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2017年度溫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

《關於印發2017年度溫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是2017年溫州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印發2017年度溫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
  • 頒布時間:2017年5月26日
  • 發布單位:溫州市人民政府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單位:
《2017年度溫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點》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5月26日
2017年度溫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要點
2017年是我市全面深化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以“四個最嚴”為總要求,以“食品安全市、縣(市、區)”創建活動為總抓手,以保障人民民眾飲食安全為總目標,著力提升風險防控水平,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問題的底線,確保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一、夯實基礎,強化創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一)推進“兩個創建”任務。將食品安全市縣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兩個創建”作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總載體和主抓手,嚴格縣級自查、市級初審等流程,建立健全各級創建工作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督查指導。加大創建工作投入,突出重點解決檢驗檢測、基層執法、風險監測等能力不足問題,加強基層監管力量和裝備設備、基礎設施等建設,至2017年底前,全市所有縣(市、區)符合省級食品安全縣(市、區)創建標準。
(二)落實基層“三個規範”建設。各縣(市、區)按照“15個一”的標準,紮實推進鄉鎮(街道)食安辦規範化建設,至年底前,確保全市80%以上鄉鎮(街道)食安辦達到規範化建設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基層派出機構規範化建設作為提升基層監管能力的有力抓手,加強組織機構、監管隊伍、基礎設施、監管保障、管理機制建設。各級農業部門深化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規範化建設,繼續推進鄉鎮(街道)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室免費開放。
(三)加強基層“三支隊伍”建設。鄉鎮(街道)食安辦要明確組織架構和專兼職人員,承擔同級食安委日常工作。食品安全監管人員每年要集中開展業務培訓,提升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水平。協管員每年要集中開展2次以上業務培訓,完善以績效評價為基礎的報酬補助機制。推動市場監管部門與農業、林業、海洋與漁業、衛生計生、質監、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建立健全部門間、區域間信息通報、形勢會商、聯合執法、行刑銜接等方面的協調聯動機制,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無縫對接。
(四)升級基層責任網路。大力推進“兩網融合”,深化基層責任網路建設各項工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科學劃分各個層級監管事權,釐清市、縣、鄉之間監管職責界限,建立明確的權力清單。要貫徹落實省委《關於加強鄉鎮(街道)“四個平台”建設 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確保食品安全工作在基層得到加強。要積極推進村級(社區)食品安全工作站和協管員隊伍建設,推動監管責任到底、到邊。
二、源頭治理,全程監控,提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水平
(五)提高食用農產品(林產品、初級水產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強土壤污染綜合防治,落實糧食重金屬污染治理的各項政策措施,淨化農業生產環境。深化農藥使用、“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質、獸用抗菌藥、畜禽屠宰、農資打假等專項整治,積極推行農業良好生產規範,實施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和獸藥處方藥管理、二維碼追溯等制度,指導農戶依法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開展特色農產品安全風險管控“一品一策”行動,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制度,規模生產主體合格證使用率達80%。完善森林食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完成30個初級水產品追溯點建設,維護更新完善市、縣兩級初級水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息庫。
(六)加強食品生產環節監管。在大型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推行危害分析和關鍵點控制(HACCP)體系。完善食品生產企業風險等級管理、主體責任自查報告、食品生產許可管理等制度,獲證食品生產企業分級評價率100%、主體責任報告執行率92%以上,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報告執行率90%以上。完成省定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任務,地產食品、在產保健食品、重點食品、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監督抽檢覆蓋率100%,不合格產品處置率100%。執行食品接觸材料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相關產品企業宣貫覆蓋面達100%。依法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規範管理。
(七)加強食品流通環節監管。完成22家農貿(批)市場電子化追溯系統建設工作,城區農貿市場質量追溯體系建成率、快速檢測體系建成率均達80%以上。強化畜禽產品入市監管,規範家禽市場銷售行為,嚴厲打擊未經檢驗檢疫上市等違法行為。嚴格落實食品經營主體準入制度,加強食品經營日常監督檢查,加強對變質、過期食品銷毀處理的有效監管。
(八)加強餐飲服務環節監管。全面推行餐飲痕跡化監管,完善餐飲單位食品安全狀況自查、量化分級自評、責任約談等制度,持證餐飲單位量化等級信息公示率達95%以上。大型、特大型餐飲企業和學校食堂“陽光廚房”建設完成率達70%,全市新增建設“陽光廚房”231家。實施千萬學生飲食放心工程新三年計畫,落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完成2017年度各項進度指標。實施旅遊景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加強養老機構食堂、農家樂等食品安全保障,加強網路訂餐監管。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產品抽檢覆蓋率每季度達到100%。深化食品攤販綜合治理,改變髒亂差的現狀。市區餐廚垃圾處置設施項目投入運行或試運行,各縣(市)加快推進餐廚垃圾規範化收運處置管理工作。
