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羅宣言

門羅宣言

1823年12月2日,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向國會提出了由約翰·昆西·亞當斯擬定的國情咨文,咨文中有關外交方面的主要內容被稱為“門羅宣言”,即後來被稱之為“門羅主義”。其內容大致可歸納為三個基本原則:即“反對歐洲國家再在美洲奪取殖民地”原則、“不干涉”原則和“美洲體系”原則。

門羅宣言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個基本原則。門羅宣言宣傳了反對歐洲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思想,在客觀上支持了拉丁美洲各國獨立,阻止了英國法國俄國列強在美洲擴張政治、經濟勢力和建立新殖民地的野心,具有一定進步意義。

但是門羅宣言打著“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幌子,實際上是美國企圖建立它在美洲地區統治並且與歐洲列強爭霸的宣言。隨著美國歷史的發展,曾經起過進步作用的門羅宣言成為美國在美洲進行侵略擴張的工具。美國在門羅主義的旗號下,在美洲進行瘋狂的領土擴張。19世紀30年代—40年代,美國從墨西哥奪取了德克薩斯;1842—1844年,美國把英國排擠出俄勒岡;1846—1848年,美國波爾克總統發動侵略墨西哥的戰爭,掠奪了墨西哥全部領土的一半以上。

1819—1853年,美國在北美大陸通過掠奪、兼併、廉價購買等方式,擴大領土達到130萬平方英里,大約為1819年以前美國國土總面積的80%,包括今天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猶他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6個洲的大片土地。到19世紀中葉前,美國領土已經由沿著大西洋13洲的狹長地帶,一直擴展到太平洋沿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羅宣言
  • 外文名:Monroe declaration
  • 時間:1823年12月2日
  • 國家:美國
  • 提出詹姆斯·門羅
  • 基本原則1:反歐洲國家在美洲奪取殖民地原則
  • 基本原則2:不干涉原則和美洲體系原則
門羅宣言簡介,經濟狀況,神聖同盟,門羅主義,

門羅宣言簡介

1823年12月2日,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向國會提出了由約翰·昆西·亞當斯擬定的國情咨文,咨文中有關外交方面的主要內容被稱為“門羅宣言”,即後來被稱之為“門羅主義”。其內容大致可歸納為三個基本原則:即“反對歐洲國家再在美洲奪取殖民地”原則、“不干涉”原則和“美洲體系”原則。
《門羅宣言》成為美國用來反對美洲以外的國家干涉美洲事務的工具,阻止和進一步排斥歐洲列強勢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響,使美洲和歐洲“脫離接觸”,從而為美國在西半球的擴張掃清道路。

經濟狀況

美國具有悠久的共和主義傳統。這種共和主義民族精神深刻地影響著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是門羅宣言產生的思想來源以及內在動力。
早在北美殖民地時期,各州都具有較濃厚的民主精神。在北美獨立戰爭時期,各州相繼制定了各自的憲法並建立起具有共和色彩的新的州憲法和新政府。新的州憲法體現了主權在民原則, 政府權力掌握在多數人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為公眾謀利益, 美國的共和政體實際上已經確立下來。
1787 年美國制憲會議通過了《聯邦憲法》,它規定“合眾國保證聯邦中的每一州皆為共和政體”。這樣,美國憲法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政體。
建國後,以傑斐遜為首的民主派更是共和主義的維護者。他反對奴隸制度,反對貴族門第特權,反對暴政,主張限制權力,維護人民的革命的權利及人民的民主權力,以及重視教育的作用等等。傑斐遜的民主思想在獨立戰爭中,在戰後年代裡以及他擔任總統期間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國政治和社會經濟的民主化。同時,他為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傳統奠定了基礎,對於美國人民爭取政治民主即社會進步的鬥爭是有利的。
經過第二次反英戰爭的勝利,維護了美利堅民族的團結和統一,保衛了民主成果,激發了美國人民的國家主義,規定了今後十年美國政治的方向。美國在同歐洲列強進行外交鬥爭、闡明自己的立場時, 首先強調的是“原則”、“政體”不同, 即歐、美分屬君主制共和制兩種不同的政治體制,這正是共和主義傳統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具體體現,是門羅宣言產生的思想根源。
從當時美國經濟角度上分析,從獨立到1815年,美國經濟生活中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使北美成為獨立的貿易區;確立了由商業資本主義向工業資本主義轉變的基本路線;為了應付拿破崙的封鎖,美國採取了反封鎖政策,打破了大西洋原有的貿易格局,美國人把更多的商業資本投入國內製造業,逐漸走上了沒有革命的“工業革命”的道路。以上措施都有助於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在第二次反英戰爭勝利後,1818年—1819年美國經濟的嚴重不景氣,使美國的航運業和對外貿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20世紀20年代,美國南部棉花種植業和北部紡織工業的很大發展,也要求尋找海外市場。拉丁美洲是一個廣闊的新的自由市場,又是美國賺取金銀以平衡國際貿易的主要來源,所以加強向拉丁美洲進行貿易擴張的呼聲不斷高漲。
與此同時,美國和西班牙關於佛羅里達問題的爭執,已因1821年西班牙批准兩國締結和約而最後解決,這使美國在對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政策考慮上,對西班牙不再有後顧之憂。
從外交上看,在美國建國初期,由於國力不強, 美國一直執行孤立主義政策。而隨著四十多年的經濟發展,美國國力增強,門羅宣言的發表則是孤立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民主共和政體對美國這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壯大發揮著一種潛在無形的影響。門羅宣言的提出是美國經濟實力崛起和民族擴張意識的一次展示。

神聖同盟

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蓬勃發展,西班牙在歐洲“神聖同盟”支持下,妄圖恢復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英國和“神聖同盟”各國也積極插手拉丁美洲。門羅藉口防止歐洲各國干涉拉丁美洲事務,發表了這個咨文。咨文中宣稱:“同盟各國把它們的政治制度擴張到美洲的任何地方而不危害我們的和平與幸福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人會相信我們南方各兄弟國家的人民,如果不加援助,能夠建立他們心愿的政治制度,所以讓我們坐視歐洲列強對他們進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過問,也同樣是不可能的。”並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門羅的這個外交政策,主要是制止歐洲列強對拉丁美洲的侵略,使拉丁美洲各國的獨立得到鞏固。但也應該看到,這個宣言也是為美國侵略拉丁美洲製造藉口的。它為以後美國在“援助”的幌子下,控制和掠奪拉丁美洲樹了塊擋箭牌,成為美國在拉丁美洲建立“後院”的工具。

門羅主義

拉丁美洲國家正在進行獨立的時候,美國已經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1822~1823年,當歐洲“神聖同盟”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時,美國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咨文,宣稱:“今後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他又稱,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幹預美洲的事務。這項咨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宣言”。它包含的原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主義”。門羅主義的含義主要有三個:(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這一原則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分擴張;(2)要求歐洲不干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條;(3)保證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門羅主義在當時未產生多少影響,因為英國在拉美的影響要大大超過美國。19世紀40年代以後,美國又重新提起門羅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