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元宵節(翔安乞龜習俗)

閩南元宵節(翔安乞龜習俗)

閩南元宵節(翔安乞龜習俗),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民俗,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乞龜”是翔安區新店鎮劉五店浦南村特有的習俗,起源於清同治年間,迄今已有140多年歷史。每年的元宵節這天,浦南里的普光堂都會舉行“乞龜”的儀式。首先是祭“金龜”;接下來是“摸龜”,祈求一年平安順利;最後是“乞龜”,乞得面龜的信徒在事業得意或求得子嗣後,必須準備加倍的面龜或紅毛龜供其他信徒求乞。

2015年5月28日,“翔安乞龜民間習俗”被列入廈門市翔安區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9年12月19日,“閩南元宵節(翔安乞龜習俗)”被列入廈門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南元宵節(翔安乞龜習俗)
  • 批准時間:2019年12月19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
  • 保護單位: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劉五店社區居民委員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乞龜”是翔安劉五店等地的特色元宵民俗活動。浦南里這一代在清朝歸屬泉州府管轄,清同治年間,泉州郡的元宵“觀燈、乞龜”民俗活動傳到同安沿海一帶,形成民間節慶禮儀開始相傳。後經過浦南里的先祖倡議效仿“觀燈乞龜”鬧元宵,並代代傳承。浦南里因此承襲這個習俗。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浦南里古時候靠海而居,村里人常常在金門一代打漁為生,春季在鹹水與淡水的交界處,村民們發現有很多龜在水裡游,很多村民就撿回來養。凡是帶龜回來養的那戶人家,一年家中皆平平安安,不會遇上天災人禍,再加上龜自古以來是長壽吉祥的象徵,所以“乞龜”這個民俗深受民眾的喜愛,成為浦南里一項熱鬧有趣的元宵節民俗活動。

民俗內容

每年的元宵節,浦南里的普光堂都會舉行“乞龜”的儀式。
首先是祭“金龜”,對天公、以及普光堂侍奉的田府元帥進行三獻禮。
接下來是“摸龜”,祈求一年平安順利。每年元宵節,翔安劉五店等地民眾用600多包大米堆成“大烏龜”,通過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各個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興旺。
最後是“乞龜”,乞龜最初是由廟方供出面龜、紅毛龜等壽龜(龜形的糕點)供信徒擲筊乞賜,待得到神明的允賜後,就可以帶回家保全家平安或藉以祈求後嗣。乞到“龜”的人家把面龜帶回家品嘗,若在新的一年事業得意或求得子嗣,來年元宵就要準備一個新的面龜放到廟裡供其他村民乞求。
一百年多來,“龜”的種類也不斷創新。早時有紅粿龜、面線龜、黑糖龜,後來衍生出糯米龜、肉龜、紅龜、金線龜、面龜等。常有隔海金門同胞、旅外僑胞於 “乞龜”之日還鄉探親,參加“乞龜”活動,攜手祈福“呷平安”。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雖然有許多信眾自發形成和民間鄉老規範組織,但乞龜習俗的規模有限。劉五店社區村裡的老人逐漸老去,制龜手藝只剩下兩位老人,年輕人不懂又不感興趣,乞龜習俗面臨後繼無人的風險。
保護措施
閩南元宵節(翔安乞龜習俗)項目保護單位為: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劉五店社區居民委員會。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6年2月22日,廈門市翔安區劉五店浦南里元宵節舉辦乞龜民俗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