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管理的智慧:NQ風暴

關係管理的智慧:NQ風暴

NQ就是要教導經理人如何分析人際關係網路,如何從關係網路圖中掌握住“勢”,以及如何因勢利導,運勢而起。本書集結了許多國外企業關係論斷的個案,並加入了作者研究中收集到的資料,結合網路理論與企管實務個案,提供業界如何做好企業關係管理的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關係管理的智慧:NQ風暴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15頁
  • ISBN:7801497333 
  • 作者:羅家德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為了因應網路時代企業的變化,以美國Mark Granovetter 的新經濟社會學理論為指導,運用人際關係網路理論和網路分析方法,討論企業經理人如何利用NQ,智慧地分析人際關係網路,並以新的關係管理觀念,提供業界做好企業人際關係管理的可實施方法。作者以生動的語言,引用大量歷史故事,深入淺出地闡述各種人際關係的最理想處理原則,非常引人入勝,值得企事業領導或經理人一讀。

作者簡介

羅家德,台灣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經濟學、套用數學碩士及社會學博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NQ是什麼——關係管理智慧
一、IQ、EQ與NQ之比較
二、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三、企業管理個案研究
四、NQ五大能力
五、本書的結構
第二章 NQ為什麼重要——e化企業的管理哲學
一、資訊社會的特質
二、e化企業
三、e化組織的新管理哲學
四、網路式企業的新管理能力——NQ
第三章 NQ的學理基礎——網路理論
一、弱連帶優勢理論
二、強連帶優勢理論
三、結構洞理論:企業家的競爭優勢
四、鑲嵌理論:信任與交易成本問題
五、人際信任理論
六、社會資本理論
七、系統崩解理論
第四章 知道資源流通管道的能力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重要概念
三、企管個案
四、NQ實戰——名片管理
第五章 知道資源結構並認知網路的能力
——關係的系統性思考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重要概念
三、企管個案
四、NQ實戰——認知網路的分析
第六章 掌握行動策略點的能力——創造有利的競爭位置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重要概念
三、企管個案
四、NQ實戰技巧——尋找關鍵策略點
第七章長期而全面布建關鍵點的能力
——NQ的基礎在EQ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重要概念
三、NQ高手不搞關係
四、NQ高手會變關係而為口碑
五、NQ實戰——長期布建關鍵點
第八章 管理總體關係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重要概念——人際網路崩解如何發生
三、關係管理個案
四、成功的總體關係管理
五、管理總體關係之建議與結論
第九章 如何做好訊息管理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重要概念
三、企管個案
四、NQ實戰
第十章 如何做好領導並發揮影響力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重要概念
三、領導問題的關係網路分析與診斷
四、企管個案
五、NQ實戰——管理風格評估
第十一章 如何做好知識管理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知識管理不良之病徵
三、知識管理問題的分析與診斷
四、激發創意的外圍環境——矽谷經驗
五、企管個案
六、實戰技巧——創意環境評估
第十二章 如何管理工作團隊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重要概念
三、企管個案
四、NQ實戰——瓶頸偵查
第十三章 如何解決衝突與危機
一、知古鑒今——中國人的NQ智慧
二、重要概念
三、企管個案
四、NQ實戰——團體衝突評估
第十四章 中國人關係管理之盲點
一、中國人關係管理的盲點
二、關係管理從何開始呢?
三、做個練習吧——新人老人之間的衝突問題

