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俗稱“刀口疝”,發生於腹部手術之後,由於切口感染、癒合不良等因素造成腹壁切口中起主要支撐作用的肌肉腱膜組織未能良好癒合,導致切口下方的腹壁缺損形成,腹腔內的腸管和網膜等臟器或組織通過這樣的缺損突出腹腔外而形成。由於女性的腹壁肌肉強度低於男性,因此與腹股溝疝的發病情況正好相反,切口疝在女性更為常見。
切口疝的修補包括開放和腹腔鏡修補兩大類。開放切口疝修補開展較早,開放切口疝修復術根據補片位置放置的不同主要包括Onlay(肌腱膜缺損上方)、Sublay(肌腱膜缺損下方)和IPOM(腹腔內)三種。Onlay方式補片位於肌腱膜上、皮下,操作相對最容易,但產生積液、感染的幾率最高,由於補片位於缺損上方,如不關閉缺損復發機率較高,因此Onlay術式最好是在關閉缺損的前提下採用。Sublay術式從力學上較合理,復發率較低,但需要在肌腱膜下和腹膜外之間的間隙做廣泛分離,因此對腹壁的創傷大。IPOM術式將補片放在腹腔內,不需要分離太多的腹壁成分,對腹壁的創傷相對較小,但需要進入腹腔,如遇到腹腔內腸管與腹壁粘連廣泛時對腹腔的影響也較大,此外放置固定補片也較為困難。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切口疝修補術開展越來越廣泛,開放切口疝修補術從比重顯著下降,但對於一些複雜、巨大及困難的切口疝,開放手術仍然是一種選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放切口疝修補術
- 相關疾病:切口疝(俗稱刀口疝)
- 專科分類:普通外科
- 適應證:複雜、巨大的切口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