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末年諸侯反對(討伐)董卓,當時以函谷關為界,以西稱關西(比如長安),以東稱關東,諸侯的領地大都在其東北,東南,統稱關東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東軍
- 時間:公元190年
- 消亡方式:解散
- 名字由來:地處關東地區
- 存在目的:討伐董卓
關東聯軍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東漢末年諸侯反對(討伐)董卓,當時以函谷關為界,以西稱關西(比如長安),以東稱關東,諸侯的領地大都在其東北,東南,統稱關東軍。
中國東漢末年諸侯反對(討伐)董卓,當時以函谷關為界,以西稱關西(比如長安),以東稱關東,諸侯的領地大都在其東北、東南,統稱關東聯軍。 ...
古代關東通常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18路諸侯伐董卓時,自稱關東聯軍,主要是指虎牢關以東。近現代的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即遼寧省、吉林省...
董卓討伐戰,是東漢末年各地群雄組織地方軍對抗董卓的戰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群雄見此,...
關東聯軍本是烏合之眾,彼此欺詐併吞,不久就分崩離析了。初平三年長安兵變,董卓被殺,關中混亂不已。初平中,為劉岱所殺。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袁紹從兄...
交戰雙方是上杉輝虎(即上杉謙信)領導的上杉家及關東國眾組成的上杉-關東聯軍和臼井城城主原胤貞及援軍總帥千葉胤富等領導的北條軍。 最終在千葉胤富和松田康鄉...
靈帝駕崩後,董卓專權,為防止蓋勛回響袁紹領導的關東聯軍,特將其征入朝廷,拜議郎。遷任越騎校尉,出任潁川太守,又被征入朝,因怨憤董卓而失意不已。初平二年(...
曾為關東聯軍設壇盟誓,共同討伐董卓,深得盟主袁紹看中,薦為青州刺史,轉東郡太守。施政有方,政績卓越,深得百姓擁護。 因袁紹不肯援救張超,而對袁紹產生怨恨,...
之後關東聯軍解散。興平元年(195年),兗州刺史曹操與奪取其地盤的呂布在濮陽相對峙,司馬朗才帶著家屬回到溫縣,當年發生饑荒,人民相食,司馬朗收留撫恤宗族眾人,代替...
汜水關之戰中,公孫瓚於袁紹面前引薦劉備,稱其為漢室之胄,袁紹乃賜座予劉備;虎牢關之戰中,公孫瓚部隊被指示前往參戰,在關東聯軍折損數將後,公孫瓚揮槊親戰...
以袁紹為首關東聯軍討伐董卓,董卓焚毀洛陽遷都京兆長安,後來被王允等誅殺。 皇甫嵩 右扶風 ?—190 董卓 - 皇甫嵩軍駐右扶風,被董卓征為城門校尉,解除兵權。...
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今延津北)一帶。而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
通過甲斐新國主武田晴信(日後的“信玄”)的斡旋,氏康以放棄河東之地為條件與今川義元和解,從而得以回師關東,全力對抗足利上杉聯軍。1546年(天文十五年)氏康親...
《三國演義》虛構人物,董卓部將,關東聯軍伐董卓時,隨華雄救援汜水關,董卓遷都後獻關投降孫堅。...
在關東聯軍瓦解後,曹操開始四處征戰,先大破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占據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奉立東行的漢...
董旻 90年),以袁紹、袁術為首的關東聯軍集結酸棗縣,討伐董卓。董卓將漢獻帝劉協轉移到長安。 [1] 初平二年(191年),雒陽被孫堅攻破,董卓也率軍進入長安,封董...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逝世,時任長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長沙市)太守的孫堅起兵回響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吳夫人一家搬到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