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轉變對富農的策略等問題給張聞天的信

關於轉變對富農的策略等問題給張聞天的信

《關於轉變對富農的策略等問題給張聞天的信》寫於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轉變對富農的策略等問題給張聞天的信
  • 頒布時間:1935年12月1日
內容,注釋,人物簡介,出處,評價,

內容

洛甫:
二十號及二十五號信均到。
甲、關於紅軍靠近外蒙的根本方針,我是完全同意的。因為這個方針是使中國革命戰爭尤其不久就要到來的反日民族戰爭,取得更加有力量與更加迅速發展的正確方針。我不同意的是時間與經路問題。第一,紅軍目前必須增加一萬人,在四個月內,我們必須依據陝北蘇區,用空前努力達此目的。第二,最好是走山西與綏遠的道路,這是用戰爭用發展用不使陝北蘇區同我們脫離的方針與外蒙靠近。為完成上述兩種任務,我想有六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夠了。所以我們應在明年夏天或秋天與外蒙靠近,目前應立即開始組織蒙民游擊隊。
乙、反蔣抗日統一戰線的策略內容及具體的口號與綱領完全同意,宣言[1]請立發。
丙、對富農策略的轉變基本同意,但決議[2]上應指出,當鬥爭發展貧農中農要求平分富農土地時,黨應贊助這一要求。富農可與貧農中農分得同等土地,過去分壞田的原則是不對的;但富農土地完全不動的原則,在蘇區尤其在南方蘇區也是不對的。在土地問題上,對富農策略同對中農應該有一點區別。農村中的黨應善於領導與監督富農,嚴防為富農所領導。要指出當鬥爭深入時富農必然轉入地主陣線,這是中國半封建富農階層的特點。對有勞動力又破產了的小地主階層,在民眾同意下應按富農待遇。
丁、這裡已經實行對俘虜官一律不殺、優待釋放的政策。我給董英斌的信[3]已普遍發表,現正進行廣泛瓦解白軍的工作。
戊、我或於數日後回後方一行。
澤東
一號二十四時

注釋

[1]指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抗日救國宣言。
[2]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六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改變對富農策略的決定>。
[3]指毛澤東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給國民黨軍第五十七軍軍長董英斌的信。信中申明:(一)東北軍不打紅軍,紅軍亦不打東北軍;(二)凡願抗日反蔣者,不論過去打過紅軍與否,紅軍願與訂立條約一同打日本打蔣介石;(三)軍優待東北軍官兵,不但一律不殺,且分別任職或資遣回隊,負傷官兵均照紅軍傷員一體醫治。

人物簡介

張聞天,江蘇省南匯縣人。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進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參加長征,途中出席遵義會議,對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起了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任命為駐蘇聯大使。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1976年7月病逝。

出處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抄件刊印。

評價

在《關於轉變對富農的策略等問題給張聞天的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關於改變對富農政策的命令》二文中,毛澤東與中央等領導人開始了對經濟政策上的策略上的轉變。這種轉變實際上是對當時中央諸領導人對富農的性質判斷和經濟措施以及政治傾向是180度大轉彎。這種轉彎首先要過的恰恰是和自己的信仰和政治自信以及政治政策底線與政治綱領較勁,轉變不過來,實際上就是死路一條。在人口相對稀少的陝北、甘肅等地,如果將富農的土地全部沒收並分給壞田的辦法,顯然是為國民黨趨魚,是非常不明智,但卻是很稱自己心意的事情。而毛澤東等領導人卻看到了率性而為的危害,並抓住了政治的真諦“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從上述兩篇文章(實際上是一封電報和一個政府法令)可以看到對待富農政策的變化最大特點是技術性被強化,富農的財產被沒收和今後所承擔的義務和應有的權利被嚴格設定了界線,這種界線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次思想上的解放。這種解放由於是自己破除自己的舊思想,因此其難度是可以想像得出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