文摘

書摘
一、資訊社會的特質
自從資訊科技進入人類生活以來,歐美現代化工業社會產生了一系列的
社會變遷,有人以聳動的術語稱這是“後資本主義社會”(美國管理學大師P
eter
Drueker·彼得·杜魯克的用語),有人稱這個新時代為“後現代”(Post—M
odernism如英國社會學家Giddens),有人稱之為“後工業時代”(Post—In
—dustrial如美國社會學家Daniel Bell),有人稱之為“第三波”(如美國
未來學家Alvin Toffler),有人則標示出新時代的消費行為的特色而直呼之
為“消費社會”(如法國社會學家Jean Baudrillard)。不管新時代被如何稱
呼,它的消費行為與生產行為卻確確實實天旋地轉地在改變,你你也一定可
以感到每天都有新生事物在你我身邊出現,不管它們是新的硬體產品,還是
新制度,或是新觀念,你我已然生活在新天新地之中。工作方式變了,消費
形態變了,企業組織變了,一大堆新生事物出現,個性化消費、符號性消費
、虛擬產品、虛擬企業、變形蟲組織、策略聯盟、在家上班、視訊通勤,這
些都是因為資訊革命帶來的社會、經濟變遷,這些現象的興起告訴我們:一
個人類史上的大變遷來了!你我無所逃避,都將參與新天新地的創造。
(一)知識經濟的興起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魯克指出,資訊革命帶來了知識經濟,他直言道出
資訊社會的特色,就是知識成為最主要的經濟資源,以往生產資源主要是土
地、資本與勞力,而現在則主要是知識。以往的產業是勞力密集產業,要靠
剝削勞工取得利潤,或是資本密集產業,要靠大規模生產的規模經濟獲取利
潤,而今天,主要產業都是技術密集產業,只有知識創新才能賺到利潤。以
往的產業分類只有農礦業、製造業與服務業,如今已有學者加入第四個分類
——知識產業,而且估計此一產業占了美國全國生產總值的53%。後資本主
義社會中,最主要的“資本”是知識,而不是金融資本,現在美國一年投資
在知識累積的經費占了全國生產總值的20%,而一年的資本累積則僅僅占GN
P的5~6%。
知識經濟的興起是有其時代背景的,20世紀工業文明的一大特徵是科學
與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遲至工業革命發生了100年後,科學家還躲在象牙
塔里,維護著知識的高傲與純淨,為學問而學問,不管實用技術的發展。發
明與工程設計是工匠的責任,不關知識分子的事,帶動工業革命的蒸汽機改
良者瓦特就是一名技匠而已,而非大學教授。遲至1850年中期,英國化學家
William}lenry才在煤炭中提煉化學原料以供商業用途,開啟了科學與工藝
的結合。20世紀,科技和工業生產的結合在團隊科研與大學參與的推波助瀾
之下,而變得波瀾壯闊。一方面大研究組織如IBM實驗室、貝爾實驗室、美
國太空總署等動輒結合數百、甚至數千名科學家的智慧投入一項計畫中,另
一方面,大學紛紛與工業界結合,作套用科學的研究,知名的例子如斯坦福
大學創造了矽谷麻省理工學院則加惠了一二八公路區。又過了100年的1990
年,研究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簡稱R&D)產業在美國已經變成
一個年產值1180億美元的大產業。
知識經濟墾,社會上主要有麗個除級,一是能夠御用知識與資訊的入,
彼得·杜魯克稱之為“知識工人”,另一是不能御用知識與資訊的人,就成
了無技術或半技術“服務工人”,一如資本主義社會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
對立的時代,“後資本主義社會”則是知識工人與服務工人形成兩個“新階
級”的社會,其中知識工人是統治“階級”(ruling class),是主導社會趨
勢的力量。1969年,管理學大師彼得·杜魯克(Peter Drucker)在《不連續
的時代》里就預言了知識工人階層的興起,繼工廠勞工之後成為未來社會的
主導性力量。他的預言實現了,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研發產業雇用了300
萬名員工,而各大學還以每年製造30萬名研究所畢業生的速度供應知識產業
的需要。然而在這個新興社會階層里,工程師與專業人士並不是最耀眼的一
群,經理人才真正地摘下了桂冠上的鑽石,他/她們人數最多,也收入最豐
,每年還有7萬名新企管碩士加入這個經理人的行列。電腦的出現更加速了
這種時代趨勢,工廠自動化的結果,藍領工人日益減少,用科技取代人工,
於是“知識產業”日益壯大。律師、醫師、工程師、會計師、教師、經理人
等等專業人士在勞力市場中占了越來越重的比重。
(二)知識工人爭回生產決策權
知識工人所主導的兩個社會趨勢正在改造生產與工作的意義:一是知識
工人正從資本家手上奪回生產決策權,一是未來人類的生活風格更個性化、
獨立化、多元化。非獨立生產者行為正天旋地轉地在改變,消費者行為也因
為知識工人的個性化生活風格而在大幅變化中。人變了,所以消費、生產與
商業決策都變了,現在就讓我們來探探這個改變的根源。
1950年美國只有15%的高等教育人口,這數字到了90年代已經變成52%
。隨著電腦網路時代的來臨,教育可以透過遠距傳輸而變得更加普及,美國
柯林頓總統就發下“願景”,希望下一世紀初時,每一個想要讀大學的美國
人都有大學可讀。拜資訊科技之賜,遠距教學、電腦輔助以及知識資料庫等
等資訊技術使得一名教師的生產力可以增加百倍,教育的質與量皆有大幅增
加,柯林頓總統的“願景”應該不難達成。於是乎知識工人取代藍領工人成
為主導後工業化社會變遷的主要力量,一方面,知識工人不再是整齊劃一的
普羅大眾,他們追求個性化的消費,個性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原來不作生
產投資決定的家計單位開始作《人力資本》的投資決定,美國經濟學家Theo
dore Schultz在1963年時,首先指出這種經濟生活上的轉變,把教育當做投
資而非消費,以修正原來經濟學的消費者理論。勞工正逐步從資本家手上取
回生產決策權、投資決策權。
隨著知識工人的興起,工人不再接受資本家的任意擺布,他/她開始要
求勞動自主權、生產決策權,成為新一代的“產銷合一者”——SOI-IO族、
自營工作者以及小企業老闆。工業革命以前,人們生活在鄉村中,根著在土
地上,大多數的人同時為投資者與消費者,他們主要是自耕農,也有較少數
的手工藝技匠,生產大多數自己要用的東西,為自己決定生產什麼,然後消
費掉自己生產出來的貨品,只有少量消費品透過市場取得。19世紀以前,多
數的人都是產銷合一者,但兩百年來的現代化卻促成了產銷分家。自19世紀
中葉以來,勞動者在工業化的大趨勢底下逐步喪失勞動自主權,而成為出賣
勞動力給資本家的普羅大眾。
P16-1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