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灸療法

間接灸也叫隔物灸、間隔灸,即利用其它藥物將艾炷和穴道隔開施灸的一種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間接灸療法
  • 別名:隔物灸、間隔灸
  • 闡述:將艾炷和穴道隔開施灸的一種方法
  • 相關:隔附子灸
基本信息,操作方法,主治病症,注意事項,

基本信息

間接灸也叫隔物灸、間隔灸,即利用其它藥物將艾炷穴道隔開施灸的一種方法。這樣既可避免灸傷皮膚而致化膿,還可借間隔物之藥力和艾的特性發揮協同作用,取得更大的治療效果。該法種類很多,被廣泛套用於內、外、一婦、兒、皮膚五官等科疾病的治療中,有著較好療效。依其襯隔物品的不同,它又可分為40餘種具體灸治方法。

操作方法

一、隔姜灸
取新鮮生薑1塊,切成厚約o.3厘米的薑片(大小可視施灸部位及所用艾炷大小而定),用針於中間穿刺數孔,放在施灸的穴位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如病人施灸過程中覺局部有熱痛感,可將薑片連同艾炷向上略略提起,稍停放下再灸,以至局部皮膚潮紅濕潤為度。一般每次選2~3穴,每穴灸2~3壯,可據病情反覆灸治。
二、隔蒜灸
有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兩種。隔蒜片灸:取新鮮獨頭紫皮大蒜,切成O.1~0.3cm,厚的蒜片,用細針於中間穿刺數孔,放於穴位或患處,上置艾炷點燃施灸,每灸3~4壯後,可更換蒜片,繼續灸治。隔蒜泥灸:取新鮮大蒜適量,搗如泥狀,放於穴位或患處,上置艾炷點燃灸之。另外將蒜泥平鋪於脊柱上(自大椎穴至腰俞穴),寬約2cm,厚約0.5cm,周圍用桑皮紙封固,灸大椎、腰俞穴數10壯,以灸至患者口鼻內覺有蒜味為度,此法稱之為長蛇灸。
分隔附子片灸和隔附子餅灸兩種。隔附片灸:取熟附子用水交透後,切成0.3~0.5cn厚的附片,中間用針刺數孔,放於施釜部位,上置艾炷點燃灸之。隔附子餅灸:附子研成細粉,加白芨粉或麵粉少許(用其粘性),再以水調和捏成厚約0.3~0.6cm的藥餅,待稍乾,中間用針刺數孔,放於局部灸之。也有用生附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共為細末,以煉蜜調和製成0.5cm厚的藥餅,扎數孔,置局部施灸的。
四、隔蔥灸
即把蔥切成o.3~0.5cm厚的蔥片或把蔥白搗爛如泥狀,敷於臍中及四周,或敷於患處,上置艾炷施灸,以內部感到溫熱舒適,無灼痛為度。一般灸5~10壯為宜。
取韭菜連根適量洗淨,搗爛如泥狀,製成如同5分硬幣圓餅,放在瘡面局部,置艾炷灸之。
六、隔胡椒灸
取白鬍椒末適量,調麵粉製成厚約O.3cm的藥餅,中央捏成凹陷形,內置藥末(丁香、麝香、肉桂等),上置艾炷灸之,每次灸5~7壯,以覺溫熱舒服為度。
七、隔豆豉灸
又稱豆豉灸:取豆豉適量搗爛制餅(可用水或黃酒調和),如瘡口大,厚0.6厘米,扎數孔,置瘡面上放艾炷點燃灸之。
八、隔蟾灸
取活蟾蜍1隻,剖腹去腸(或剝取皮),放患處上置艾炷灸之。
九、隔礬灸
