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作

間作

間作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 jiànzuò,指在同一田地上於同一生長期內,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通用符號“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間作
  • 外文名:row intercropping
  • 拼音:jian zuo
  • 類型:種植方式
  • 最早時間:公元前 1世紀
  • 相關文獻:《氾勝之書》
歷史介紹,原理,其他,

歷史介紹

中國早在公元前 1世紀西漢《氾勝之書》中已有關於瓜豆間作的記載。 公元6世紀《齊民要術》敘述了桑與綠豆或小豆間作、蔥與胡荽間作的經驗。明代以後麥豆間作、棉薯間作等已較普遍,其他作物的間作也得到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來間作面積迅速擴大,有高、矮桿作物間作和不同作物種類間作,如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綠肥作物、飼料作物的間作等多種類型;尤以玉米與豆類作物間作最為普遍,廣泛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各地。此外還有玉米與花生間作,小麥與蠶豆間作,甘蔗與花生、大豆間作;高粱與粟間作等。林糧間作中以桑樹、果樹或泡桐等與一年生作物間作較多。在印度和許多非洲國家,豆類、玉米、高粱、粟、木薯等採用間作的也較普遍

原理

間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間作形成的作物複合群體可增加對陽光的截取與吸收,減少光能的浪費;同時,兩種作物間作還可產生互補作用,如寬窄行間作或帶狀間作中的高桿作物有一定的邊行優勢、豆科與禾本科間作有利於補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但間作時不同作物之間也常存在著對陽光、水分、養分等的激烈競爭。因此對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長短稍有參差的作物進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間配置寬窄不等的種植行距,有助於提高間作效果。當前的趨勢是旱地、低產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套用間作較多。

其他

與間作相反,在一塊土地上只種一種作物的種植方式,稱為單作,其優點是便於種植和管理,便於田間作業的機械化。世界上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等多數作物以實行單作為主。中國盛行間、套作,但單作仍占較大比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