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方法
信息式閱讀法
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情況。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於這種閱讀方法。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捨棄無關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時
了解當前形勢或者研究某一段歷史,速讀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考,視所讀的材料而定。
文學作品閱讀法
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因此閱讀時應該非常緩慢,自己能聽到其中每一個詞的聲音,如果嘴唇沒動,只是因為偷懶。例如讀“壓力”這個詞時,喉部肌肉應同時運動。閱讀詩詞更要注意聽到聲音,即使是一行詩中漏掉了一個音節,照樣也能聽得出來。閱讀散文要注意它的韻律,聆聽詞句前後的聲音,還
需要從隱喻或詞與詞之間的組合中獲取自己的感知,得到自己的理解。文學家的作品,唯有充分運用這種接受語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們的聰明才智、想像能力和寫作技巧。這種依賴耳聽—一通過眼睛接受文字信號,將它們轉譯成聲音,到達喉嚨,然後加以理解的閱讀方法,最終同我們的臆想能力相關。
經典著作閱讀法
這種方法用來閱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閱讀這些著作要像讀文學作品一樣的慢,但讀者的眼睛經常離開書本,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經典著作閱讀法閱讀文學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學作品的特色,以 使讀者自己鑽進所謂文學觀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麻醉性的閱讀法
這種閱讀只是為了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樣使讀者忘卻了自己的存在,飄飄然於無限的幻想之中。這類讀者一般對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不感興趣,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書本之外。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閱讀方法閱讀名著,讀者只能得到一些已經添加了自己的幻想的膚淺的情節,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鴛鴦蝴蝶派作家的庸俗作品的水平。如果漫不經心地閱讀《安娜·卡列尼娜》,猶如讀一本拙劣的三角戀愛小說。麻醉性的閱讀在將進入成年的時候達到頂峰。年輕人的麻醉閱讀是造成大量的文學作品質量低劣的原因。
傳統閱讀和快速閱讀方法原理比較示意圖 |
第一,從閱讀方式來比較。 我們可以把閱讀分為兩大類:其一是傳統閱讀法(俗稱為慢讀),即按照字、詞等少數幾個單字為單位逐個閱讀;其二就是快速閱讀法,它是將被閱讀的文字以組為單位進行整體閱讀,而“組”內所包含的往往是一行、多行甚至整頁內容,是一種讓我們能夠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閱讀法。 第二,就大腦對文字信息處理的過程比較。 在傳統閱讀法中,書面的文字信息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後,視網膜要把這種物理過程轉化為神經活動的生物過程,傳送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由視覺中樞處理後再傳達到語言中樞,語言中樞再傳遞到聽覺中樞,最後由聽覺中樞傳輸到記憶中樞。這是一個自己讀給自己聽的過程,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讀也是如此,只不過外部動作控制得比較好罷了。所以,一般人在(以傳統閱讀法)閱讀時,實際上是在“讀書”,而不是在真正“看書”。而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法,它是將書面的文字信息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後所產生的整體文字圖像,直接傳送到右腦以圖像的形式記憶住,之後再由大腦將文字圖像解析出來。