用皂礬500g(煅),木鱉子8g(煅存性),乳香、沒藥各5g。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施灸時取藥末適量,用涼水調和製成藥餅,貼於患處,上置艾炷灸之。
又稱巴豆灸法:取巴豆一味(不去油)或配用黃連,搗爛成糊狀,填入臍中,或制餅放入臍中,上置艾炷灸之,以效為度,不拘壯數,少者3~5壯,多者可至百壯。灸畢,以溫濕毛巾拭淨皮膚,防止藥物刺激局部發泡生瘡。
十一、隔蠐螬灸
又稱蠐螬灸法:取蠐螬1個,剪去兩頭,貼於瘡口,上置艾炷灸之。每個蠐螬灸7壯,7個蠐螬為1療程。
十二、隔甘遂灸
取甘遂末適量,加入麵粉用水調成膏狀,敷於臍中,上置艾炷施灸。
十三、隔皂角灸
取皂角切成片狀,放患處上置艾炷灸之。
十四、隔蚯蚓灸
取活蚯蚓若干條,放入水中吐泥後再用,搗爛捏成餅狀,敷於患處,上置艾炷點燃灸之。
十五、隔陳皮灸
取陳皮適量,研為細末,用生薑汁調如糊狀,敷於中脘、神闕穴,上置艾炷灸之。
十六、隔厚朴灸
取厚朴適量,研為細末,加入生薑汁調成膏狀,製成圓餅,厚約o.3cm,放在穴位上,上置艾炷灸之。一般多選用胸、腹、背部俞穴灸之。
十七、溫臍種子灸
用蕎麥麵粉和水製成條卷,圍於臍周,再以五靈脂、白芷、青鹽各15g,麝香0.3g共為細末,放入臍中,用艾炷灸之,但覺臍中溫暖即止,過數日再灸。此法源於《醫學入門》。
十八、結胸灸
連豆散(黃連3g,巴豆霜0.3g,共研細末),用酒調做成餅狀,填入臍心,上置艾炷灸之,不拘壯數,候腹中有聲為度。灸畢,用於淨棉簽拭去,以免生瘡。本法始載於《丹溪心法附余》。
十九、隔蒼朮灸
將蒼朮削成圓錐形,底面要切平,用針扎數孔,然後將尖頭插進外耳道,於底面上點燃施灸。一般每次灸5~14壯。本法載於《醫學綱目》。
二十、隔苦瓠灸
取新鮮苦瓠(又名秋葫蘆、苦葫蘆)1個,切片貼於瘡上,上置艾炷灸之。
二十一、隔蓖麻仁灸
取蓖麻子適量,去殼,然後搗成爛泥狀,製成如同2分硬幣大的藥餅,厚約O.3cm,貼於穴位上,上置小艾炷灸之。
二十二、隔徐長卿灸
取徐長卿鮮根適量,搗爛如糊膏狀,貼於患處或穴位上,厚約0.5cm,上置艾娃灸之,每次每穴灸5~15狀,如局部灼痛,可隨即更換艾炷,謹防燙傷。
二十三、隔核桃皮灸
一般用沉香、木香、丁香、乳香、麝香、山甲片共為細末,取適量裝入半圓的核桃殼內,平覆於患處或穴位上,麵粉糊護圍周邊,上用荷葉遮蓋後,以艾炷灸之,以覺熱氣入內為度。本法載於《理瀹駢文》。
二十四、隔莨菪根灸
取鮮莨菪根1塊(粗大者),切成0.6cm厚的菪片,中間扎數孔,放患處以艾炷灸之。在灸治過程中,如病人覺局部有灼痛感,可隨即更換艾炷再灸。
二十五、隔桃葉灸
取新鮮桃葉數枚,上置艾炷灸之。
二十六、隔桃樹皮灸
取鮮桃樹皮1塊,貼於患處,上置艾炷灸之,每次施灸10~15壯。
二十七、隔檳榔灸
取檳榔削成圓錐形,底面挖一孔,納入麝香少許,然後將尖頭插進外耳道,於底面上置艾炷點燃灸之,以灸至外耳道內微熱為度。本法載於《理瀹駢文》。
二十八、隔川椒灸
取川椒適量,研成細末,用陳醋調成膏狀,製成藥餅,厚約0.3cm,貼於患處,上置艾炷灸之。如病人覺施灸處灼痛,可隨即更換艾炷再灸。
二十九、隔麻黃灸
取麻黃500g,研為極細末,貯瓶備用。施灸時取麻黃末適量,以生薑汁調入膏狀,製成厚O.3cm大如5分硬幣的藥餅,上置艾炷灸之。每穴每次灸5~10壯。
三十、隔白附子灸
將白附子研為極細末,貯瓶備用。施術時取藥末適量,用溫水調和如膏狀,製成厚約o.5cm的圓餅,敷於臍中,上置艾炷灸之。每次灸5~10壯,若患者感覺局部灼痛,應立即更換艾炷,謹防燙傷。
