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技工大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是2018年阜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阜陽經開區、阜合現代產業園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支持技工大省建設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4號)、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財政廳下發的《關於印發〈支持技工大省建設若干政策實施細則〉的通知》(皖人社發〔2017〕32號)精神,加快推動我市技工大市建設,著力打造一支規模宏大、數量充足、技藝精湛、富於創新的技能人才隊伍,到2021年,全市計畫新增培養技能人才2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萬人;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0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2萬人。為此,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構建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的終身職業培訓體系
(一)開展重點群體免費技能培訓。依託公辦職業院校,面向貧困勞動者、就業援助對象、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開展免費技能培訓,並在培訓期間給予參訓人員一定的生活補助,培訓補貼按有關規定撥付公共實訓基地。免費技能培訓對象培訓合格後,可免費參加職業技能鑑定機構實施的職業技能鑑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鑑定補貼按參加鑑定人數和鑑定補貼標準直接撥給鑑定機構。
(二)鼓勵四類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可自主選擇依法合規設立的職業培訓機構,按照“先墊後補”原則交費參加培訓,培訓合格後按規定申領培訓補貼。四類人員培訓合格後可付費參加職業技能鑑定或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憑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分別按一定標準給予鑑定補貼。
(三)支持企業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企業對簽訂12個月及以上勞動契約的新錄用人員,在勞動契約簽訂後12個月內組織崗位技能培訓的,按培訓合格人數,以人均不低於8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
(四)鼓勵企業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及行業系統培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根據自身需求,自建企業內部培訓部門或培訓中心,發揮自身設備、實際操作技術等優勢,自主開展各類職業培訓。各行業主管部門(單位)結合行業特點,統籌各類培訓資源,支持本行業系統內各類企業開展職業培訓。企業開展在崗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的,根據取得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人數,按規定給予企業補貼。
(五)建立健全職業培訓獎補機制。支持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與企業簽訂培訓就業合作協定,開展訂單、定向或定崗式就業技能培訓,對培訓質量好、年度培訓學員留在本市就業人數達100人以上的,按留在本市就業人數給予培訓機構獎勵。
(六)推行“網際網路+培訓”。建設安徽職業培訓網路大學阜陽分校,按照安徽職業培訓網路大學相關技術標準,通過招投標程式向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培訓機構購買服務,運用“職業培訓包”,推行“線上+線下”“遠程+現場”培訓模式,有效緩解工學矛盾,擴大優質培訓資源覆蓋面。建立勞動者個人學習賬號和學分累計制度,暢通終身學習通道,勞動者經實名認證後可共享網路培訓資源,並依託職業培訓信息管理系統記載個人培訓信息,作為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職業技能等級學分轉換互認的依據。
(七)動員社會力量推動職業培訓發展。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參與職業培訓,推動各類優質資源向職業培訓集聚,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基本消除勞動者無技能從業現象,實現培訓對象廣覆蓋、培訓類型多樣化、培訓等級多層次、培訓載體多元化、培訓管理規範化的格局。
二、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八)推動職業院校改革發展。推動多元辦學,大力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教育辦學形式。實行更積極、更優惠的人才引進政策,不拘一格引進“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健全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制度,在中等職業學校設定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鼓勵廠長、經理進院校擔任職業院校院(校)長,密切產教融合。民辦職業院校收費實行自主定價。
(九)促進職業教育資源集約化發展。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集團化發展,支持阜陽技師學院依託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國家職業訓練院試點單位,吸納省內外投資集團、社會資本,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採取兼併、託管、聯辦、入股等多種形式整合全市高技能人才教育資源,組建集技工教育、職業培訓、技能鑑定、競賽集訓、公共實訓、就業創業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高技能人才培養集團(阜陽技師職教集團)和技工教育發展集團。
(十)加大對高技能人才培養院校的政策支持力度。技師學院在辦學資源配置上不低於高職院校,生均經費不低於專科院校現行標準;高級技工學校和普通技工學校按照中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標準或公用經費標準落實辦學經費。根據高等學校設定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對我市新建改建的中、高職院校、技工院校免收各種建設規費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並在可研報告、規劃許可、用地指標、土地征遷等方面開設綠色通道,給予要素保證。
