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報》作為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區黨委的機關報,受到了中共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創刊一周年時毛澤東欣然為《關中報》題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中報
- 創刊日期:1940年4月12日
創辦背景,高層重視,創刊原則,創刊人物,報刊內容,
創辦背景
1939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國民黨頑固派發動抗戰以後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對陝甘寧邊區不斷挑起軍事摩擦,對邊區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此時的關中分區地理位置特殊,北與陝甘寧邊區相連,東、西、南三面同國民黨統治區接壤,使得這裡成為守衛陝甘寧邊區和黨中央的南大門。為了指導關中分區軍民建設邊區和進行反封鎖、反摩擦鬥爭,時任分委書記的習仲勛決定創辦關中分委機關報。1940年4月12日《關中報》在關中分委機關駐地新正縣雷莊塬畔的一戶農家窯洞裡印出了第一張油印小報,宣告了她的光榮誕生。
高層重視
歷經10年的戰火洗禮,《關中報》共出版700多期,發行58.6萬份,其主要內容是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創刊原則
《關中報》是中共關中分委創辦的唯一公開發行的機關報,它既是黨的喉舌,也是人民大眾的代言者。因而,從創刊時就有一個原則:為人民,寫人民,大家寫,大家看。習仲勛對報社提出,新聞工作就是民眾工作;就是要樹立走民眾路線,從實際出發的辦報方針。並指出,由於關中分區地處黃土高原,多半是山樑梁、溝窪窪、窮窩窩,經濟不發達,教育相當落後,革命隊伍中幹部文盲、半文盲居多數,這就要求報紙要在通俗上下功夫,要寫老百姓的事,說老百姓的話,使他們看的明白,聽得懂。同時,報社還倡導區鄉幹部和積極分子組織讀報組,在田間地頭,利用勞動間隙,由識字的人給不識字的人讀報。
習仲勛主張新聞工作者要深入民眾了解情況,這樣才能寫出好的報導和評論。《關中報》辦的比較出色,有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重視通訊工作,認真做通訊員的培養工作。通過通訊員聯繫廣大讀者,經常研究讀者的意見、呼聲和要求。當時,作者投稿踴躍,僅1944年1月至8月就有636人投稿2568篇。
創刊人物
習仲勛早年的求學經歷中一直主動學習各種進步思想,1928年他考入陝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這所學校誕生於五四運動學潮。習仲勛曾回憶道:“我們進行校內的學生運動和校外的革命活動,對外主要是每天晚上外出散發標語傳單,採取各種方式對工農兵商學進行宣傳,反對國民黨和蔣介石的反動統治。”當時,一批進步青年組織建立了“渭北青年社”,出刊《渭北青年》雜誌,習仲勛曾經就是分社的社員,這段經歷可看作是他新聞宣傳思想的萌芽。此外,在1933年鞏固擴大南梁革命根據地時,習仲勛也參與出版了革命委員會機關報《西北紅旗》以及特委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生活》,這為創辦《關中報》積累了珍貴的辦報經驗。
習仲勛在西北區報紙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寫任何文章,只能遵循黨的統一方針,違背黨的統一方針,就不會有好的結果,我們必須牢記。”《關中報》的10年,正處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成熟時期,報紙內容始終把宣傳好和貫徹好毛澤東思想及黨的方針政策作為著重點,關中分區黨委領導同志一直親自領導和指導辦報,並對《關中報》採取“抓整治、嚴把關、多指示”的領導方式,為了確保報紙的稿源和報導質量,分區領導經常自己動手審稿和寫稿。
民眾路線是習仲勛革命工作的一個鮮明特點,在他看來會做民眾工作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質。“新聞工作就是民眾工作,新聞工作者就是民眾工作者,是比工會、青年團、婦聯、農會更加廣泛,更多方面的民眾工作。”他的這一工作思想在《關中報》的創辦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關中分區大生產期間,《關中報》記者經常到田間地頭和民眾家裡,了解民眾的生產經驗以及民眾中湧現出來的勞動模範人物,用通俗的語言介紹生產知識,同時還經常在報紙上介紹從民眾中收集到的天氣農諺。《關中報》創辦以來,深得全分區幹部與民眾的歡迎與愛護。如農民姜子玉說:“《關中報》對我們做莊稼幫助很大,常提醒我們啥時候下種,啥時候收割,我們愛看。”鐵匠郭自立說:“《關中報》通俗,寫的真,印的清,我們工人看了容易懂,能從報上知道很多東西,還能當字帖一樣寫字,當書本一樣學文化。”
習仲勛以其政治家的風範,用科學的方法和理論指導《關中報》的創辦,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為動員民眾、教育民眾、鼓舞軍民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我們當前做好新聞工作提供了歷史經驗。
報刊內容
當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陝甘寧邊區受到胡宗南部瘋狂進攻,南線的關中分區遭到重兵“圍剿”的嚴峻形勢下,《關中報》的內容多以軍事報導為主,側重地方民眾性游擊戰爭報導,並且兼顧全國範圍的主力部隊作戰報導。當時報紙社論《堅持游擊戰爭,打擊敵人收復失地》,一面宣傳全國各戰場人民解放軍的輝煌戰果,一面報導分區各游擊隊機動靈活出擊的勝利訊息,並揭穿了國民黨懷柔與屠殺的兩面政策,號召軍民一起克服悲觀失望、怯敵怕斗的動搖思想,堅信自衛戰爭必將取得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區廣大幹部和民眾。為了緊密配合當時的中心工作,報紙還會報導國際形勢,1949年中國人民慶祝蘇聯十月革命32周年,《關中報》發表的社論《學習蘇聯建國經驗建設新中國》中寫到“在三原巨大的廣場擠滿了男女民眾,各中國小共約千餘人的十五個秧歌隊,扛著五星紅旗,高舉著紀念蘇聯十月革命的標語和旗幟,在悠揚的樂鼓聲中,湧現到會場分頭進行秧歌表演”。文章中強調要加強中蘇友好關係,保衛世界和平,並號召全國人民學習蘇聯的建國經驗,使中國很快變成現代化的工業國家。
關中報社人員從領導到工人,大多年齡在二十五六歲以下,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下,但就是這樣一批文化不高、革命歷史不長的年輕人在艱苦的條件下,歷經10年寒暑,在習仲勛的帶領下艱苦奮鬥,堅持無產階級辦報的理念,在關中分區黨政領導同志共同關懷下,出色完成了黨的任務,把《關中報》辦得光彩奪目。“1944年10月陝甘寧邊區文教群英會上《關中報》被譽為邊區地方報紙的模範。黨中央的機關報《解放日報》也發文給予高度評價:“《關中報》辦的最好!”《關中報》取得的成績與習仲勛豐富的辦報經驗以及成熟的新聞工作思想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