三十一、隔葶藶餅灸
取葶藶子、豆豉適量,搗碎製成厚約0.6cm的圓餅,扎數孔,置局部以艾炷灸之。每灸3壯換1藥餅,灸9壯為1療程,3天灸1次。該法源於《千金要方》。
三十二、隔香附灸
將生香附研末,入生薑汁調和,製成圓餅,貼患處,上置艾炷灸之。該法源於《外科證治全書》。
三十三、隔木香灸
取木香15g,生地黃30g搗如膏,上兩味和勻,製成0.6cm厚的藥餅,貼患處,上置艾炷灸之。該法出許克昌《外科證治全書》。
三十四、隔商陸灸
取商陸根適量,搗爛製成0.6cm厚的圓餅,放患處,上置艾炷灸之。該法出自《千金要方》。
三十五、隔土瓜根灸
取鮮土瓜根l塊,用刀削成圓柱狀(粗細以能插進外耳道為宜),長約1.5cm,插入外耳道內,上置綠豆或麥粒大艾炷灸之。本法源於《串雅外編》。
三十六、隔薤灸
灸時取薤葉適量,搗如膏狀,敷於患處,上置艾炷灸之。此法出於《千金要方》
三十七、蒸臍法
又名熏臍法、煉臍法。是將藥末敷在臍部,上置艾炷灸的一種方法。所用藥物處方,因病和用途而異,其操作方法亦有區別。古代醫家認為:此法有病治病,無病可防,達到扶正祛邪,延年養生的目的。現代研究證明它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加機體抗病和康復能力。
蒸臍法常用藥物處方:
(1)麝香15g,丁香9g,青鹽12g,夜明砂15g,乳香、木香各9g,小茴香12g,沒藥、虎骨、蛇骨、硃砂各15g,雄黃9g,白附子15g,人參、附子、胡椒各21g,五靈脂15g,共為末。(《醫學入門》)
(2)上方去白附子、人參、加兩尖。(《理瀹駢文》)
(3)生五靈脂24g,生青鹽15g,乳香3g,沒藥3g,夜明砂6g微炒,地鼠糞9g微炒,乾蔥頭6g,木通9g,麝香少許,共為細末。(《針灸大成》)。
(4)川烏、草烏、沒藥、雄鼠、續斷各9g,麝香0.3g。(《理瀹駢文》)。
三十八、隔錢灸
將古幣1枚放於穴位上,上置艾炷灸之。
三十九、隔面灸
取麵粉適量加水製成藥餅,厚約0.5cm,扎數孔,貼患處,上置艾炷灸之。本法出自《千金要方》。
四十、隔紙灸
用白紙作間隔物施灸的一種方法。方法是:“用白紙數重折之,於冷水中浸濕了,然後點艾炷,仍蘸些雄黃末同燃。艾炷子安在紙上,用火點著,隨即放在舌正中為妙。下手灸人拿著一個銅匙頭,於患人口內上齶注艾煙,呼吸令患人如常。”
四十一、隔醬灸
操作時令患者取端坐位,剪去百會穴處頭髮如錢大,取乾麵醬5克,敷於穴上,置艾炷灸之。此法出自《瘡瘍經驗全書》卷十。
四十二、隔碗灸
用大蒜1片,頭垢捻成餅子,先安頭垢餅於痔上,外安蒜,艾灸之。出自《丹溪心法》。
四十三、隔雞子灸
用雞子(雞蛋)作間隔物施灸的一種方法。將雞子1個,煮熟,對半切開,取半個(去蛋黃)蓋於患處,於雞殼上置艾炷灸之。以病人感覺局部熱癢為度。方出自《串雅外編》,並命為雞子灸法。
四十四、隔黃土灸
取黃土和水製成O.6cm、寬5cm的泥餅,扎數孔,貼患處,上置艾炷施灸。此法最早載於《千金要方》卷二十二發背篇,此後醫家多有收載,《東醫寶鑑》命為“黃土灸法”。
四十五、隔鹽灸
將紙浸濕,鋪臍孔中,用鹽填平,上放艾炷灸之,覺痛即換艾炷。也有於鹽上放薑片而再施灸的,以避免食鹽受火爆起引致燙傷。一般施灸3~9壯,對於急性病症可靈活掌握,不拘壯數。

