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範式下的公關研究

《關係範式下的公關研究》將國際視野和本土特色相結合,綜合運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對公共關係學的基本概念、理論體系和具體套用等進行了系統研究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性公關理論和觀點,比如“關係生態說”、“真善美觀”、“居間者觀”、“織網、造流、占位”等,以及“雙重話語空間互動模式”、“中立的多數民意”、“新媒介即關係”、“政府聲譽指數維度”等。全書集中反映了作者2000-2010年十年問在關係範式視角下公關研究的新成果。

基本介紹

  • 書名:關係範式下的公關研究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5頁
  • 開本:16
  • 定價:49.80
  • 作者:陳先紅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965598, 7560965598
  • 品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關係範式下的公關研究》:自由與法框架下的新聞改革,政治傳播與歷史思維,傳播心理與媒介社會,新聞與傳播:研究方法探索與文化意義闡釋,多重話語空間的媒體與傳播效應,社會進程中的新聞學探尋,電視話語的重構,品牌傳播論,關係範式下的公關研究。

作者簡介

陳先紅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助理兼廣告系主任,湖北省重點文科基地“媒介技術與傳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學術委員,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著有《公共關係生態論》、《現代公共關係學》、《公共關係學原理》、《廣告策劃創意學》(第3版,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廣告學》(第3版)、《新媒體與公共關係研究》等12部著作和教材,主編有“公共關係研究論叢”、“E時代公共關係叢書”。在公關理論創新、新媒體研究、品牌危機與公關應對、廣告信息不對稱傳播等方面,均有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主持有國家級社科基金課題和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公關基礎理論研究
公共關係是民主的溝通——李金銓答陳先紅問
把關係還給公共關係
論公共關係的公共性本質
公共關係一詞的文化解讀
公共關係定義的邏輯秩序和誤讀原因
好公關?壞公關?——同捐一個億,不同的王石王老吉
中國內地近十年公關研究實證報告
中國公關理論研究滯後表現及其原因
新媒介推動下公共關係理論範式的創新
“關係生態說”的提出及其對公關理論的創新
論公共關係學源的傳播學分析
社會責任是公共關係的倫理基礎
公共關係與社會責任
中國公共關係倫理:理論與實踐

第二編 公關套用理論研究
雙重話語空間:公共危機傳播中的中國官方與非官方話語互動模式研究
公共關係在雙重話語空間的第三方立場及社會責任
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政府聲譽指數測量
危機傳播控制模型的建構
運用公眾外交塑造“文化中國”國家形象——以“過春節,吃餃子,慶團圓”為例
國際著名品牌的中國公關策略:一個社會責任的視角
試論品牌傳播的消費者導向原則
品牌危機與黑白公關
危機是公關的試金石

第三編 公關理論創新
以生態學範式建構公共關係學理論
公共關係生態論基本假設
《公共關係生態論》主要思想
論“新媒介即關係
基於社會網理論的部落格影響力測量
媒介近用權一訊息來源對政府調控新媒體的影響——以汶川大地震為例
網路時代公關業前景分析
附錄A守望公關——陳先紅學術訪談

序言

1997年,教育部正式將新聞傳播學列為國家一級學科.下設新聞學、傳播學兩個二級學科。這是新聞傳播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由此上溯79年,1918年,北京大學成立新聞學研究會,標誌著中國開始有了新聞學的學術研究;由此上溯40年,1957年,作為傳播學最重要對象的大眾傳播開始以“民眾思想交流”的譯名為國人所知;由此前行13年,2010年,新聞傳播學研究領域僅在一年之中,已經可以列出很多件可圈可點的事情,”中華新聞傳播學者文叢”的出版,就是其中之一。
經歷了92年的風雨和春秋,對於一個人的個體生命來說,已近期頤之年;對於一個學科來說,也應是臻於成熟之時。學科成熟的標準在於學科範式的形成。按照首倡範式學說的美國學者庫恩的說法,“範式”一詞無論實際上還是邏輯上。都很接近於“科學共同體”這個詞。科學共同體由一些科學專業的實際工作者組成,他們由所受教育和見習訓練中的共同因素結合在一起,他們自認為,也被人認為專門探索一些共同的目標。也包括培養自己的接班人。共同體的內部交流比較充分,專業方面的看法也比較一致。同一共同體成員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樣的文獻,引出類似的教訓。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發展史就是這樣的學術共同體在前60年左右的時間於探索和奮鬥中初見雛形,在後30多年的時間於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迅速壯大的歷史。
由於新聞、傳播在政治運作中的巨大作用,由於新聞、傳播的業務開展與新聞、傳播實業組織的緊密聯繫,中國有相當多的政治人物和新聞、傳播的業界人物進入或一度進入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科的“科學共同體”,或者,考慮到在新聞傳播研究中,不同於一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人文性質研究占有重要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位置,我們在更為寬泛的意義上稱之為“學術共同體”。真正完全投身於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科的“學術共同體”的,是一批新聞傳播學界的以學術為生命的學者,他們主要生活、工作在中國的社會科學研究系統和高等教育系統。就人數而言,高等院校的新聞、傳播院系的教師占有絕大多數的比例。1978年,中國恢復新聞學碩士生教育;1985年,開始培養博士生;1999年,有了博士後流動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