(九)完善監管對接機制。農業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加快建立以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為核心內容的產地準出管理與市場準入管理銜接機制,依託基層執法監管和技術服務機構,加強督導巡查和監督管理,確保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過程中的產地證明真實、有效。大力推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監督檢查“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曝光違法違規企業,倒逼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創新監管方式,加強監管協作,以風險控制為中心,以隱患治理和不合格食品的處置為重點,構建新型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三、專項整治,高壓嚴打,著力解決食品安全突出問題
(十)開展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堅”行動。按照“嚴字當頭、全鏈聯動、問題導向、定點排雷”的總要求,以“6個區域”和“9個環節”存在的重大風險隱患和突出問題為重點,全面落實“八個一”工作舉措,找準癥結確立“排雷清單”,對症下藥加大整治力度,及時發現涉及上下游環節違法違規線索,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切實管控和消除各類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十一)開展“兩禁一超”專項整治。聚焦畜禽水產品違規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獸藥殘留超標等違法違規行為,集中力量開展畜禽水產“兩禁一超”專項整治行動。注重部門協作,加大專項抽檢力度,跟進實施檢打聯動,加強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嚴厲查處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清理違法違規網站,曝光典型案例,進一步規範我市畜禽水產品生產經營行為,使畜禽水產“兩禁一超”專項整治抽檢合格率穩步提高。
(十二)實施餐桌安全治理行動。按照全省餐桌安全治理行動三年計畫(2015—2017年)的總體目標和要求,繼續推進餐桌安全治理行動“六大提升工程”,細化隱患清單,落實整治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全面完成年度農產品、林產品、水產品、進口食品、“三小一市場”和餐飲具及食品相關產品整治提升各項任務,確保餐桌安全治理行動圓滿收官。
(十三)推進農村食品安全治理。加大農村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力度,認真排摸農村食品生產經營現狀,找準農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開展專項治理,依法嚴打行業“潛規則”,堅決消除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加強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嚴防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
(十四)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專項治理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無證無照生產經營、使用無合法來源食品及原料、餐廚廢棄物處理等突出問題,加大對農產品種養殖基地、食品加工業集聚區、農產品(食品)集中交易市場、城鄉結合部、學校食堂及校園周邊、旅遊景區等重點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提升乳製品、肉製品、食用油、白酒、調味品、保健食品等以及小作坊、小菜場、小攤販、小餐飲店等質量安全水平。要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平台建設,完善行刑銜接機制,密切行政監管部門與公安機關交流,增進工作合力,確保對各類案件處理依法、到位,涉刑案件移送率100%。
四、科學管理,提升能力,積極推進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十五)提升檢驗檢測能力。統籌推進市、縣兩級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深入開展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工作,市級食品藥品檢驗機構食品安全檢測能力項目(參數)覆蓋國家要求項目(參數)的85%以上。加強應急檢驗實驗室建設,提升突發事件應急檢驗檢測能力。鼓勵引導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和企業自檢機構健康發展。擴大抽檢覆蓋面,食品監督抽檢達到4件/千人口。加強食用農產品檢測體系和檢測能力建設,食用農產品監測樣品批次達到省定3200批次,不合格食用農產品處置率達到100%。
(十六)提升風險監測能力。加強風險監測技術機構規範化建設,市級風險監測能力(設備配置)達到國家參考品目的90%以上。最佳化食源性疾病監測策略,病例監測覆蓋所有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加強食品中污染物及其有害因素監測,年風險監測食品樣本量達到1件/千人口。梳理分析風險監測信息,定期會商、通報風險監測結果。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及時率及文本公開率達100%。
(十七)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完善各級政府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修訂應急手冊,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健全跨區域、跨部門應急協作與信息通報機制,形成上下貫通、高效運轉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輿情監測,提升食品安全輿情監測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加大應急裝備建設力度,組織開展應急培訓,推動跨區域、跨部門、多層級開展應急演練。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安全事故報告率和處置率均達100%。
(十八)提升“智慧監管”能力。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手段,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設,提升監管水平和監管效能。探索食品原產地追溯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在重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探索建立關鍵控制點實時監控系統。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包裝標識體系對接,共建共享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日常監管、執法辦案、監督抽檢等信息,加快建立電子追溯系統,力爭基本覆蓋食用農產品及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深化基層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格線化管理,推廣使用移動APP。
