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家村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鹽鹽窩鎮西南,屬於利津縣鹽窩鎮管轄,截至2006年,全村共有345戶,總人口1156人。門家村現有耕地2568.5畝,還有淡水及灘涂等資源共有1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門家村
- 地理位置: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鹽鹽窩鎮西南
- 人口:1156人
- 人均純收入:達到4200元
- 戶數:345戶
基本概況,歷史沿革,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近年來,該村發展以棉花種植為主導產業,已達到50萬公斤的生產規模,人均純收入達到4200元,同比增長8%。經過幾年的努力,新遷了村莊,修建了2公里的柏油路。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獲得多項榮譽。2006年,被鎮府評為社會綜合治理先進村等。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代王鎮門家村
1952年,在距臨潼城區東15公里的戲河西側,當地農民撈出一具刻有“趙大夫藺相如之墓”的石碑,碑文載明系清代著名考古學家、陝西巡撫畢浣亦所豎。後被保存於戲河國小,“文化大革命”時被毀壞。
該墓占地6600平方米,高15米,呈方座隆頂的古冢,為戰國時趙國名相藺相如之墓。
關於藺相如墓地,歷來眾說紛紜。有說“相如墓在渭南縣北,新市里有藺村”。也有人稱:“藺相如墓在邯鄲西南六里”。或說“相如墓在馬嵬道上”。《陝西通志》載:“藺相如墓,在戲水西岸”。
根據史料與發現的碑石考證分析,後一種說法與發現的文物石碑相印證,可謂確屬無疑。
《史記.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惠文王時,趙得“和氏璧”,秦昭王聞訊致書趙王,願以15城換壁。藺相如奉命懷壁出使秦國,秦王侍強,無意給城,反有奪壁之意。相如當庭據理力爭,使其跟隨者懷壁離秦,終於“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告訴趙王願修好會盟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藺相如隨侍趙王赴會,面斥強秦,不辱使命,因功被趙王封為上卿,位居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欲辱之,但藺相如為了國家大局多次相讓,使廉頗深受感動,自覺登門謝罪,二人遂成“刎頸之交”,被後人傳為佳話。
據臨潼民間傳說:藺相如為驪山腳下戲水西(今臨潼代王街辦門家村)人,他年老時回家探親,向趙王報告秦川的富饒。趙王便令太子與其同往。在游驪山時,太子不幸病死,相如將其葬於龍骨堆(在今土橋鄉)。趙王得訊,誤認為相如圖謀不軌,害死太子,便派人殺了相如,去頭挖心,葬於驪山。其家鄉的人們為紀念藺相如,便把“藺”字的“艹”頭和中間的“佳”字去掉,改姓為“門”了。
該墓占地6600平方米,高15米,呈方座隆頂的古冢,為戰國時趙國名相藺相如之墓。
關於藺相如墓地,歷來眾說紛紜。有說“相如墓在渭南縣北,新市里有藺村”。也有人稱:“藺相如墓在邯鄲西南六里”。或說“相如墓在馬嵬道上”。《陝西通志》載:“藺相如墓,在戲水西岸”。
根據史料與發現的碑石考證分析,後一種說法與發現的文物石碑相印證,可謂確屬無疑。
《史記.藺相如列傳》記載::“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惠文王時,趙得“和氏璧”,秦昭王聞訊致書趙王,願以15城換壁。藺相如奉命懷壁出使秦國,秦王侍強,無意給城,反有奪壁之意。相如當庭據理力爭,使其跟隨者懷壁離秦,終於“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告訴趙王願修好會盟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藺相如隨侍趙王赴會,面斥強秦,不辱使命,因功被趙王封為上卿,位居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欲辱之,但藺相如為了國家大局多次相讓,使廉頗深受感動,自覺登門謝罪,二人遂成“刎頸之交”,被後人傳為佳話。
據臨潼民間傳說:藺相如為驪山腳下戲水西(今臨潼代王街辦門家村)人,他年老時回家探親,向趙王報告秦川的富饒。趙王便令太子與其同往。在游驪山時,太子不幸病死,相如將其葬於龍骨堆(在今土橋鄉)。趙王得訊,誤認為相如圖謀不軌,害死太子,便派人殺了相如,去頭挖心,葬於驪山。其家鄉的人們為紀念藺相如,便把“藺”字的“艹”頭和中間的“佳”字去掉,改姓為“門”了。
歷史沿革
門家,鹽窩鎮轄村,在縣境南部,南距利津縣城15.8公里,據傳,明朝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年),站國渠由無棣縣門家道口遷此落居,形成村落,得名門家,屬利津縣。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宮家黃河決口,村莊被沖毀淤漫,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堵複決口,居民重返原址建村。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扈家灘黃河決口沖毀村落,淤積成沙土地,災後村莊恢復重建,一九五八年因建候王水庫,居民遷至東洋江村,該村廢,同年十一月改屬霑化縣,一九五九年水庫停建,居民返回建村,一九六一年十月復歸利津縣至今,設門家村民委員會管理,村西側公路通利津城及縣內各鄉鎮。
地圖信息
地址:東營市利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