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始建於1985年,是一座綜合性的社會歷史類博物館。占地面積約20畝,建築面積3500平方 米。博物館主樓是一幢具有民族風格的樓廳式建築,氣勢恢宏,高大壯觀。館內十個陳列展廳錯落有致,廳外荷花池碧水漣漪,花草擁簇,顯得幽雅恬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
  • 類別:綜合類博物館
  • 地點:龍巖市北環路、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北側
  • 館藏精品:劉亞樓上將服,楊成武使用的望遠鏡
  • 門票:免費
  • 開館時間:1989年元旦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基本陳列,珍貴藏品,參觀信息,組織結構,陳列展覽,基地建設,學習研究,文物徵集,社會意義,發展方向,

發展歷史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是在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楊成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多次提議下,於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開始籌建,1986正式動工,1989年元旦陳列展覽正式對外開展,是龍巖市唯一一座全面、系統展示中央蘇區閩西革命歷史的綜合性專題博物館。館內設有“紅色閩西”、“閩西英烈”、“閩西紅土名人”、“中央蘇區·福建”等專題展覽,重點展示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閩西進行的偉大革命實踐史實和閩西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歷史貢獻。陳列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藉助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廣泛採用了圖片、燈箱、場景、雕塑等多種形式;引入觀眾的互動、體驗式參觀;巧用空間特點復原了“廖廓江天”、“紅色小上海”、“血戰湘江”等歷史場景;大大提升了展覽的趣味性和參與性。
單位級別設定為副處級,行政隸屬於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現有人員編制15人,內設辦公室、文物科、資料科、保衛科和宣傳接待科室,同時加掛龍巖市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
該館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閩西老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曾獲得“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始建於1985年,單位級別相當於副處級,人員編制15人,內設四科一定,即陳列宣傳科、文物科、資料科、保衛科和辦公室。擁有專業技術人員8人,其中副研究館員2人,文博館員5人,助理館員1人。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對外開放的有《閩西人民革命鬥爭史》、《閩西兒女戰鬥在祖國大地》、《發展中的閩西》等三個專題展覽,展線長463米,內容豐富、翔實,陳列格式新穎大方、層次分明。展覽充分運用大量的文物、歷史照片和資料,再現了閩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進行的波瀾壯闊、不屈不撓的鬥爭及堅持“二十年紅旗不倒”輝煌歷史;謳歌了閩西兒女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浴血奮戰在中華大地的壯志豪情;展示了閩西人民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團結拼搏,在進行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嶄新的精神風貌。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堅持常年為觀眾開放,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70多萬人次,其中有溫家寶、盧嘉錫、陳丕顯、方毅、王光英、彭沖、楊成武、蕭克、馬文瑞、張震、曹剛川等黨和國家及其他重要領導人。先後與龍巖師專、閩西職業大學、龍巖師範等10多所大中專學校,以及龍巖武警支隊等單位建立了政治教育基地共建關係。經常派出專業人員到共建單位作專題報告,邀請他們組織新生、新戰士到館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建館20多年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300多萬人次,溫家寶、李長春、曾慶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到館視察;先後被授予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井岡山幹部學院科研教學基地、國家公務員(古田)特色教育基地實踐教學點、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省國防教育基地、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省黨史教育基地;先後被評為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最佳形式設計獎、全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國家3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明單位、省級園林綠化單位。

建築布局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位於龍巖市北環路、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北側,坐北朝南,鋼筋混凝土結構3層,占地20畝(約5000平方米),1986年籌建,1989年1月正式開館。內設3個陳列,其中:
(1)閩西人民革命史陳列
該陳列設於館內一樓,較科學、準確地反映閩西人民在中國0領導下,在新民主義革命中同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反動派進行前仆後繼的英勇鬥爭的史實。陳列展線900米,分5個部分,展出圖片900幅,文物800件。陳列結尾處還附有閩西籍78位將軍展覽。
(2)輝煌的50年——閩西建設事業成就展
設於2樓右側,展示了閩西人民在中國0領導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從事的革命實踐及取得的輝煌成就,陳列展線500米,展出圖片300幅及部分文物和實物。
(3)閩西革命烈士紀念館
設於2樓左側,展出閩西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犧牲的189位烈士及與部分烈士有關的文物、實物,展線600米,展出圖片200多幅。