快速閱讀這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的方法省略了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這兩個可有可無的中間環節,即文字信號直接映入大腦記憶中樞進行理解和記憶。這是一種單純運用視覺的閱讀方式。所以說“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才是真正的“看書”。許多人對這一點感到疑惑,以為自己沒有這種能力。其實,快速閱讀法只是將人們對圖像的識別方法運用到文字的閱讀中去,改變人們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閱讀習慣,這是完全可以作得到的,也是人人都能學會的。 第三,就閱讀的眼腦配合程度比較。 由於人的思維進行得非常迅速,特別是使用內部言語思維,有很強的跳躍性、簡縮性,常常是一閃而過。但是在傳統閱讀法中,因為文字信息在到達大腦記憶中樞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聽覺中樞的參與。由於聽覺中樞要將文字轉化為聲音,而聲音又只能一個一個“串列”式的傳輸到大腦。所以,傳統閱讀法不能很快、很大量地提供給大腦足夠的信息進行處理,這樣一快一慢,兩者不能協調運作,效率當然就很差,閱讀速度自然受影響和牽制而快不起來。而快速閱讀法是一種“眼腦直映”的科學運用視力和腦力的方法,這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法省略了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這兩個可有可無的中間環節,將文字信號直接映入大腦記憶中樞進行理解和記憶,所以,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可以如同圖像一樣,一眼所看到的文字信息同時“並行”地進入大腦中樞,以與大腦思維速度相匹配的速度供給信息,使二者的工作協調,趨於同步,這就是快速閱讀效率極高的的主要原因。 第四,就閱讀的理解和記憶效果比較。 人們普遍認為,延續了幾千年的細嚼慢咽的精讀,是理解記憶最好的閱讀,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是把理解和記憶混淆的結果。雖然精讀利於理解,但卻是最不利於記憶的閱讀。其原因就是精讀的過於緩慢的節奏和大腦處理信息的節奏差距太大,兩者不協調,不匹配。而快速閱讀卻相反,一方面,它是利用人腦對圖像的超強記憶能力來整體記憶攝入的文字;另一方面,它運用經訓練後所具備優良的超寬視覺能力,大量和快速地攝取文字信息,使得它提供信息的速度和大腦處理信息的節奏更接近,更容易協調和匹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處理大量的文字材料。所以經過嚴格、科學、系統地訓練的快速閱讀,其理解記憶水平比傳統閱讀的理解記憶是毫不遜色的。一個技巧熟練的快速閱讀者,在速讀時的理解記憶效果也是相當好的。所以速讀是最有利於記憶的閱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快速閱讀是一種純粹運用視覺的閱讀,是一種講求效率的閱讀,是一種更符合人的思維特徵的閱讀,是一種節省視力和腦力的閱讀,是一種更有利於記憶的閱讀。 |
閱讀速度
不同的閱讀材料要用不同的速度。例如,閱讀一部令人興奮的小說要比閱讀一本生物學的課本要快。
不同課本所用的速度也不同,因為有的寫得好,有的寫得差,因此,有的就比較難讀。每一學期,在讀不同課本的一個章節時, 給自己定一個時間,看一小時能讀多少頁。一旦你對你的閱讀速度有比較精確的估計,你就可以較好地安排你的閱讀和學習時間。
先很快地看一遍某個章節。找出作者突出強調的部分。如果作者對某一個概念給了許多圖解,那它就也是一個重要概念。如果時間緊的話,你可以跳過那些作者著筆不多的部分。
讀每個段落的第一句應該比讀其餘部分更認真些。
在閱讀某一章節之前,注意標題以及每一段的第一個句子。然後合上書,問你自己,對在看書之前所不知道的這個主題了解了多少。
在讀每一個句子時,注意名詞和主要的內容。找出名詞-動詞的搭配,並學習掌握這些搭配。例如,想一想下面這段課文:
經典的條件反射是這樣一種學習,它發生於當我們把環境中的兩種刺激聯繫起來時,其中一種刺激激發反射性的反應,第二種刺激相對這種反應原本是中性的,但是, 在它和第一種刺激結合後,它自己就激發起這種反應。
你不需要讀每一個詞,你可以用圖解的方式來解釋這段課文:
經典的條件反射=學習=把兩種刺激聯繫起來
第一種刺激激發一種反應
第二種刺激=原本是中性的,但和第一種刺激結合 -->激發反應。
不必一遍一遍地讀課文,你可以這種形式記筆記,這樣,你記下了這段課文中的重要內容,一旦你這樣記筆記,你就不必擔心課文本身。
訓練五法
第一, 掌握看書掃視法。
