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鴉

閣鴉

閣鴉是貴州省大方縣管轄內的一片屬地的名稱,因山高地險,烏鴉都飛不過去,故稱“閣鴉”。閣鴉是大方縣城的兩個大小關隘,故分“大閣鴉”和“小閣鴉”。改革開放後,人們將“閣鴉”簡化為“閣丫”、“閣雅”、“個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閣鴉
  • 別名:閣丫、閣雅
  • 位置: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內
歷史背景,文字記載,地區特產,

歷史背景

《大定府志》、《滇記》、《方輿紀要》、《閣鴉行》等文獻都對閣鴉有記載,悠久的“閣鴉驛”、險峻的“閣鴉洞”、蜿蜒的“閣鴉江”,無一不彰顯著這片土地的多彩。然,改革開放後,人們將“閣鴉”簡化為“閣丫”或者“閣雅”,雖同音,但少了些許歷史的痕跡。
在離大方縣城幾公里處的閣鴉,有一條長約5公里,寬約4米的石板路——閣鴉古驛道,屬於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國務院對閣鴉古驛道核定並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黔滇北線文物點。
閣鴉驛,從金雞驛西行經九里箐、大定城(即今大方縣城)、小閣鴉(現屬大方縣)。“龍場九驛”按次序分為:龍場驛、六廣驛、谷里驛、水西驛、西溪驛(也叫奢香驛)、金雞驛、閣鴉驛、歸化驛和畢節驛,驛道直通雲南境內。王陽明被貶謫到貴州就是任龍場驛的驛丞。
當年,奢香夫人親率各部開置以偏橋(今施秉縣境)為中心的兩條驛道。一條向西,經貴陽,過烏撒,達烏蒙(今雲南昭通)﹔一條向北,經草塘(今甕安縣境)到容山(今湄潭縣境)。置龍場、陸廣、谷里、水西、奢香、金雞、閣鴉、歸化、畢節等九驛於黔境。驛道縱橫貴州,打開了與川、滇、湘的信道,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穩定了西南的政治局面,確定了與明王朝的臣屬關係。
貴州崇山峻岭,交通閉塞,而水西處於黔西北,乃為貴州及中原通往雲南、四川之要衝。三國時諸葛亮南征孟獲就經過大方,那是朝廷與大西南往來的必經之地。水西驛道不通,雲南邊境就難與中央聯繫。修通貴州驛道,對維護國家版圖之完整有著極其重要的軍事意義。故朱元璋視奢香修建貴州驛道為奇功。
閣鴉驛道迄今600餘載,尚完好。遠望石階層層,依山傍水,蜿蜒曲折,歷經滄桑,驛道依然。漫步其間,600多年前水西先民開山炸石,修築驛道之情景仿佛依稀可見。

文字記載

《大定府志》載,“大定城西15里有閣鴉塘。”
《方輿論要》里有對於明閣鴉驛的詳細記錄。“閣鴉洞在大方西南近畢節之閣鴉驛,落折河水自畢節流經此,謂之閣鴉江,流頗盛,渡江而北至大方,有閣鴉洞、俗名牛鼻子洞。懸崖絕壁,下臨巨川,舟行至洞中,深廣不可測。登臨以梯乃得上。夷人常保此以為大定之障蔽。”
《滇記》載有,“由閣鴉至大方洞凡三十有四,而閣鴉最險。”
《閣鴉行》是明代吳國倫路過閣鴉寫下的詩文,描寫了閣鴉的滄桑歷史及奇駿景色。
我行深入蠻王壘,蠻兵被毳行且呼。
指點羅夷諸種落,延袤千里依皇圖。
歷歷重柵臨斷浦,塹壘木樵密如堵。
刀耕餘力射獵還,磔雞賽鬼撾鞞鼓。
蜀賈無時市枸醬,漢使不復問邛杖。
櫪外驕嘶筰馬肥,圍中醉擁僰姬唱。
閣鴉回首復巔橫,連雲不斷如長城。
此中藏甲不知處,雲是先朝靄翠營。
靄翠曾懸列侯印,翊我高皇威獨震。
遙傳一檄定西南,世世稱藩無血刃。
豈其苗裔食故疆,金紫蟬聯澤未央。
莫以彈丸夸險阻,修文天子今堂堂。

地區特產

糟辣椒。當地喜食辣椒,除了食用新鮮辣椒,還會將辣椒同姜、酸、鹽一起醃製成糟辣椒,是一種特色辣椒發酵調味品,類似四川的泡椒、湖南的剁椒。口味鹹辣,可做炒菜的基礎調料,還能作為基料製作醃菜、涼拌菜。
皺椒。火紅的皺椒曬乾後變得皺巴巴,皺椒的名字因此而來。成熟後的鮮皺椒顏色紅艷,水靈飽滿,上端粗,下端細長並彎曲向上。將辣椒曬乾到發皺,用小火炒制後研磨成乾辣椒顆粒,便成為一種頗具辣度且帶有烘烤風味的調料。
沙糖果。野生,春夏時節成熟結果,像帶著尖的小番茄一般,有籽吃的時候需要去除,口感脆爽輕甜。《中華本草》里介紹沙糖果的根葉可以製成藥材,味微澀,性平。
櫻桃。中國傳統櫻桃,好吃難種,果皮柔軟,不易儲存,一般只有臨近產地才吃得到。
豆棒。用黃豆製成豆皮,再一層層捲成棒狀,切片曬乾,截面呈年輪狀。吃時用水泡開,或炒或涮火鍋,豆香濃郁,筋道爽口。
閣鴉黃粑。閣鴉驛系奢香所開九驛之一,現屬東關鄉。此地出沙水,其味甘涼,惟因是故,做出的黃粑口感上乘。成品呈杏黃色或櫻桃色,軟糯綿韌,滋潤甘甜,食之頗能體味生活之甜蜜。相傳黃粑就是驛使的主要食品之一,因為黃粑便於攜帶,久存不乾。閣丫黃粑之所以聞名,就是奢香九驛成就它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