(十一)開闢公辦職業院校重點專業教師“一體化”引進綠色通道。公辦高職院校可根據教學工作需要,引進在企業長期擔任技術或技能崗位中高層職務、具有一定教學經歷和對應專業研究生學位、擁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或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公辦技工院校和中職學校可引進具有高級技師職業資格且有3年以上相應崗位工作經歷的企業高技能人才、入選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隊隊員和國家級一類、二類職業技能競賽前三名(或一等獎)選手、中國大能手前三名選手、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江淮傑出工匠。對兼具工程技術類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和高級技師職業資格且有3年以上企業相應崗位工作經歷的人員和以上引進對象,可比照高層次人才引進方式辦理聘用手續。對安徽省技術能手、安徽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江淮傑出工匠、阜陽潁淮工匠、安徽省各類技能比賽一等獎或前三名選手可作為實習指導教師辦理聘用手續。
(十二)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推動建設職業訓練院。支持各地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大力發展技工院校,培植技工教育培訓力量,擴展我市技工院校陣地,力爭到2021年每個縣(市、區)和產業園區都有一所技工學校或阜陽技師學院分院。
鼓勵和支持技工院校通過設立彈性學制,滿足在職人員通過技工教育獲得技能提升和職業發展的需求。完善校企合作基本辦學制度,探索集團化辦學、校企股份制合作、自主經營、租賃承包、前廠後校等多種校企合作模式。加快提升技工教育基礎能力,各級財政對技工院校重點專業建設、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骨幹教師培訓、專業帶頭人引進、基礎教學研究、校園文化建設等給予支持。對我市各院校參加省“青苗計畫”精英實驗班培養企業青工和世賽苗子的,由所在地同級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支持阜陽職業訓練院探索校企兩制、獨立運營、股份合作等形式,與我市職教集團、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實現融合發展。指導技工院校提升技能人才培養層次、開展中外合作培養國際化技工、校校合作培養高學歷技能人才等。充分發揮公共實訓基地功能,開展高技能人才研修,為全市職業院校師資技能水平和社會提供第三方技能評價。根據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建立市賽、省賽、國賽、世賽的遞進式技能人才培養及選拔機制,建設國家級、省級技能競賽主、輔基地,實現競賽經驗交流與成果轉化,建設阜陽職業教育的“師範學院”和技工教育的“黃埔軍校”。全力保障職業訓練院建設所需的各類資源,對國家在我市試點建設的職業訓練院,由所在地同級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
(十三)圍繞產業發展設定專業並提升教學水平。各院校要圍繞阜陽主導產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及招商引資,靈活設定專業,為產業服務、為項目服務。對職業院校發揮技能人才優勢開展招商引資的,按市政府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給予單位和個人獎勵。各院校要圍繞企業需求,採取量身定製、冠名培養的方式為我市各類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實現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無縫對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強高技能人才教師隊伍建設,採取選派教師到知名院校進修等方式加大培訓力度;鼓勵以院校和企業為主體引進急需人才,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加強適應“一體化教學”方式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和技能水平。
三、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
(十四)推進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制定出台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項目建設辦法和標準,到2021年依託職業院校、大中型企業技能培訓中心、公共職業訓練基地等,建設10個左右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分別給予一定的一次性資金補助。對晉升為國家級、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國家級、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示範基地的,由基地所在地同級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
(十五)健全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服務網路。加大財政投入,最大限度融合資源,支持阜陽技師學院建設成為國家級公共實訓基地,為全市技能人才提供高水平的技能實訓、職業資格鑑定、師資培養等公共服務。鼓勵各產業園區建設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為園區產業集群和骨幹企業定向培養急需人才,打造終身技能培訓基地。到2021年,力爭每個縣(市、區)都建成一家公共實訓基地,對承擔實訓任務的專項公共實訓基地由市財政給予相應補貼。
(十六)推進各級各類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發揮生產、服務一線的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能推廣等方面的作用,依託重點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建設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年申報認定10個左右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市財政分別給予相應補助。
開展名師帶高徒活動,每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年培養高技能人才不少於10名,每兩年開展技能大師工作室市級工作成果評鑑活動,對獲得技術創新成果獎、人才培養成果獎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獎勵。對獲批國家級、省級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由工作室所在地同級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
(十七)開展企業首席技師評選。發揮行業、企業和科研生產性單位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積極性,建立完善企業首席技師制度,鼓勵新興產業和重點優勢企業,選拔樹立一批技能領軍人才,根據企業實際和發展需要,在關鍵崗位設立“首席技師”職位,每年評選20-50名企業首席技師,並給予資金獎勵。
(十八)實施技師培訓工程。以我市戰略新興產業、重點支柱產業發展需要的職業(工種)為重點,開展以高級工為重點的技能提升培訓工程。全市每年培養技師或高級技師500人、高級工5000人以上,並按規定標準直補企業。