要讀得快,就要眼睛看得快。小學生開始讀書的時候,往往要用手指著書上的字,一個一個念,這樣讀書當然是慢的。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以詞句為單位的整體性閱讀的習慣,學會合理掃視,糾正按“字”閱讀、默讀時動嘴、眼動沒有規律等不良習慣,逐步擴大學生的“視知覺廣度”。“視知覺廣度”大,由於眼球注視時間短和中途回視的次數少,其閱讀的平均速度就比較快。據我們上萬學員的訓練體會可以看出“有經驗的閱讀者每一次注視所能閱讀的內容至少是初學閱讀者的三倍”。用“掃視法”訓練速讀的方式是很多。除了運用我們的訓練軟體外,還可以可用卡片、幻燈或個人電腦來展示詞組、句子、句群,在規定時間內要求每個學員儘量地掃視,後回答。例如“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然後問學生“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地方?什麼原因?怎樣來的?”等問題,要學生回憶這些句子,同時也使他們明白記敘文章的五個要素,進而全面掌握掃視法,自如地用整篇(段)文章進行掃視訓練。
第二, 掌握看書搜尋法。
要提高閱讀速度,具有看書時的快速搜尋能力是必要的。即在看書時能快速找到所需文章目錄,文章重點或你對文章所關心的部分。我們在訓練中必須養成學員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使他們在閱讀時善於發現重點,善於發現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這可以用提要法進行訓練。訓練的材料,可以用訓練文章中的“短篇”、“閱讀”的閱讀文章。對這些各類文章要求學員能抓住各段大意。掌握段意最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例如《崇高的理想》一文中第五自然段開頭一句:“理想問題,實際上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問題。”這就是主句。其次,要求學員能夠迅速抓住文章的脈絡。例如《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一文是按邏輯順序來安排的,文章從五個方面表現竺可楨同志在向科學高峰進軍中不辭勞苦、鞠躬盡瘁的革命精神和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
第三, 掌握速讀中心法。
就是要求學員在訓練中能迅速找到所看書本或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如《要造成一種民主空氣》),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中心思想(例如《講講實事求是》、《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中心思想,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中心思想(例如《荷花澱》、《反割頭稅的鬥爭》)。
第四, 掌握速讀概括法。
通過快速閱讀要求學員能看清書籍或文章的內容提要,迅速把握文章主要脈絡和大意。有的是寫情節提要(如《“老虎團”的結局》),有的寫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如《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有的可製圖表(如《人類的出現》)。第五,要求學生摘錄警句(例如《紀念劉和珍君》)和佳句(如《土地》、《秋色賦》)等。這幾種要求,不是讀每篇文章都要做到的。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和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就能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提高閱讀的效率。
第五, 掌握速讀提問法。
看書與做事一樣如果想要好的效果,在起初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和看書指向,即需要向書中了解和掌握什麼東西,記憶什麼內容,特別是在面臨考試複習是看書,目的性就更要明確。這樣看書時我們就容易形成帶著問題去看書和複習課文的習慣,這樣往往事半功倍了。葉聖陶先生說過,“無論閱讀何種書籍,要把應當記憶的記憶起來,把應當體會的體會出來,把應當研究的研究出來,總得認清幾個問題──也可以叫做題目”。“善於讀書的人,一邊讀下去,一邊自然會提出一些問題和題目來”。在培養速讀能力時,可提出一些問題,要學員能迅速閱讀後解答,例如教《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可提問:為什麼說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社會實踐?