五、強化引導,民眾參與,全面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十九)高位構建共治格局。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深化細化方案,鼓勵探索創新,開拓我市食品安全共治工作新局。指導行業協會制定行規行約、自律規範和職業道德準則,強化自律、維權、科研、服務等方面的功能。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建設,進一步最佳化簡化飲食消費維權程式,提高廣大民眾依法維權能力。完善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規範運行程式,拓寬舉報渠道,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積極作用。不斷發展和壯大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積極接受“兩代表一委員”、市民監督團等監督指導,凝聚更多的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食品安全監管。
(二十)拓展共治渠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專家諮詢委員會,提升食品安全重大決策的科學化水平。深化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嚴格落實風險防控“六個一”措施,在承保機構設立食品安全防災減損公益資金項目,推廣創新性契約文本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參保“體檢”文本,探索建立區域共保體模式。繼續推進農村食品安全金融徵信體系建設試點,確保2個以上縣(市、區)開展試點相關工作。深化食品安全“四個你我”活動,制定社會監督員隊伍管理辦法,進一步創新舉措、搭建平台,發動公眾參與。
(二十一)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設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平台,依法規範及時公布食品安全標準、行政許可、監督抽檢、行政處罰、事故處置、重大典型刑事案件、黑名單、企業信用等信息,擴大公眾知情權。建立食品領域嚴重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制度,營造“一處失信、處處受損”的社會氛圍。建立企業誠信承諾和責任約談制度,強化企業誠信守法意識,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員進行責任約談,督促其限期整改。加大對虛假違法食品廣告的查處力度。
(二十二)深化宣傳教育。加強食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紮實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直通車“三進”活動等主題活動。推進食品安全宣傳科普陣地建設,實現市級科普宣傳展示中心、縣級科普宣傳基地建設全覆蓋,每個鄉鎮(街道)建設2個以上宣傳站。完善自媒體宣傳平台,構建市、縣聯動的“微矩陣”,實現市、縣兩級食品安全官方微信和今日頭條號全覆蓋。健全食品安全新聞發布制度,適時舉辦新聞發布會,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加強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加強食品行業培訓教育,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主要從業人員全年接受集中培訓不少於40小時。
六、嚴格落實,強化責任,完善食品考核評價體系建設
(二十三)完善責任體系。市本級黨委和政府出台黨政同責實施意見,把加強食品安全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強化負總責意識,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加強統一性、專業性、權威性,充實基層監管力量。實行綜合執法的地方,要把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作為首要職責。認真落實“有責任、有崗位、有人員、有手段”要求,支持監管部門切實履行日常監管和監督抽檢職責,保障經費投入,健全事權明晰、權責匹配的監管體系,積極探索建立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經常化培訓機制,每年集中培訓不少於40小時。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失職瀆職、監管不力等行為,嚴格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規範執法行為,強化執法監督,開展執法檢查,做好行政複議和應訴工作。
(二十四)加強綜合協調。強化食安委及食安辦建設,探索在食安辦設定秘書處負責日常工作。及時調整換屆後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加大對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力度,強化食品安全意識。進一步完善食安委日常運行機制,統籌各方資源,加強各級食安辦工作力量,提升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和監督指導水平。深化部門間、區域間的信息共享、聯合執法、行政刑事銜接、應急聯動等機制建設。
(二十五)強化督查考核。完善食品安全督查考評制度,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地方領導班子及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平安溫州建設等考核內容,並適當提高權重。修訂食品安全考核評價辦法和考核細則,並抓好組織實施。加強對食品安全“十三五”規劃、食品安全市縣創建等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的督查,改進日常考核和暗訪工作方式方法,推動各項任務落實。
七、強化引領,穩步推行,加快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十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市委市政府有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部署,推動食品產業實現從數量增長向品質提升的重大轉變,以食品安全引領產業健康發展。深入實施農業標準化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我省畜牧業轉型升級步伐,組織開展特色農產品安全風險管控“一品一策”行動,健全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全市標準化實施率達到62%。提升林業、漁業標準化體系,提高標準化覆蓋率。引導食品加工業向產業園區集中,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促進食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大力培育符合國際食品安全標準的流通渠道和平台,提高食品供給結構和品質,滿足不同層次的食品需求。扶持區域優質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創新產銷模式,擴大影響,打響品牌,占領市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