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精神分裂症

間歇性精神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非精神醫學概念。間歇性精神病人,是指一個人的精神並非一直處於錯亂狀態而完全喪失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醫學上的精神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緩解期。完全緩解,精神症狀已完全消失的,才可以認為精神正常,評定為完全責任能力;雖處於緩解期,仍有殘留症狀或者性格改變的,精神狀態不完全正常,出現危害行為時,其辨認或者控制能力可以明顯減弱,應評定為限制責任能力。

基本概述,臨床表現,症狀表現,危害,疾病治療,疾病預防,易感人群,

基本概述

有幾種精神疾病如癲癇、躁狂抑鬱症、癔症,可以呈間歇性發作,不發病時一如常人。即使是少數呈間歇性發作的精神病,在長期發作後,在間歇期仍可能出現某些精神障礙,如癲癇性性格改變,癲癇性智慧型障礙等,可以出現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明顯減弱的危害行為,應評定為限制責任能力⑤。因此不能認為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病未發作時實施的任何犯罪都屬於在精神正常時的犯罪,從而使其都承擔刑事責任或承擔完全的刑事責任。
這種精神病人表現的特點是:精神時而正常,時而不正常,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頭腦是清醒的,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在發病的時候,就喪失了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其精神病是處於間斷性發作的狀態。基於間歇性精神病人的這一特點,刑法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為這時他具有與正常人同樣的行為能力;而在其發病期間喪失辨認是非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時候實施了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判斷一個人是否屬於間歇性精神病人,以及其在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時候是處於精神正常狀態還是處於精神病發病狀態,也必須根據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按照法定程式進行鑑定。

臨床表現

(一)特徵性精神症狀
一、意志活動減退 
少動、孤僻、被動、退縮;社會適應能力差與社會功能下降;行為離奇,內向性;意向倒錯等。
二、聯想障礙
思維鬆弛思維散漫)、破裂性思維、邏輯倒錯性思維、思維中斷、思維湧現(強制性思維)或思維內容貧乏及病理性象徵性思維
三、情感障礙
情感淡漠、遲鈍、情感不協調(不恰當)及情感倒錯或自笑(痴笑)。
四、其他常見症狀
妄想:特點多為不系統、泛化、荒謬離奇;原發性妄想妄想知覺);幻覺,以言語性幻聽多見,評論性、命令性幻聽,其他精神自動症等一級症狀及緊張症症候群等。
(二)常見臨床類型
又稱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最常見的精神分裂型症類型。在我國約占住院及流行學群體調查病人的 50 %以上。一般起病較緩慢,起病年齡較青春型及緊張型晚。其臨床表現相對穩定,常以偏執性的妄想為主,往往伴有幻覺。而情感、意志和言語障礙及緊張症狀不突出,或情感遲鈍、意志缺乏等。

症狀表現

間歇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中的一種比較特殊的病症,得此病的人數很少,可謂比較罕見。這類患者大部分時間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學習,但是當遇到了刺激他們的因素,特別是情感、心理、精神上的不穩定因素就可能導致他們發病,那么間歇性精神分裂症有哪些表現呢?
間歇性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表現:特徵性精神症狀:1、聯想障礙。思維鬆弛(思維散漫)、破裂性思維、邏輯倒錯性思維、思維中斷、思維湧現(強制性思維)或思維內容貧乏及病理性象徵性思維。2、情感障礙。情感淡漠、遲鈍、情感不協調(不恰當)及情感倒挫莉自笑(痴笑)。
3、間歇性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表現有情志活動減退。少動、孤僻、被動、退縮;社會適應能力差與社會功能下降;行為離奇,內向性;意向倒錯等。
間歇性精神分裂症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級大的影響,在正常意識時會對己對人都不存在危害性,但是當病情發作時,精神就是錯亂的,思維也是混亂不堪的,缺乏辨認真相、喪失行為控制的能力,甚至會出現傷害自己和他人的犯罪行為來,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不和諧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必須防範。並且要監督病人服藥和治療,避免刺激因素產生,並使患者處於良好的精神環境,幫助他們走向康復。