(十九)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到2021年,從企事業單位遴選100位左右技能名師,對帶徒協定期限不少於2年的,給予一次性名師帶徒津貼。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按企業支付給職業院校培訓費用的60%給予企業補助,每人每年補助標準最高6000元,最長補助期限為2年。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規劃,不斷完善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生產實訓、員工培訓等制度;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與企業合作共建生產實訓基地,院校和企業共同探索引校進廠、引廠進校等校企一體化合作模式。職業院校可使用教育經費與企業校企共建資產權屬明確的企業實訓基地。
四、加大高技能人才引進力度
(二十)支持企業引進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對企業從市外引進經所在地政府人社部門認定的急需緊缺的高級技師、技師,根據引進方式和勞動關係建立形式,由企業所在地同級財政按企業支付給個人的工資薪金總額(稅後)的20%給予個人補助,補助期限不超過勞動契約期限或項目完成期限。
(二十一)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市外優秀高技能人才。對企業引進市外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隊選手和國家級一類、二類職業技能競賽前三名(或一等獎)選手、中國大能手前三名選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選手,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契約,並安排在關鍵技能崗位工作的,由企業所在地同級財政按支付給個人工資薪金總額(稅後)的50%給予企業引才補助,補助期限不超過勞動契約期限。
(二十二)實施“海外金藍領援阜”計畫。每年從海外聘請一批技能專家到我市職業院校任教,每月給予專家援阜津貼。院校向業務主管部門報送需求,外國專家歸口管理部門根據業務部門審核意見予以遴選協調,院校與海外技能專家簽約履約,市級財政撥付援阜津貼。
(二十三)對引進的高技能人才給予多種政策傾斜。對從市外引進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隊選手和國家級一類、二類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選手及中國大能手前三名選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選手、“江淮傑出工匠”等優秀高技能人才,政府在落戶、家屬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對在阜購買商品房的,經認定,給予一定標準的安家補貼;對面向海內外引進的優秀高技能人才,按規定享受相應待遇;對獲得或培養省級以上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的教師,可從外省市引進並優先錄用。
五、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體系
(二十四)建立優秀技能人才越級申報認定製度。加快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知識水平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社會化職業技能鑑定、優秀技能人才技能資格越級申報、技能等級直接認定製度。
(二十五)支持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選擇已建立職工培訓、考核、使用與待遇掛鈎的激勵機制的企業,結合崗位需要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按規定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各類企業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開展自主評價,報送自主評價實施方案,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同意開展的,將企業名單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備案。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為自主評價企業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跟蹤做好全過程服務管理。支持企業命制自主評價試題,試題內容在國家職業標準開和內容的基礎上,加大對企業崗位操作規範內容的考核權重,但不得超過總評分的40%。
(二十六)推動建立第三方評價制度。完善政府購買職業技能鑑定服務機制,推動第三方評價機構建設,培育社會化評審專家隊伍,逐步實現教育培訓與技能鑑定分離。建立全市職業院校教師技能水平提升培養計畫,逐步推行全市職業院校教師技能水平與職稱、崗位掛鈎制度。對相關機構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標準的,政府給予開發機構一定資助,力爭催生一批技能評價的“行標”“國標”。
六、貫通技能人才成長上升通道
(二十七)破除唯學歷思想,倡導技能成才。對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生取得預備技師證書(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高級工班畢業生取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工班畢業生取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在參加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和公務員招考、確定工資起點標準、工齡計算、考核定級、職位晉升、職稱評審、就業創業補貼等方面分別按相當於本科、大專、中專落實相關待遇,並按國家有關規定享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補貼政策。取得中級工職業資格證的技工院校畢業生,按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享受相關政策。
(二十八)探索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發展貫通辦法。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工資福利待遇不低於本單位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標準。梵谷技能人才符合相應工程類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的,可參加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職稱評審,可推薦列入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程實施範圍。統籌考慮技能培訓、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職業資格與相應的職稱可比照認定製度。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相關規定,具備工程技術類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且符合其他相關條件的人員,可申報對應或相近專業的副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
七、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
(二十九)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政府評選獎勵制度。全市每年通過評選方式產生“潁淮工匠”20名左右、“首席技師”20-50名,通過競賽方式產生“阜陽市技術能手”若干名,頒發榮譽證書,分別給予每人相應標準的一次性獎勵。
