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散宗室

閒散宗室

清代,根據爵位降等和嫡庶制原則,有的宗室便無法取得爵位,於是出現了“閒散宗室”的名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閒散宗室
  • 出現時期:太宗皇太極時期
  • 人數:700餘人
  • 原則:爵位降等和嫡庶制
閒散宗室在清入關前太宗皇太極時期已經出現,到乾隆二十年(1755),已多達700餘人。隨著宗室人口不斷增加,閒散宗室的人數比例,也在迅速地擴大。
閒散宗室原來並無品銜頂戴。乾隆四十七年(1782),皇帝認為他們既“譜列銀潢,名登《玉牒》”,可因“身無職級,竟至與齊民無別”,實在有辱帝王金枝玉葉的風度,於是賞與四品頂戴和四品武職補服的榮耀。但這不等於說,就此便能做四品官、食四品俸,而且“若不知自愛”,犯了過錯,也可能被革去頂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