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工程:老人與海

閱讀1+1工程:老人與海

《閱讀1+1工程:老人與海》是2012年延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海明威 (Hemingway E.),由楊國霞譯著。

基本介紹

  • 書名:閱讀1+1工程:老人與海
  • 出版社:延邊人民出版社
  • 頁數:201頁
  • 開本:16開
  • 作者:海明威 (Hemingway E.)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920124, 7544920127
  • 譯者:楊國霞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閱讀1+1工程:老人與海(名師精講)》是一首田園樂曲,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倫式的,不是麥爾維爾式的,好比荷馬的手筆:行文又沉著又動人,獨如荷馬的詩。真正的藝術家既不象徵化,也不寓言化……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藝術品都散發出象徵和寓言的意味。這一部短小但並不渺小的傑作也是如此。
《閱讀1+1工程:老人與海(名師精講)》文筆雋永清新,已被譯成幾十個國家的文字,並屢次被搬上銀幕。“硬漢”地亞哥也已成為讀者永難忘懷的形象。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海明威(Hemingway E.) 譯者:楊國霞
海明威(Hemingway E.1899—1961)是美國當代文學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於芝加哥郊區的一個醫生家庭。父親嗜好漁獵和各種運動,母親喜歡音樂和繪畫。海明威的性格、愛好深受父母的影響。
1917年中學畢業時,正值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因眼睛有病而未能入伍,進堪薩斯市《星報》擔任見習記者。報社要求“用短句”‘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寫報導,這為他日後文體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次年,海明威懷著年輕人的正義感和好奇心投筆從戎,隨著紅十字會的車隊開赴義大利抗奧前線,由此揭開了他傳奇式一生的序幕。在戰場上他勇敢無畏,多處負傷,為此得到義大利政府的表彰。戰爭結束後,他帶著淫身傷痕和一顆迷惘的心回到祖國,重操舊業,並開始寫作。兩年後,他以記者身份旅駐巴黎,結識了僑居法國的美國名作家斯泰因、龐德和菲茲傑拉德等,在創作上頗得他們的提攜。
1926年,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的問世,使海明威成了歐美文壇上的新秀。這部作品表現了第一次大戰後西方青年一代迷惘、頹唐的精神狀態。殘酷的戰爭摧毀了他們的人生理想,於是他們沉醉在放蕩不羈的生活中,消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女作家斯泰因讀了此書後,稱海明威為“迷惘的一代”。從此,他便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29年,海明成發表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舊譯《戰地春夢》),使他躍作家之列,這是一部具有強烈反戰思想的作品。它通過一個美國青年亨利與英籍護士凱瑟琳的愛情悲劇,表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欺騙性和殘酷性,從客觀上揭露了帝國主義戰爭是摧毀青年一代的社會根源。亨利是又一個“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作品描寫了他志願參戰——厭戰——反站的思想變化討程,真實感人,但又流露出人類無法逃避這場災難的悲觀情緒。作品中電文式的對話,情景交融的氣氛渲染,已顯露出海明威風格的特色。此後,海明威又寫了一系列短篇小說,其中以《弗朗西斯·麥康勃短促的快樂生活》和《吉力馬札羅的雪》為最佳。前者以文筆洗鍊、結構緊湊而著稱;後者是一篇典型的意識流小說,通過作家哈里清醒時和昏迷中兩股意識的交叉流動,表現了他臨終前對自己一生的反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明威改變了他對生活的“迷惘”態度,始終活躍在反法西斯鬥爭的戰場上,既是一名有正義感的記者,又是一個自覺的反法西斯戰士。在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法西斯的鬥爭年代裡,他數次赴西班牙,熱情支持他們的鬥爭。
1941年春,他曾來我國訪問,寫了六篇有關我國抗日戰爭的報導。1944年他在歐洲採訪時,違反戰地記者不得參與戰鬥的規定,親自投入了解放巴黎的戰鬥。在此期間他還發表了一部歌頌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鬥爭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舊譯《戰地鐘聲》,1940)。作品的主人公羅伯特·喬丹是一個美國青年教師,他志願到西班牙參加反佛朗哥的鬥爭。作品通過他潛入敵後協助游擊隊炸毀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橋樑的戰鬥活動,表現了他視死如歸的反法西斯鬥爭精神。在生命垂危之際他還認為:“這個世界是個美好的地方,是值得為之戰鬥的。”喬丹是海明威筆下“硬漢子”形象畫廊中思想境界最崇高的一個。作品雖然只講述了喬丹三天內的活動,但它運用意識流手法,通過主人公的大段內心獨白,把現實與往事交織在一起,回顧了他的主要經歷,表現了他對當前鬥爭的看法和態度,使得敘事高度集中和緊湊。
1945年海明威回國後,長期隱居在古巴哈瓦那郊區。他又恢復了三十年代代的冒險生活,經常到深海去捕大魚,到非洲去獵猛獸。在旅遊時,接連兩次飛機失事,他雖死裡逃生,但身上又增加了許多傷痕。他在創作上曾一度出現衰竭現象,但195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挽回了他的聲譽,並獲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晚年,海明威身患多種疾病,兼之舊傷復發,健康狀況日益惡化,嚴重影響了他的寫作。
從此,他精神抑鬱,痛苦不堪,終於於1961年7月2日,在美國愛荷達州的別墅里自殺身亡。海明威是個正直嚴肅的作家,但他的創作思想比較複雜。一方面,他“始終是現實生活的一個健全的觀察家和理解者”,是個熱愛生活、積極干預生活的人世者;另一方面,又是一個消極悲觀的宿命論者。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在塑造一系列永不服輸的“硬漢子”形象的同時,又常常把描寫“死亡”作為自己作品的主要內容。
在四十多年的創作實踐中,海明威探索了一條自己的創作道路。在短篇小說《死在午後》中,他用“冰山”作比喻,闡述自己的創作主張:“冰山在海里移動之所以顯得莊嚴宏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他的文體風格以簡約含蓄著稱,“他以樸素的辭彙、簡約的語句和生動的日常用語淨化了美國語言,並使之充滿生氣與活力。'’在散文文體上開了一代新風,“引起了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

圖書目錄

書路領航
作者簡介
故事梗概
藝術特色
人物畫廊
閱讀指導
名家點評
老人與海

二[精讀]

四[精讀]
附錄
吉力馬札羅的雪
三天大風
穿越雪原
大雙心河(第一部)
大雙心河(第二部)
殺人者
十個印第安人
我躺下
等了一整天
一篇有關死者的博物學論著
兩代父子
三下槍聲
印第安人搬走了
過密西西比河
上岸前夕
新婚之日
綜合測試
讀後感

名人推薦

由於他精湛的小說藝術——這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中有充分表現——同時還由於他對當代文體的影響。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評語
《老人與海》是一部異常有力、無比簡潔的作品,具有一種無可抗拒的美。
——瑞典文學院院士 霍爾斯陶穆
《老人與海》是一首田園詩,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倫式的,不是麥爾維爾式的,好比荷馬的手筆:行文又沉著又動人,猶如荷馬的詩。真正的藝術家既不象徵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藝術品都能散發出象徵和寓言的意味,這一部短小但並不渺小的傑作也是如此。
——美國藝術史家 貝瑞孫
海明威有著一種強烈的願望,他試圖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強加於我們,以便塑造出一種硬漢的形象……當他在夢幻中嚮往勝利時,那就必定會出現完全的勝利、偉大的戰鬥和圓滿的結局。
——美國作家 索爾·貝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