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南元宵節(海滄油炬走境習俗)
- 批准時間:2019年12月1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
- 保護單位:廈門市海滄區海滄街道綜合服務中心
閩南元宵節(海滄油炬走境習俗),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民俗,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海滄區的元宵油炬走境習俗,流傳於囷瑤、青礁、古樓、海滄等村莊,別具地域色彩。該習俗始於唐宋時期,由村民世代傳承,以期驅趕蟲獸、祈求豐收...
閩南元宵節(翔安乞龜習俗),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民俗,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乞龜”是翔安區新店鎮劉五店浦南村特有的習俗,起源於清同治年間,迄今已有140多年歷史。每年的元宵節這天,浦南里的普光堂都會舉行“乞龜”的儀式。首先是祭“金龜”;接下來是“摸龜”,祈求一年平安順利;最後是“乞龜”,...
春節(懷仁旺火習俗),流行於山西省懷仁縣(今懷仁市)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懷仁旺火,俗稱“攏火龍”,又稱“大旺火”,每逢春節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外面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單等午夜十二點...
火把節也是少男少女點燃愛苗、傳達情意的好時機,姑娘們穿著自己縫製的衣裳展示靈巧的手藝,小伙子在種種比賽和表演中博得姑娘們的芳心及微笑。到了此時此刻,他們都找到意屬的心上人,根據習俗男方可以搶奪女方身上的信物,作為定情之物;他們也借著通宵歡歌狂舞,互相表達愛意。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火把節期間舉行的祭祀...
民間信俗(保生大帝信俗),流行於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漳州市龍海區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生大帝信俗起源可追溯至北宋中期。現時中國大陸及台灣的保生大帝祭祀均延襲古制,與地方民俗相結合,形成一套帶有閩台地域特色的祭典儀式。保生大帝信俗包含祭祀、進香、祈求藥籤、巡遊等內容。2008年6月7...
廈門老院子景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華夏路9號,屬於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廈門老院子景區包括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實景演藝《閩南傳奇》秀和《海戰風雲》、萌寵企鵝動物園、童夢水樂園、嗨翻天親子小鎮、天空之城觀光塔六部分。老院子民俗文化風情園以濃厚的地域特色集中展示了閩南文化精粹;《閩南傳奇》秀是將高...
元宵節本地叫作“上元”,觀燈而不吃元宵。本地有的在清明節,有的在三月初三“三日節”掃墓、“壓墓紙”。鐘宅鐘姓掃墓之後在祖墓前架灶煮供品供大家分食,叫“吃祖墓”。端午節用粽子祭祖先,在門戶上掛艾草、榕葉辟邪。在舊觀念中,七月是“鬼月”,忌辦喜事、搬新居。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要祭祖...
湯圓,別稱“湯糰”“浮元子”,是漢族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也表達了古代人民對幸福生活的一種嚮往和期盼。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的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所興起的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板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
二:每年正月十五(農曆)元宵節,夜裡由民眾抬著保生大帝金身巡境,這年活動要由去歲生男孩的村民出錢買燭分發給各戶參加巡境的人,燈具各戶自己負責,隊伍中有鑼鼓和各種故事隊伍參加!三: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是保生大帝生日,在祖厝做佛事活動一天,由全村分角落部分民眾做頭,養豬參祭,這天還要請戲班演戲為保生...
元宵節 塔下人鬧元宵多在德遠堂進行。正月十五日,德遠堂內張燈結彩。是夜,上一年的新婚夫婦都要在此拜祖摘燈花,以祈早生責子。當日白天,村中舉行游神活動,晚上則演大戲、放煙花,直到午夜。此為全村參與活動。春祭 二月祭墓,月初擇日開祭德遠堂始祖華大婆後,各房各戶分別進行條拜,大壩村拜開基祖標宸...
同安影視城距廈門市區29公里(途徑同安汽車站),路面為四車道水泥路,南側324國道(途徑翔安區、同安區、海滄區、漳州市),路面為四車道瀝青;旅客班車每日20班以上經過同安影視城廈門大橋門口。公交線路 650快線:廈門火車站(梧村車站)——同安影視城。658路:廈門火車站(梧村車站))——同安影視城。655路:...
中元節放河燈,據說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而來。民間認為,上元是人節,中元是鬼節,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就是在水裡了。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用木、紙、荷葉等做成荷花形狀,中間點上燈盞或者蠟燭,有的還在燈上寫明亡人的名諱,放於水中,任其漂流,為...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民間信俗(閩台送王船)項目保護單位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評估合格。社會影響 主要活動 1982年間,廈門海滄、石塘、鐘山等社根據30多年前社裡的傳統俗例,恢復王爺蒞臨值年習俗(石塘、鐘山、海滄3社每三年輪值一屆),舉行造王船游境踩街的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