學員要迅速在書上找到一段話作為答案:“這是因為──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這些問題要有思考性,要讓學員想一想之後能夠回答。在提示之外,學員如能自己提出,當然大可獎勵。但是提得有無價值,得當不得當,還須由教師注意與指導。有些文章的內容,可由自編一些題目來概括,例如《崇高的理想》一文就可以編出一系列的問題:什麼是理想?為什麼說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什麼是偉大的理想?為什麼說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最崇高最偉大的理想?到了高年級,還可以進行專題閱讀,由教師出一專題,讓學員自找參考書閱讀後解答,養成學員“選讀”的習慣和能力,也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例如教師布置學員找一些材料說明“用眼衛生”的問題、“文明禮貌”的問題等等。
快速閱讀要領
1.不要反覆瀏覽。凡是科技讀物,一般只須順著讀一遍即可。如有必要,也要等整篇讀完之後,再回過頭重複某項內容。避免眼睛不斷地來迴轉動。
2.採用“篩選”式閱讀法。有意識地為涉獵專業所需的信息而讀。
3.要默讀,不要朗讀。發聲的閱讀是快速法的大敵。
4.閱讀時,視線應與讀物成垂直線,並充分發揮視線的“餘光”作用,多覽到一些內容。
5.要聚精會神地閱讀。快速閱讀必須有“強化”的注意力。
6.提倡有理解地閱讀。閱讀時,抓住實質性的關鍵字。讀物的內容實質,正是閱讀時應弄通的重點。理解,就是探索出讀物的思想意義。
7.在閱讀中,運用要領記憶的基本方法,有目的地去記。不必去記無關緊要的詞句,卻要記住作者意圖及內容實質。
8.學會運用多種形式的學習法,不斷提高閱讀速度。
9.經常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便能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
10.每天閱讀的定額標準——在兩份報紙,一本雜誌,按自己的專業需要,從中吸取相當於普通圖書五十至一百頁左右的信息。
11.要帶著問題閱讀。
12.用心反覆讀三遍,可以更好記憶,記的更紮實。
閱讀法
通用式閱讀法是一種時常採用的精讀方法。通常分五個步驟進行:
1、瀏覽。就是對文章做鳥瞰式感知,用較短的時間通讀一遍,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總體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題,大意或觀點、材料。
2、提問。根據瀏覽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問題,使閱讀文章的目標具體明確。提問可以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去設計。內容方面包括中心思想、社會意義、作者的情況、寫作的背景與動機、內容要點、主要章節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面包括文章的結構布局、各個部分的關聯、體裁形式、表達手段、用語特點、詞句的推敲等。
3、精讀。這是關鍵的步驟,必須認真閱讀文章,圈點、批劃、評註,弄清詞句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清線索,把握主題,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作摘要,抄卡片,寫筆記,列提綱,繪圖表等,求得切實具體地解決問題。
4、背誦。強調記住需要記憶的內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誦,可以作嘗試性回憶,再與文章對照反覆記憶,力求記得準確、迅速,也可以複述文章的主要內容,默寫提綱,記住要點。
5、複習。包括系統整理提綱和讀書筆記,重溫主要問題解決的辦法,完成必要的練習。通用式閱讀法,綜合運用了感知、記憶與思維的規律,能使閱讀獲得較好的效果。
閱讀策略
中學時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時期。有人作過統計,每年學習40周,每周學習50小時,總計為1.2萬小時,它等於一個人參加工作後的全部閱讀時間(3.6萬小時)的1/3,等於一個人畢生閱讀時間(6.8萬小時)的3/17。在這彌足珍貴的閱讀時間裡,怎樣才能取得好的閱讀效果,閱讀策略的選擇十分重要。
1.策略之一:定向閱讀
“人生有涯知無涯”,如果把寶貴的人生閱讀時用於漫無目標的閱讀,無疑也會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
