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訪同年李夷伯子真於河上子真以詩謝次韻

《閏月訪同年李夷伯子真於河上子真以詩謝次韻》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為訪友詩,首聯的散文句式,既有敘述二人交誼的作用,又真切地傳達了作者睽違十年再見朋友的感慨。中間兩聯,一說理,寫景,而景理交織,不僅以勸慰來表達作者對朋友的關心,更以“自深淺”之“自”,在主張和光同塵的同時表達了作者內心仍然堅持的拒絕世俗、高潔自守的生活態度。尾聯對首聯的回應,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則使詩篇有一個完整的敘述結構,就像作者向朋友談心,雖然談到的是很深刻的生活哲理,讀來卻很親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閏月訪同年李夷伯子真於河上子真以詩謝次韻
  • 作者:黃庭堅
  • 創作年代:宋
  • 出處《山谷集》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註解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閏月訪同年李夷伯子真於河上子真以詩謝次韻
十年不見猶如此,未覺斯人嘆滯留。
白璧明珠多按劍,濁涇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淺,風軟鳥聲相應酬。
談笑一樽非俗物,對公無地可言愁。

註解譯文

詞句注釋

①閏月:史容《山谷外集詩注》卷三詩題下引黃庭堅自註:“是歲閏正月。”李夷伯:字子真,與黃庭堅同年舉進士。
河上:此時作者在北京國子監任職,南臨黃河,故日河上。
②斯人:這人。滯留:官職的沉淪不得升遷。
③“白璧”句:謂才高為人所忌。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④“濁涇”句:謂清濁雖有別,不妨一起流。《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同流:《尚書·畢命》:“敝化奢麗,萬世同流。”
⑤俗物:《世說新語·排調》記嵇康、阮籍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到,阮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戎笑曰:“卿輩意亦復可敗邪!”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十年不見你還是這樣,沒覺得你感嘆滯留。
白壁明珠招惹人按劍相向,濁涇水和清渭水總要匯契約流。
日色晴朗花色各見深淺,和風輊軟鳥聲似在互相應酬。
杯酒談笑我們都非俗物,對著你實在不容我說憂愁。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元豐元年(1078年)閏正月。治平四年(1067年)作者與李子真同榜中進士。十一年來,李子真仕途坎坷,沉淪下僚,故人重逢,感慨良多。作者此時任國子教授,訪問了李子真。李作詩感謝,此詩即依李詩原韻作答。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直言對老友的印象,黃庭堅和子真於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同登第三甲進士第,至今已整整十年,故稱“十年不見”。“猶如此”這三個字語詞平平而含蘊豐富,既是與友人闊別重逢的總體感受,也是對他不改昔日思想品格的真實寫照,而不光指外表形貌。第二句進而揭示“猶如此”的內蘊。詩人未曾感到子真因沒升官而長吁短嘆。這就生動地刻畫了子真的秉性耿介和不阿附權貴。開首兩句仿佛脫口而出,可見二人相會時思想感情的融治。
頷聯言子真“滯留“的原因,並委婉勸導友人。這裡運用了兩個典故。“白璧明珠”本《史記・鄒陽列傳》:“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詩中比說子真的美行高材像白璧、明珠一樣瑩潔,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嫉恨,難免使人按劍而視。詩人勸說子真:您看,渾濁的涇水和澄清的渭水不是合流了?合流後清濁界線依然分明,您不妨隨和些。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憤,是山谷詩中常見的題材內容。這裡詩人一方面讚美友人的品格清高,另一方面卻又勸以隨和同流,看來是要子真稍稍收斂鋒芒,適應環境,免遭小人的暗算,等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時機,而非勸他去同流合污,沆瀣一氣,這怕也是庭堅專程造訪的用心之一。
頸聯宕開筆鋒,描寫河上相會的美景。“自深淺”和“相應酬”相對,見出詩人觀察景物的細緻和用字的精確,因為晴天百花爭艷,深與淺、明與暗的顏色對比十分強烈:而和風拂煦,群鳥鳴囀,此伏彼起,確也似我唱你和,賽比歌喉。生機盎然的初春景色,烘托出友人聚會的歡快心情。
尾聯極寫兩人談笑飲酒之樂。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云:“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此時此地,初春良辰,花香鳥語,重逢賞心,談笑歡悅,恰正四者兼併。酒以助興,自非庸俗之物,對著老友盡情而樂,哪有說愁道恨之處呢!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中委婉而懇切地對李的沉淪表示同情和慰勉,對他的高雅情操表示敬佩,同時勸李瑤採取清醒而隨和的態度,言外對官場醜惡、朝政腐敗,表示了蔑視而無望的冷漠。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仇兆鰲:“律詩以首尾為起合,三、四承上,五、六轉下,此一定章法也。”(《杜詩詳註》)
清代·文學家方東樹:“山谷之妙,起無端,結無端,大筆如橡,轉折如龍虎,掃棄一切,獨提精要之語。每每承接處,中亘萬里,不相聯屬,非尋常意計所及。”(《昭昧詹言》)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進士出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參加修撰《神宗實錄》。晚年兩次受到貶謫,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死於西南荒僻的貶所。他以詩文受知於蘇軾,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亦是江西詩派的開山大師。其詞追攀蘇軾,受蘇詞影響較深,具有豪放風格。除了詩文詞賦外,書法成就也很高。著有《山谷集》《山谷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