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人文·對生命的敬畏:阿爾貝特·施韋澤自述

開放人文·對生命的敬畏:阿爾貝特·施韋澤自述

《開放人文·對生命的敬畏:阿爾貝特·施韋澤自述》是2007年4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施韋澤,譯者是陳澤環。

基本介紹

  • 書名:開放人文·對生命的敬畏
  • 作者:[法]施韋澤
  • 譯者陳澤環
  • ISBN:7208066915,9787208066915
  • 頁數:315
  • 定價:32 元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4-1
  • 開本:16
  • 叢書名:開放人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對生命的敬畏:阿爾貝特·施韋澤自述》內容簡介:這是一本從幾千頁的出版物中選編而成的施韋澤自述(施韋澤的大部分自述寫於20世紀的20年代,即他46歲至57歲之間),它在邏輯上是按其經歷和發生的時間編排的。除了豐富多彩的生平資料之外,施韋澤的專業的和通俗的學術著作的介紹、關於他生活轉折點的私人信件、系列布道、來自非洲的敘述、關於歌德的第一次講話等使其自述的內容更為完整。 施韋澤自述的核心是清新、青春的,是多方面、可信和豐富的,絕不是多愁善感,而是理想主義的,同時是絕對客觀的。 在關於21世紀的民意調查中,施韋澤的名字一直列於偉大榜樣的頂端或前列。我們大家日益發現,對人道的嚮往不斷增長。這本書也許能夠有助於我們再次了解人道的偉大體現之一。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阿爾貝特·施韋澤(Schweitzer.A.) 譯者:陳澤環
阿爾貝特·施韋澤,1875年出生於法國上阿爾薩斯,青年時代多才多藝,不僅是神學博士和哲學博士,而且還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管風琴演奏家的和巴赫音樂的研究家。38歲時獲醫學博士,取得醫生執照,1913年攜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蘭巴雷內(現在屬於加彭),在那裡創建了自己的診所,義務為當地居民治病,六十年如一日,歷盡艱辛,直到1965年逝世。1952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愛因斯坦這樣評價他:在20世紀西方世界,施韋澤是唯一能與甘地相比的具有國際性道德影響的人物。

圖書目錄

中文版前言:
論阿爾貝特·施韋澤的人格特徵
導言
一、 青少年時代(1875-1893)
京斯巴赫
米爾豪森
冷靜的理想主義
二、 學術、布道、藝術(1893-1913)
大學歲月
耶穌、巴赫和管風琴製作
三、 面向非洲(1904-1913)
決定
“……與疲勞作鬥爭”
四、 叢林診所(1913-1917)
白人“巫師”
“兄長”的觀念
敬畏生命
五、 放棄和鼓舞(1917-1923)
回到故鄉的山谷
偉大的自白
來自瑞典的召喚
六、 蘭巴雷內的新開端(1924-1927)
首批助手的到來
饑荒
勇敢的決定
七、 擴建和加固(1927-1939)
歌德的保羅
信賴精神和思想
“……終於結束了”
八、 高齡的重負(1939-1965)
蘭巴雷內成為戰鬥區域
“田園風光”的核戰爭
中文版前言:
論阿爾貝特·施韋澤的確格特徵
導言
一、青少年時代(1875-1893)
京斯巴赫
米爾豪森
冷靜的理想主義
二、學術、布道、藝術(1893-1913)
大學歲月
耶穌、巴赫和管風琴製作
三、面向非洲(1904-1913)
決定
“……與疲勞作鬥爭”
四、叢林診所(1913-1917)
白人“巫師”
“兄長”的觀念
敬畏生命
五、放棄和鼓舞(1917-1923)
回到故鄉的山谷
偉大的自白
來自瑞典的召喚
六、蘭巴雷內的新開端(1924-1927)
首批助手的到來
饑荒
勇敢的決定
七、擴建和加固(1927-1939)
歌德的保羅
信賴精神和思想
“……終於結束了”
八、高齡的重負(1939-1965)
蘭巴雷內成為戰鬥區域
“田園風光”的核戰爭
“……我屬於你們”
阿爾貝特·施韋澤年表
資料來源
譯者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