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鬯(chàng)出自一本描述中國傳統秘術—茅山道術的小說《茅山後裔》。
基本介紹
- 書名:長鬯
- 作者:大力金剛掌
- 類別:小說
- 出處:《茅山後裔》
作者: 大力金剛掌。出現章節:傳國寶璽 第三部 巴山藏寶洞 第三十五章 釋艮陣 中
所謂長鬯,是朱棣在位時朝鮮進貢大明朝廷的“鎮墓之寶”。
公元1409年,明成祖朱棣下令始建十三陵,其中第一座陵墓便是給自己的“長陵”。訊息傳到高麗,當時朝鮮的李朝世宗李芳遠便想藉機向朱棣獻點殷勤,但又捨不得花錢,送點土特產吧,又跟人家修墓沒什麼關係,正在眼看錯過機會時,幾個採藥的山民在白頭山(長白山朝鮮境內稱白頭山)發現一塊怪石,相傳“撫者即恙,寒而刺骨,久瞿尚若摎魂之辵(chuò),不得安寢也”,意思是說,摸(這個東西)的人便會生病,(東西表面)寒冷透骨,就算(仔細)盯久了都會感覺魂魄要被吸走一樣,連睡覺都不安穩。
這個東西出土後,一個叫崔智興的風水先生曾經直接向李芳遠上書,指出此物乃不祥之兆,應當把碰過他的人一併處死,並將此物以“玄土(泰山正陽之位的巨石研磨成的粉末)”裹之,深埋於白頭山正陽之位,起初李芳遠確實有些猶豫,但正在這時訊息傳到了大明朝,當時大明的禮部右侍郎薛瑄,精研宿土教精髓,知道這是一塊上古傳說中的鎮墓法寶,名曰“長鬯”,鬯特指祭祀用的酒樽,也指毒酒,所謂的長鬯,是一種在山脈至陰之脈上存匿千萬年的古代動物化石,這種東西能夠確實能夠吸引靈魂惡鬼於其中,效果要比死玉好數倍,而且具有一個死玉所不具備的特性,就是對陽氣十分敏感,一旦接觸陽氣,便立即會將寄於其中的惡鬼釋放出來,所以這東西可以說是王墓中的“保險絲”,若有闖陵者不慎觸之,便很有可能著道。
公元1410年,在薛瑄的建議下,朱棣降旨向朝鮮索要這塊長鬯,李芳遠聽到這個訊息大喜過望,立即以妖言惑眾的藉口將崔智興問斬,然後屁顛屁顛的把長鬯送給了大明朝,但為什麼這塊長鬯此時會在這裡,便不得而知了,至於那個世宗國王李芳遠,在朱棣死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422忽然暴斃,不知是巧合,還是與崔智興所說的“不祥”有什麼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