基本陳列

《閩西人民革命史》、《閩西兒女戰鬥在祖國大地》、《共和國將帥的搖籃》 展覽充分運用大量的文物、歷史照片和資料,再現了閩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進行的波瀾壯闊、不屈不撓的鬥爭,以及堅持“二十年紅旗不倒”的輝煌歷史;謳歌了閩西兒女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浴血奮戰在中華大地的壯志豪情。共和國眾多將軍都曾在閩西進行過偉大的革命實踐,留下光輝的業績,同時錘就了68位閩西籍的開國將軍等許多優秀兒女。館內的各陳列展覽,既為單獨專題,又可有機聯結,較為完整地展現了20世紀閩西紅土地的百年光輝歷史。
館內“仿製的閩西工農銀行”(圖2)館內“仿製的閩西工農銀行”(圖2)

珍貴藏品

劉亞樓的上將服 新中國成立以後,劉亞樓被授予上將軍銜,出任空軍司令員。
楊成武使用的望遠鏡 楊成武在抗日戰爭期間,指揮黃土嶺戰役時使用的望遠鏡。此役,擊斃日軍1500人,其中有被稱為“名將之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
明龍泉瓷瓶 高16厘米、腹徑8.57厘米,明代瓷器,保存完好。
雙狀元》劇本 1863年,慶榮號祿余手抄的漢劇,內容完整。是閩西漢劇的主要劇本之一,對研究閩西漢劇有重要的意義。

參觀信息

地 址:福建省龍巖市北環西路51號
交通線路:火車站—汽車站—韭菜園—裕錦園
參觀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8:00~12:00,14:30~17:30

組織結構

機構成立時間:1986年10月
參觀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參觀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
下設科室:辦公室、文物科、資料科、宣傳接待科、保衛科、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辦公室(2006年10月加掛)
歷任的領導:1988——1994.8謝濟堂任館長、1994.9—2003.12林煥珍任館長、2006.8——?曾漢輝任館長

陳列展覽

在一樓主題展廳中,陳列了《閩西人民革命史》、《閩西兒女戰鬥在祖國大地》專題展覽,較為完整地展現了閩西輝煌的鬥爭史。在二樓展廳中結合龍巖市的實際情況和重大的節假日、紀念日舉辦了《紅岩魂》、《載人飛船、火箭、衛星、尖端武器大型科普展》、《發展中的閩西》、《革命老同志書畫展》、《長征,從這裡開始》、《共和國將帥的搖籃》等許多專題展覽。同時,將在主題展覽中完成《紅色閩西》陳列改版,採用模擬歷史景觀、落地布景、電子顯示屏、雕塑以及聲光電相結合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來布展,進一步發揮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應有的作用。

基地建設

(一)加強與龍巖學院、閩西大學、龍巖衛校、龍巖一中、龍巖高級中學、龍巖消防支隊、龍巖武警支隊等二十多家共建單位的聯繫,無償為他們提供社會實踐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場所。
(二)組織志願講解員服務活動。許多學校選派學生志願者利用假期、周末,到館參加義務講解活動。既鍛鍊了學生,豐富了知識,又提高了教育效果。
(三)深入全市各學校作專題報告和文物巡迴展覽。經常選派對閩西革命歷史和青少年教育研究資深人員和文物宣傳小分隊到學校、部隊、農村等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四)組織“革命文物回鄉”活動。充分挖掘館藏文物的功效,提高教育覆蓋面。如送陳丕顯的文物回到家鄉,對當地學生、村民進行了很好的教育。