危害

一、患者可能出現一種毫無根據的錯誤想法,懷疑有人會加害於他,老是疑神疑鬼:重要是不相信自己的直覺,不相信其他人,就是患得患失。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情未徹底緩解之前不宜結婚,因為這樣會增大加重或惡化病情的風險。另外,從優生學的角度來說,處於哺乳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儘量避免母乳餵養。
三、精神分裂症病人終生自殺的企圖可達到40%,而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也是自殺。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病時,容易出現嚴重抑鬱情緒容易引起自殺;病人缺乏照顧或者照顧不周的情況下也會引起自殺傾向;出現幻覺,精神分裂症病人聽到有人命令他自殺或者覺得周圍有人要加害於他,走投無路下只能自殺等。
四、患者情感倒錯;親情淡漠;固執於某一思想而無法改變;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言語缺乏、不與人交往等。發病時狂燥不安、偏執、抑鬱、恐懼焦慮、幻聽幻覺、敏感多疑、強迫急躁、思維紊亂、胡言亂語、亂摔東西、衝動傷人、不能控制自己等。

疾病治療

因此當患者出現類似的精神症狀時,應及時帶病人到醫院接受鑑定和檢查,發現疾病立即治療,不可拖延懈怠,否則病情一旦發展就有可能造成對自身和對他人的危害性,後果不堪構想。
然而在我國,患者僅能得到藥物治療或簡單的心理治療和護理根本不科學,破壞了精神疾病的科學治療模式,極容易因操作失誤起反作用。即使不計算各種原因引發的中斷治療,最好的結果也是患者“好一半”——西藥的產生的虛胖、反應遲鈍等副作用嚴重、終生服藥控制住症狀、社會能力衰退。
有患者家屬曾形象的說:“這樣治病,就算一直用這藥控制住不復發病人也成了‘廢人’!”
由中國醫學科學研究院研製的“張璣晴神多因素綜合干預療法”逐漸成為精神疾病的主流療法,該療法解決患者單一治療的弊端,同時避免了西藥的毒副作用及社會能力的衰退。
此外,給患者創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減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對治癒疾病十分重要。最容易治癒的病人是得到很好的照顧和治療,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的病人。尤其注意幫助患者克服性格上的弱點,鍛鍊他們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疾病預防

(1)了解患者,解開心結。有的患者在發病期間,與親屬有過無理言行,家屬感到非常的委屈,患者感到很內疚,此時要向對方進行解釋,以便相互諒解,要主動溝通彼此間的感情,使病情長期穩定做好準備。
(2)鍛鍊患者,恢復能力。由於精神分裂症需要較長時間的鞏固治療階段,所以,住院時間一般需要幾個月不等,加上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一些副作用,不少患者總覺得力不從心,易疲乏,對外界感到生疏,怕不能適應將來的工作、生活。這時家人應鼓勵患者參加各種活動,如做一些較輕而又安全的勞動,豐富患者的生活內容,逐步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3)照顧患者,愛護患者。在患者面前應該避免高人一等,要謙虛、熱情、親切地對待患者,切忌歧視、諷刺、戲弄患者。要愛護患者,不能拿發病期的病態言行作為笑料的內容,要使其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
(4)尊重患者,體諒患者。由於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心情不好,容易出現情緒激動、待人暴躁,甚至謾罵他人。對於這種情況,應保持冷靜、避免與之爭論。要寬慰諒解他們,對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儘量給予滿足,不能辦到的事應予耐心解釋,避免強迫命令,不要許願和欺騙患者。

易感人群

1、循環性格。有時情緒非常高漲,對人特別熱情;有時興趣和熱情均煙消雲散,只有冷漠、乏味和孤獨。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性格常常交替出現,故稱為“循環性格”。
2、神經衰弱性格。什麼人容易得精神分裂症,具有孤僻、膽小、多疑,遇事猶豫、好思考、拘謹、興趣貧乏等性格特點。
3、偏執性格。性格固執倔強,做事喜歡“一頭碰倒南牆”,敏感多疑,喜歡嫉妒或責備別人;易躁易怒,常跟別人發生摩擦;在工作和生活中,自以為是,不聽別人意見。
關於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一直是所有患者和家屬最為關心的問題,正確的藥物選擇是成功治癒的關鍵,腦靜.寧是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純中藥製劑,治療效果顯著,是讓您走出精神分裂症,重新融入社會,早日恢復健康的最佳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