主治病症

一、霍亂吐瀉、痢疾、中風脫證、四肢厥冷、虛脫休克
用隔鹽灸法。取神闕。
二、感冒、鼻炎、咳嗽、哮喘
以上病症屬風寒型者用隔麻黃灸法。取肺俞、大椎、風池。
三、脘腹脹滿、痞悶不適、納呆噦逆
1.用隔陳皮灸法取神闕。
2.用隔厚朴灸法取中脘、氣海、脾俞。
四、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
用隔蓖麻仁灸法。取中脘、氣海、足三里。
五、遺精、陽痿、早泄、臍腹結冷、下元虛冷、婦女宮寒不孕、氣虛崩漏、血寒經閉
1.用隔姜灸法取關元、氣海、腎俞、命門、次髎。
2.用隔附子灸法取穴同上。
3.用溫臍種子灸取神闕。
六、冷積腹中、二便不通
1.用隔巴豆灸法取神闕。
2.用隔甘遂灸法取穴同上。
七、暴發性耳聾、耳鳴
1.用隔蒼朮灸法插入外耳道。
2.用隔檳榔灸法取穴同上。
3.用隔土瓜根灸法 取穴同上。
八、面癱口喁
1.用隔姜灸法取顴髎、頰車、地倉。
2.用隔蓖麻仁灸法取穴同上。
3.用隔胡椒灸法取穴同上。
1.用隔姜灸法取穴同體針。
2.用隔核桃皮灸法取穴同體針。
3.用隔徐長卿灸法取穴同體針。
十、瘡瘍癤腫
1.用隔附子灸法取患處。
2.用隔韭菜灸法取患處。
3.用隔蠐螬灸法取患處。
4.用隔蚯蚓灸法取患處。
5.用隔黃土灸法取患處。
6.用隔豆豉灸法取患處。
7.用隔薤灸法取患處。
8.用隔蒜灸法取患處。
十一、癰疽初起、陰疽流注
1.用隔蒜灸法取患處。
2.用隔附子灸法取患處。
3.用隔雞子灸法取患處。
4.用隔苦瓠灸法取患處。
十二、瘰癧、痰核
1.用隔蒜灸法取患處。
2.用隔蟾灸法取患處。
3.用隔香附灸法取患處。
4.用隔商陸灸法取患處。
5.用隔葶藶餅灸法取患處。
6.用隔桃樹皮灸法取患處。
7.用隔莨菪根灸法取患處。
十三、蟲蛇蜂蠍咬蟄傷
1.用隔蒜灸法取患處。
2.用隔皂角灸法取患處。
十四、外痔
1.用隔頭垢灸法取患處。
2.用隔礬灸法取患處。
十五、瘺管
1.用隔礬灸法取患處。
2.用隔商陸灸法取患處。
十六、結胸證
用結胸灸法取神闕。
十七、疝氣
用隔白附子灸法。取神闕。

注意事項

1.選用艾炷大小要適宜。過大則先燃上部,下部不熱,後來接近隔則熱力劇增,就會起泡。
2.在灸治過程中,要經常觀察隔離物的顏色或移動隔離物,防止施灸過度,發生水泡。
3.灸的程度,以不知痛者灸到知痛;知痛灸到不痛為度。
4.灸後宜暫避風吹,或以乾毛巾覆之輕揉,促使汗孔閉合。
5.對隔物過敏者禁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