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玄奘法師的《會宗論》

《關於玄奘法師的〈會宗論〉》是巨贊所著作品,出自於《巨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關於玄奘法師的《會宗論》
  • 作者巨贊
  • 作品出處:巨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玄奘法師在印度的時候,曾經用梵文著《會宗論》三千頌,和會當時佛教界性、相兩宗的紛爭,並得到那爛陀寺戒賢論師等人的讚揚,可見是一部很重要很有價值的著作。可是玄奘法師回國以後,非但沒有把它翻譯出來,而且在他的弟子的著作當中也很少提到,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會宗論》上的理論,可能在玄奘法師為弟子們講解新譯經論的時候,結合聽眾的理論水平,隨口演述了出來,所以不需要再翻譯,也就提不到《會宗論》的書名了。例如我在《關於空與有的問題》一文中,提到窺基法師的說法,合於《會宗論》的精神,可能就是玄奘法師的見解。此外還有一個在印度佛教界紛爭不休的問題,玄奘法師也用和會的辦法把它解決了。現在乘紀念玄奘法師的機會,簡單地介紹解釋如下,藉以表見玄奘法師對於印度佛學以及哲學思想的貢獻。
主觀心理與客觀現象究竟發生怎樣的關係,是哲學上面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佛教思想的來源之一。大乘佛教史上,對於這個問題,歷來有許多爭論,如龍樹《大智度論》卷六,用做夢為例就開展了幾番有趣的辯論。第一番辯論中,有人說,不應該說做夢沒有根據,因為我們如果白天沒接觸過真實的事物,晚上怎么會做夢呢?另一個人反駁道,夢中見人有角,或者身飛虛空,都是沒有的事情。做夢,完全出於主觀的心理作用,毫不實在。接著,第一個人解釋道,白天實在看見過人的頭和牛的角,也實在看見過虛空和鳥的飛翔,所以晚上做夢才見人頭生角,身飛虛空。另一個人又反駁道,雖然在白天看見過人頭和牛角,但夢中生角的人頭是妄見,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頭上生角的人。這又是一番。像這樣的辯論,到了第二期大乘即相宗興起的時期,就更深入,並且確定了若干專用名詞如“相分”、“見分”等等,貫串著整個理論,使佛學的內容更加豐富起來。
關於“相分”和“見分”的解說很多,現在只就本文所用到的意義略為談一談。見分就是我們認識事物和考慮問題的心理活動,相分即心理活動的對象,這當然都是主觀心理和客觀現象兩方面的事情,因此在主客觀發生關係的問題上,就有許多同的見解。法師在印度的時候,印度佛教界中有一派人主張“見相同種生”,也就是說客觀現象是完全依屬於主觀心理的,因為佛教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如果相分不是與見分同種生,那么唯心唯識的道理就無法講。另一派人反對這種說法,因為經上說過“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更互為因性,亦常為果性”,就是說明客觀現象有時依屬於主觀心理,有時又為主觀心理所依屬,因而主張“見相別種生”。又有一派人採取無原則的折衷態度,主張“見相二分隨其所應,種或同異”。這當然都是片面的或膚淺的看法,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而彼此的爭論則非常激烈。法師針對這幾派的觀點,提出了一個全面解決問題的頌:
【注】:以上是原文的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巨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巨贊(1908—1984),江蘇省江陰市貫莊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青年時代畢業於江陰師範學校,曾就讀於上海大夏大學。他是我國著名的佛教高僧,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等職,與教內外文人、學者來往廣泛,學術洞見頻出。還曾主編或編輯多種刊物,如解放前主編的《獅子吼月刊》,解放後主編的《現代佛學》等,是佛教界難得的學者型僧才。1984年,巨贊法師圓寂於北京,享年7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