現“直通車”、“保姆式”服務。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完善企業掛牌服務制度,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
深化政府機構改革。認真貫徹中央、自治區精神,實行大部門體制,理順部門職責關係,上半年完成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加快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明確市本級與城區事權,規劃權高度集中,建設權統分結合,管理權儘量下放。進一步完善工業園區管理體制,為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創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認真辦好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加大依法治市力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廉政建設,深入開展“行政高效能項目建設無腐敗”活動,打造廉潔高效、求真務實的人民滿意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