死魂靈》中就有個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書如命,什麼書都讀。結果,由於他毫無選擇、毫無目標地閱讀,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中學教育對一個人來說是重要的基礎,常常對一生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許多著 名的科學家、學者都是在中學時期就確立了終生從事的目標。
陳景潤在中學時就決心獻身數學,
周仁在中學時就立志於研究中國的古陶瓷。因此,對於中學生朋友而言,在廣泛涉獵的基礎之上,選擇一二個“中心興趣”進行大量的、較為深入的閱讀,一定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讀書效果。
中學生的課餘閱讀潛力是很大的。有人對中學生的課內閱讀量和課餘閱讀量作過對比統計:國中一年級學生在一學期內所讀的各類教科書約共70萬字,高中一年級學生在一學期內所讀的各類教科書總計130萬字;而在同一時間內,他們在課餘進行感興趣的課外閱讀,閱讀量分別可達700萬字和1000萬字,課內和課外的平均比值為1:9。如此浩大的閱讀量,如果我們能確立自己的中心興趣,按自己的興趣、目標、能力進行定向閱讀,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2.策略之二:選擇閱讀
數學家
王梓坤說過,讀書要選擇。世上有各種各樣的書: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分鐘、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輩子,有的將永遠不朽。即使是不朽的超級名著,由於我們的精力與時間有限,也必須加以選擇。
選擇閱讀策略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選擇含義是,“讀第一流的書”。在浩如煙海的圖書文章中,只要經過認真 的篩選和比較,你就不難發現,屬於某一學科的第一流的代表著作有哪些,只要熟讀這些著作,你就可以領略學科的全貌,了解學科的前沿和發展。
第二層選擇含義是,“讀一流學者寫的書”。所謂的第一流的學者,是指在該學科領域裡最知名、最有權威的科學家、學者。他們站在該學科或研究領域的最前沿,洞察該領域發展源流和發展趨勢。讀他們寫的書,能夠全面、準確地了解該學科領域的發展。要了解“第一流的書”和“第一流作者寫的書”,其方法是通過推薦書目了解,或是請老師、家長推薦介紹。
3.策略之三:時間巧安排
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是比較繁重的。除進行課堂學習、課前課後的預習、複習和完成作業外,要抽出時間讀自己有興趣的課外讀物,擴大視野,拓寬知識面,還必須巧妙地安排閱讀時間。
零星時間閱讀法。要善於利用課餘之後點滴零星時間閱讀,積少成多。著名數學家
蘇步青說過:“我用的是零頭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沒有整段時間,就儘量把零星時間利用起來,加起來可觀得很。”寫下皇皇巨著《
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
達爾文說:
“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
整段時間閱讀法。寒暑假、節假日對於愛讀書的中學生來說,是十分珍貴的。同學們在適當娛樂、溫習功課之後,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廣泛涉獵,大量閱讀,多讀書,讀好書。
技巧
1.閱讀時切忌出聲.人的發音器官的
運動速度比眼睛和大腦的運動速度慢得多, 如果讀出聲就會降低閱讀的速度.
2.要學會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書的速度要超過大腦思維的速度.在大腦消化、處理眼睛傳來的信息時, 眼睛已經在識別新的信息了.
3.要一段一段地看書, 不要一字一字地看書.一段一段地看書, 使句子變成字, 意思比較完整, 簡化了大腦整理和貯存信息的過程, 加快了閱讀速度.
4.一目十行.在閱讀不大重要或比較熟悉的地方時, 不必逐句逐字地讀, 可以
略讀, 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5.請教工具書.在精讀較為重要的材料時, 遇到生僻的字、詞、概念、公式等, 隨手就可以從工具書中查到, 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6.先讀頭尾.在讀一般論文時, 可先讀文章的頭尾.弄清文章的結論和主題, 使閱讀的思路清晰, 便於理解文章內容, 可提高閱讀速度.
