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關於生命科學普及教育課程教學的原則意見(試行)》的通知

教高司函[2004]158號

各有關高校:

根據教育部和原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關於批准有關高等學校建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的通知》(教高[2002]9號)檔案精神,要求各"基地"點在積極開展生物技術產業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探索性工作的同時,還要主動實踐生命科學與技術普及教育工作,特別要求"各'基地'要從2002年秋季學期開始,率先為全校非生命科學類專業學生開設生命科學基礎普及課程"。

為有效推動上述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司組織專家,研究制訂了《關於生命科學普及教育課程教學的原則意見》徵求意見稿,向各"基地"點所在高校徵求意見,經"基地"建設指導委員會吸收各校意見進行修改、審定,形成《關於生命科學普及教育課程教學的原則意見(試行)》,現將該原則意見印發給你們,供各校參考執行。

請各校接此通知後,認真研究落實教高[2002]9號檔案的措施,在全校範圍內積極開展生命科學基礎普及教育,並將在教學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和形成的意見及時反饋給"基地"建設指導委員會。我司將適時舉辦有關《關於生命科學普及教育課程教學的原則意見(試行)》專題研討班,以進一步推動生命科學基礎普及課程的建設。

"基地"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新外大街19號 北京師範大學教務處,郵編:100875,聯繫人:方謹,電話:略。

附屬檔案:關於生命科學普及教育課程教學的原則意見(試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四年六月九日

基本信息,定位宗旨,教學目標,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模式,

基本信息

(徵求意見稿)
生命科學代表著21世紀自然科學的前沿,正在成為發展最快、套用最廣、潛力最大、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也是最有希望孕育關鍵性突破的領域之一。生物技術產業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主導性產業,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和新的經濟成長點,將成為我國趕超世界已開發國家生產力水平,實現後發優勢和跨越式發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領域。現階段非生物類專業大學本科生較普遍地缺乏現代生物科學知識和意識,這既不利於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也不適應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和知識結構的調整,因此應該積極推進高等學校非生命科學類本科生的生命科學素質教育,加強生命科學教師的培養。根據教育部和原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關於批准有關高等學校建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的通知》(教高[2002]9號)檔案中,關於"努力加強自身建設,積極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基地'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和教材建設等方面要加強探索、研究和實踐,以期早日提供可資借鑑的經驗。各'基地'要從2002年秋季學期開始,率先為全校非生命科學類專業學生開設生命科學基礎普及課程,要加快校內外生命科學課程教師的培養,並主動承擔西部高校生命科學青年骨幹教師的培訓任務"的要求,特提出非生命科學專業類本科生《生命科學通識教育課程教學的原則意見》,為36個"基地"所在高校開展相應教學提供指導性參考。

定位宗旨

生命科學通識教育課程是面向非生命科學類專業本科生的綜合性素質教育課程。該課程旨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促進大學生認識現代生命科學與技術的內涵、進展以及對經濟和社會的作用,培養他們珍視生命、熱愛自然、關愛社會的情操,激起他們對生命科學熱點問題的興趣,激發他們在學科滲透融合下的探索和創造激情,樹立正確的科學觀、認識觀。

教學目標

1.基本目標:使學生接受生命科學知識薰陶,初步了解該學科的主要領域和進展,提高生命科學基本素養;
2.較高目標:幫助學生認識現代生命科學的關鍵概念、理論及熱點問題,掌握探索生命科學基本規律的一般方法,思考生命科學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高級目標: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認識生命現象,促進其在不同學科領域相關知識的交叉融合。

課程設計

科學、合理的課程設計是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之一。課程設計建議以如下原則為指導:
1.處理好基礎性與前沿性的關係。
教學內容應當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為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好遷移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但這種基礎是指現代意義上的、學生形成良好科技素養所必須的"基礎",因此教學內容又應注意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科學發展前沿及社會意義。
2.教學內容的組織既可採用系統闡述的方法,又可按專題板塊設計。
以生命基本特徵為主線,以生命活動的重要方面為主題,旨在整體綜合地探索生命本質;也可以熱點生命科學理論、套用和問題為切入點,採取專題綜述、論證等形式,旨在較高層次上啟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和開展深入思考。
3.注意科學態度與科學方法的培養,加強科學思維訓練。
科學與技術的史實是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發展的具體反映之一。建議選取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同時教學中也建議包括一些開放性、實踐性問題,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創造性探索和進一步學習的空間,從而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
4.注意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的結合。
建議選取一些影響深遠的生物技術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物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重要影響,以及生物技術發展與生命科學發展之間的關係。

教學內容

鑒於各校的教學資源及不同專業學生的入學水平、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課程教學內容建議根據不同層次的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及本校的實際情況,以當今生命科學與技術發展熱點及學以致用為原則進行精選。

教學模式

多種要素所構建的教學活動是有效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關鍵。教學的基本原則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發揮。優秀的教學實質上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因此建議積極鼓勵和發展教師的創新意識。對教學模式與管理的建議如下:
(1)積極推進探索性或研究型教學。提倡雙向交流式授課,講授內容建議"少、精、寬、新",授課教師可對內容精選、重組、整合,提倡增加"開放性"內容,激發學生思考與自學。
(2)建議組織開展課內、課外討論。積極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單向灌輸式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
(3)提倡實踐型學習。實踐是形成能力和科學態度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有利於通過套用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建議在教師指導下設計或安排一些實驗及其它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體驗性學習。
(4)充分發揮傳統課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優勢,充實教學內容,豐富表現形式,提高學習興趣。
(5)採取有力措施,吸引、鼓勵生命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國內外高水平才學者、優秀工程技術人員、知名管理人士講授擅長的學科領域,普及前沿知識。
(6)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鼓勵採用多種形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檢查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