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元宵節(海滄油炬走境習俗)

閩南元宵節(海滄油炬走境習俗)

閩南元宵節(海滄油炬走境習俗),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民俗,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海滄區的元宵油炬走境習俗,流傳於囷瑤、青礁、古樓、海滄等村莊,別具地域色彩。該習俗始於唐宋時期,由村民世代傳承,以期驅趕蟲獸、祈求豐收。在漆黑的夜晚,成百上千的村民手持點燃的油炬繞著村道行進,隊伍中除了手持油炬的村民之外,還有各類民間表演團體,腰鼓隊、秧歌隊、舞龍舞獅隊等。

2015年3月9日,“海滄元宵油炬走境習俗”被列入廈門市海滄區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目錄。2019年12月19日,“閩南元宵節(海滄油炬走境習俗)”被列入廈門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南元宵節(海滄油炬走境習俗)
  • 批准時間:2019年12月1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
  • 保護單位:廈門市海滄區海滄街道綜合服務中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廈門市海滄區的元宵活動別具地域色彩,民間稱之為“油炬走境”。海滄元宵油炬走境習俗歷史悠久,始於唐宋時期,由村民世代傳承,是海滄民眾慶祝元宵佳節的獨特方式,它的目的在於消除田間蟲害,掃除邪惡污穢,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主要流傳於海滄區囷瑤、青礁、古樓、海滄等眾多村莊和社區。

民俗內容

海滄油炬走境習俗在各村落有專門機構負責組織。機構成員由村民擔任。活動費用由村民自願捐獻。元宵節當晚,全村男女老少,傾巢出動,虔誠地參加油炬走境活動。
早期的油炬是由甘蔗渣綁制而成,後來改成竹竿綁上浸煤油的牛皮紙,一根油炬通常可以燃燒一個小時以上。人們在元宵之夜,手持點燃的油炬(竹竿綁上浸煤油的牛皮紙)排成一個縱隊沿著村道和田野繞行一周,遠遠看去像一條蜿蜒前行的火龍,場面壯觀。隊伍中還穿插腰鼓隊、秧歌隊、舞龍舞獅隊等民間表演團體,所到之處龍騰虎躍,鑼鼓喧天。
油炬走境開始前和結束後,文藝團隊還會在宮廟廣場上進行展示,廟前戲台上也會接連幾晚上演歌仔戲。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油炬走境習俗是海滄民眾慶祝元宵佳節的獨特方式,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村民進行友好溝通、合作共事的好時機,平時有磕磕碰碰的鄰里,在油炬走境的準備工作和舉辦過程中,矛盾都得到緩解,這對促進安定團結,建設和諧家園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保護措施
閩南元宵節(海滄油炬走境習俗)項目保護單位為:廈門市海滄區海滄街道綜合服務中心。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6年2月2日(農曆正月十六),在海滄溫厝村赤石社,村民們抬出本社鳳山宮的“虎爺”和“大王公媽”,進行“油炬走境”活動。
2017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十五),海滄社區和古樓農場的村民們分別在濟津宮和隆瑞宮舉辦油炬走境活動。
2023年1月,2023海滄區“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在廈門市海滄區漸美村舉辦,在海滄青礁村、古樓農場等村居開展“油炬走境”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