姿態
何心樂
女兒見我捧一本書坐在便盆上,笑我難看死了!我反駁,一個人最優美的、最迷人的、最值得讚美的、也最耐看最經得起欣賞和品味的一個姿態,就是人在閱讀的姿態。不論是正而八經地坐在書桌旁,還是極休閒地躺在床上、沙發上,甚至是雙手捧一本書坐在廁所的便盆上,也不論是白天,還是在夜裡,只要是在閱讀,都是一個人最優雅的姿態。
閱讀,讓人變得懂事、文明;閱讀,讓人變得高尚、完美;閱讀,使人類走出了蠻荒;閱讀,使人類有了自己的歷史……人類的文明與閱讀密不可分,一部文明史便是一部閱讀史。
對著女兒我大談其閱讀的感悟——捧一本自己喜歡的或精緻或樸實的書,用眼睛閱讀,用心靈感應,用雙手撫摸。這時,世上萬物仿佛已經隱褪,我盡可以屏住呼吸,調動心靈的所有感覺,全身心地融進作家意識的河流,進入一個嶄新鮮活的天地,去尋找一段美麗憂傷或許不怎么美麗卻很歡快的傳說。
回憶我以往的閱讀,總是把時間大量地放在夜裡,我把我的閱讀時間大量地放在將我書房的檯燈打開、窗簾拉上之後,這就是我常說的所謂“夜讀”了。不是嗎?夜色很美,美在迷濛,美在含蓄。在夜裡,當我閱讀得有些時間了,我就會起身把燈關了,扯開兩尺窗簾,在灑滿融融月光的窗前佇立,索性雙眼閉上,任思緒的野馬盡情奔跑在茫茫無際的天宇……
春的夜,淡淡的花香透過窗簾從窗外飄進來,空氣中瀰漫著溫暖的氣息,注入眼球的文字充溢著醉人的甜美;夏的夜,沐浴過後雖然還有陣陣暑氣襲來,汗水仍在滲出肌膚,但書中那誘人的文字總能讓我安靜,讓我細細去咀嚼書中的每一個令人難忘的細節;秋的夜,蟲兒在外面唱歌,涼爽的斗室里有著夢一般的詩情和詩一般的夢境,此時閱讀,如食哀梨,如飲醍醐;冬的夜,任憑外面的世界雪花紛飛,北風呼嘯,房間裡也少不了有寒意擾人,卻難以擾亂和動搖我在春暖、夏熱、秋涼里養育起來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情趣。
我告訴女兒:閱讀,作為一種美好的精神活動,一種獲取知識的重要源泉,一個民族自強不息的重要標誌。而一個正當有效的閱讀,一個理想的閱讀,更應該是一個以閱讀經典為基礎的閱讀,應該將經典閱讀作為整個閱讀的核心。何謂經典?凡是聖潔的、美感的、雅致的、莊重的、憂鬱的、悲憫的、富有意境的東西,便是經典。經典是經過一代代汰洗和沉澱的,經典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東西。閱讀經典才是高尚的閱讀。
對於自己的女兒,要求她每夜跟著我閱讀兩小時。我說,如果你一天不閱讀,你的外表就是長得最好看,也會變醜,會在某天早晨變成一隻“鍍了白銅的元寶”。
我告訴女兒:這輩子,我見過許多先生,粗看,他們的頭髮灰白,臉色憔悴,個子不高大,身材也不魁梧,穿著一般,相貌平平,一點也不“靚”。可是,只要細看,我就發覺在他們的臉上、身上,有一種特別的氣質。這種氣質,就是我平時常提的那種“書卷氣”。我知道這種“氣”完全是他們堅持閱讀,堅持多少年長時期的閱讀,才慢慢積蓄而成的一種“氣”,它從人的靈魂與骨頭、從人的眼底無聲無息地散發出來,這就是人世間最美麗的東西。
來源:文匯報
安排
馬克思說:"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在現在社會裡, 時間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為寶貴.會不會管理時間, 是判別一個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怎樣科學管理時間呢?
一、節省時間.`一切節約, 歸根到底都歸為時間的節約.'從時間中節約時間, 主要方法是:
1.安排時間先問三個能不能
(1) 能不能取消它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什麼都去做.所以節制一下過於廣泛的興趣、過於廣泛的交友是十分必要的.對那些完全不必去做的事, 不必見的人, 應該決然取消.對做不做無妨的兩可間的事情, 為了節省時間, 亦可不予安排.