(三十)建立高技能人才追加獎勵機制。對安徽省技術能手、安徽省技能大獎獲得者和“江淮傑出工匠”、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分別按照國家、省下達的獎勵和補助資金給予一次性1:1配套獎勵。
(三十一)鼓勵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貼獎勵制度。鼓勵企業對聘用的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制、股權制、期權制等收入分配方式,實行特殊津貼制度或獎補政策。在建立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時,向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能人才傾斜。企業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確定初次就業待遇水平時,對取得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的,可按不低於大專畢業生待遇水平確定;對取得技師證書的,可按不低於本科畢業生待遇水平確定。
八、健全技能人才競賽選拔機制
(三十二)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市級職業技能大賽,鼓勵各縣(市、區)和各系統、行業、企業、協會開展崗位練兵和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對納入市級職業技能競賽計畫的,給予一定的賽事補助。對獲得市級職業技能大賽一、二、三等獎的選手,分別給予一定標準的獎勵;對獲得大賽各工種第一名的選手,授予“阜陽市技術能手”稱號,優先評選“潁淮傑出工匠”,並推薦申報“阜陽市五一勞動獎章”。
(三十三)建立參加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獎補制度。對在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得金、銀、銅牌、優勝獎的選手,在國家級一類、二類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和中國大能手前三名選手,以及在省級技能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由市級財政分別給予一定標準的獎勵。
九、強化載體平台支撐作用
(三十四)加強優質載體平台的配套獎勵。對國家認定的每屆世界技能大賽主、副集訓基地,給予一定標準的資金補助。對我省認定的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新興產業綜合競賽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由基地所在地同級財政分別按照國家、省下達的獎勵和補助資金給予1:1一次性配套獎勵。對我市建設的國家級職業訓練院、國家級示範性公共實訓基地、省級示範性公共實訓基地,結合區域規劃、產出績效,分別給予一定標準的資金支持。
(三十五)保障載體平台建設項目的金融服務。對國家和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發改委實施的公共實訓基地、省級示範性公共實訓基地、國家級職業訓練院試點單位等高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平台建設項目,按相關規定享受國家政策性銀行提供的相關貸款、地方政府公共融資平台提供的融資服務、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的貸款擔保等。
十、加大技能人才培養資金投入保障力度
(三十六)建立多元投資機制。積極拓展資金籌措渠道,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資機制。逐步提高就業專項資金用於職業技能培訓的比例。
(三十七)設立政府技工大市建設專項資金。在市人才發展資金中明確技工大市建設資金子項目。編制年度技工大市建設經費使用項目和年度預決算,專項用於技能人才培養、獎勵、引進、基礎能力建設等,並納入市政府考核範圍。國家技工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和產教融合項目,由市縣財政結合實際給予配套。
(三十八)建立高技能人才繼續教育制度。編制高技能人才繼續教育年度計畫,確立高技能人才繼續教育基地,對技師、高級技師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大師,開展以典型任務培訓和新知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為主的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或創新能力培養。
十一、加強技能人才配套服務和政策宣傳
(三十九)加大服務保障力度。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資料庫,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的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代理、勞動爭議調解仲裁、人事檔案管理、就業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定期發布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和工資指導價位信息,引導技能人才合理流動。建立技工“藍卡”制度,依託社會保障卡載入標記功能,為技能人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性質單位、不同行業和跨地區流動中的社會保險關係接續提供依據。完善技能人才落戶政策,具備中級以上技能水平的省內農民工、外來勞動者,可在我市就業地按程式辦理落戶手續,其配偶、子女可優先享受公共就業、教育、住房等服務。
(四十)加強資金績效監管。嚴格審核評估,強化部門會商會簽,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避免多頭重複享受,做到簡便快捷、公開透明、規範高效。加快資金撥付,加強資金監管,加大審計力度。對弄虛作假騙取的獎補資金,一經發現全部予以收回,並按照有關規定對責任單位、申報單位及相關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
(四十一)廣泛開展政策宣傳。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多種媒體的作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高技能人才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樹立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先進典型,把落實企業培養技能人才優惠政策與招商引資工作緊密結合,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勇於創新、鼓勵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十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編辦、市財政局、市教育局等有關部門按照省有關規定製定具體實施細則。
(四十三)本意見適用中的具體問題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解釋,以前相關檔案規定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準。
阜陽市人民政府
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