學習研究

組織全館人員深入研究閩西歷史、閩西革命史博物館學,挖掘革命文物、歷史文物、民俗文物、華僑文物內涵,撰寫了論文著作,宣傳閩西人民的奮鬥業績。現在已出版了《中央蘇區文化建設史》、《抗日烽火中的閩西兒女》、《長征中的閩西兒女》、《解放戰爭的閩西兒女》等四部書,並將陸續編寫《大革命中的閩西兒女》、《土地革命中的閩西兒女》,以及《閩西古代史話》、《閩西近代史話》、《歷代名人與閩西》、《閩西文物畫冊》等閩西系列叢書。同時參加了《龍巖地區志》、《長汀縣誌》、《中國戲曲志.福建卷》三部志書的編寫,以及組織參與撰寫《中央蘇區歷史研究》叢書。從今年6月份始,編輯了《文博通訊》宣揚了閩西,加強了對外聯繫。

文物徵集

廣泛聯繫在閩西工作戰鬥過的老紅軍、老同志及其家屬,積極主動向他們徵集文物、資料、照片。共徵集各類文物5200多件(去年就徵集了500多件),其中革命文物2400多件、歷史文物2800多件,歷史照片2000多張,文字史料近千萬字。尤其是去年以來通過開展“留住老紅軍風采”活動,搶救了一批瀕臨散失的珍貴文物、資料、照片,並在各種陳列展覽中展示出來,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成立了文物複製隊、徵集隊、宣傳隊,以加強對文物的複製、保管和利用。

社會意義

該館堅持常年免費為觀眾開放,建館二十年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100多萬人次,溫家寶、李長春、楊成武、陳丕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到館視察,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閩西老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曾獲得“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每年組織宣傳小分隊深入到機關、學校、街道和農村,進行宣傳活動,博得社會各界的好評。為了豐富陳列內容,不定期的舉辦各種臨時展覽。研究人員積極編撰書籍和撰寫史稿、史論文章,先後出版有《抗日烽火中的閩西兒女》、《長征中的閩西兒女》和《解放戰爭中的閩西兒女》等書籍,並在地市級以上的報刊雜誌上發表史稿、史論文章60多篇。
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已成為集文物收藏、宣傳展覽、科學研究為一體的閩西重要的政治視窗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先後榮獲龍巖市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先進單位、福建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福建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先進集體等眾多殊榮。

發展方向

一、以陳列展覽為切入點,不斷夯實教育基礎。
(一)抓好基本陳列,提高講解服務水平。
(二)啟動《紅色閩西》陳列改版。
(三)舉辦專題展覽,滿足觀眾需求。
二、以基地建設為依託,努力拓展教育新領域
(一)組織文物宣傳小分隊,舉辦巡迴宣傳展覽。
(二)成立“博物館之友”,舉辦專題講座。
(三)加強共建,開展志願者講解服務。
三、以豐富藏品為重點,加強文物徵集、保管和利用。
為提高藏品質量,成立文物藏品徵集工作組,建立文物信息員隊伍,同時廣泛聯繫在閩西工作戰鬥過的老紅軍、老同志及其家屬,通過多渠道積極主動徵集文物、資料、照片。尤其是去年以來通過開展“留住老紅軍風采”活動,做到了“四個一”:拍攝一段健在的老將軍、老同志親自講述革命鬥爭經歷的錄像;徵集一批珍貴的文物、照片、資料;請健在老紅軍題寫一幅字畫或留下親筆手跡;建立一個老紅軍後代情況和聯繫的檔案。通過這一活動很好地聯絡了老紅軍老同志的感情,為徵集文物和資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改善文物存放條件,擴建了文物庫房,通過防蟲、防霉、防腐等措施,加強對藏品養護。加強了庫房文物管理,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按照《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及時辦理入庫手續,設立藏品總帳、分類帳、參考品帳等帳目,填寫入館憑證,做好登帳、編目和建檔等工作。 四、以研究交流為主渠道,大力弘揚閩西紅色文化。
(一)加強科學研究
(二)擴大對外宣傳交流
五、以改善設施為契機,努力塑造良好形象。
(一)改造文物庫房,改善辦公條件。
(二)增設安防、消防設施。
(三)完善服務設施。
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好形勢下,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高舉先進文化旗幟,打造閩西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品牌,抓住博物館免費開放以及國家二級博物館達標評估之契機,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勾畫博物館的發展藍圖中,開拓創新,先行先試,勇於進取,全面提升學術研究、提高展示、收藏以及管理水平,為海西建設和構建和諧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