(2) 能不能合併起來做
把能合併起來辦的事、見的人, 儘可能合併起來辦, 做到一舉兩得, 兩全其美.比如用洗衣機洗衣時, 洗菜、做飯;排隊買菜時看報刊雜誌;看電視時
打毛衣;散步時交談;旅遊時觀察等等.
(3) 能不能代替它
用費時少的辦法代替費時多的辦法.一個人能辦的事, 不要派兩個人、三個人去做;了解一部名著的內容和情節, 可以看一部電影或一本連環畫, 而用不著去看原著;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電話等傳播工具了解信息等.
2.利用時間先抓三個快不快
(1) 節奏快不快
調節頻率, 加快節奏, 可以節省時間, 提高效率.
(2) 動作快不快
動作的快慢決定著所用時間的長短, 有一個笑話說: 一個閒來無事的老太太, 為了給遠方的孫子寄張明信片, 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的時間.買明信片要一個鐘頭, 尋眼鏡一個鐘頭, 查地址一個鐘頭, 寫信一個鐘頭, 上街投郵又是一個鐘頭.一個動作迅速的人5 分鐘可以辦完.
(3) 進展快不快
我們講新的時代觀念、時間觀念和節奏觀念, 都是為了提高辦事的效率, 如果一個小時辦完了需要兩個小時辦的事, 其進展速度就提高了一倍.在有限的時間內辦成更多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
二.擠時間.魯迅先生把時間比作海綿里的水, 只要擠, 總會有的.在快的生活節奏中, 在繁忙的工作中, 怎樣才能擠出時間來呢?
1.化零為整湊時間
要想成為時間的富有者, 首先要學會化零為整, 善於把時間的`邊角余料'和`零碎布頭'拼湊起來, 充分利用, 這就要做到:
(1) 切莫小看幾分鐘
一個叫雷曼的學者說: `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剩餘的那一點點時間, 即便只有五六分鐘, 如得正用, 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遊手好閒慣了, 就是有聰明才智, 也不會有所作為.'
毛澤東同志的很多著名詩篇是在馬背上哼成的.奧地利音樂家
莫扎特, 常常利用理髮的時間考慮創作, 每當理髮師把圍裙一解, 他就立即要來紙和筆, 把理髮時考慮好的樂譜記下來.一個人的時間無論怎么緊, 在等車、理髮、做飯、哄孩子中擠出三五分鐘時間還是可能的.
(2) 空餘時間不能丟
晉朝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經常利用飯前飯後的時間來練筆, 我們每天飯前飯後空餘時間也都可以利用.長期堅持下去, 就能得到不少時間.
(3) 早晚時辰要利用
我國東漢學者董遇, 治學善於抓三餘: `冬者歲之餘, 夜者日之餘, 陰雨者時之餘.'他利用這三種空餘時間讀了好多書, 我們如果能多利用點早晚時間學習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2、設法簡化生活, 騰出空餘時間
一個有志於求知上進的人, 一般不沉醉於繁瑣的生活, 也不熱衷於迎來送往.作家
端木蕻良, 曾有貼詩謝客的佳話, 為的是杜絕來客的無謂干擾.
居里夫人為了騰出時間從事科學研究.她儘量縮短搞衛生的時間.這些名人之所以採取這些辦法, 不是不要友情, 而是避免時間和精力的無畏消耗, 這對我們當代青年來說, 其精神是值得效仿的.
3.善於利用假日, 巧妙安排時間
按照國家規定, 每個職工每年有節假日110 天, 加上休假, 一年共有130天左右.巧妙利用這整段時間, 也就是利用了人生的七分之一.數學家
科爾解開`2 67-1'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數學難題後, 有人問他花了多少時間? 科爾的回答是: `三年內的全部星期天.'瞧, 這三年的星期天該是多么有意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