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古代曆法有24個
節氣,分節氣和中氣。農曆每月二氣。月初叫節氣,月中後叫中氣,“比如,
立春為正月節氣,
雨水為正月中氣。”
公曆兩個節氣的長度平均是30.5日,農曆每月只有29.5日,相差1天。因此,每月的中氣會比上個月晚1-2天。這樣下去,總會有一個月只有節氣,沒有中氣。沒有中氣的這個月被曆法規定為“閏月”,稱作“閏某月”。2006年,閏月在七月後面,就是閏七月。
一年間,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時近時遠。地球離太陽遠時,是公曆6月左右,運動慢,所以兩個中氣的間隔長,最長超過31天。按之前平均30.5天的長度算,月份中沒有中氣的可能性大,閏月可能性就大。所以閏四月、閏五月、閏六月機會多。
公曆12月左右,地球運動快,中氣間隔短,最短時只有29天多一點,比農曆一個月還短,所以1月、11月、12月這3個月沒有中氣的機率小。相對,該
閏月出現機會就少。閏12月屬於罕見閏月,也是特殊閏月。在1月至12月後的閏月帶來的“雙節日”,我國的傳統做法是“過前不過後”。根據民俗傳統,出現在閏月里的節日是不當作節日的,一般來說並沒有兩個農曆節日的說法,只過正常月份的節日,要是都過,
閏5月就要過兩次端午節,
閏8月過兩次中秋節,節日都混亂了,如果一年閏12月,那么除夕就要過30天,因為除夕過30天才到正月初一。總之,閏12月屬於特殊閏月。
史書記載
閏12月出現年份
208年,1574 年,3358年,3472年,3806年,3988年,4751年,4941年,49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