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裂胡頹子,拉丁文名:Elaeagnus longiloba C. Y. Chang. ,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常綠直立灌木,具短刺,刺長7毫米,纖細;幼枝灰黃色,圓柱形,密被鱗片,老枝鱗片脫落,深黑色,有縱條紋。葉羊皮紙質,倒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窄楔形,全緣,上面乾燥後褐色或黑褐色,下面淡灰白色,密被細小白色鱗片,花柱直立,幾無毛或微被星狀短柔毛,超過雄蕊;花盤不甚明顯,略被短絨毛。果實未見。花期9-11月。為胡頹子科胡頹子屬下的一個種。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長裂胡頹子拉丁學名:Elaeagnus longiloba C. Y. Chang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亞綱:原始花被亞綱目:桃金孃目科:胡頹子科屬:胡頹子屬分布區域:中國貴州西部組:常綠組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本種提示,物種現狀, 形態特徵長裂胡頹子為常綠直立灌木,具短刺,刺長7毫米,纖細;幼枝灰黃色,圓柱形,密被鱗片,老枝鱗片脫落,深黑色,有縱條紋。葉羊皮紙質,倒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5-7.5厘米,中部或中部以上最寬,寬2-3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窄楔形,全緣,上面乾燥後褐色或黑褐色,下面淡灰白色,密被細小白色鱗片,側脈5-6對,與中脈開展成45度的角,上面明顯而不凸起,下面顯著凸起;葉柄纖細,淡褐色,長6-10毫米。長裂胡頹子長裂胡頹子花白色,密被銀白色鱗片,常1-3花生於葉腋短小枝上,花枝淡白色,長2-3毫米;花梗長4毫米,褐色;萼筒圓筒形,長6毫米,裂片下寬2毫米,向下微窄狹,在子房上驟收縮,裂片窄三角形,長4毫米,頂端漸尖,內面疏生星狀短柔毛,包圍子房的萼管卵狀橢圓形,長3毫米;雄蕊的花絲極短,花葯長橢圓形,長約1毫米;花柱直立,幾無毛或微被星狀短柔毛,超過雄蕊;花盤不甚明顯,略被短絨毛。果實未見。花期9-11月。生長習性長裂胡頹子習性描述不詳。地理分布長裂胡頹子產中國貴州西部;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畢節。本種提示長裂胡頹子與披針葉胡頹子E. lanceolata Warb.相近,區別在於本種的葉片為倒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側脈5-6對;花萼裂片窄三角形,漸尖,長達4毫米而不同。物種現狀為我國瀕危植物物種,已納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序號中文學名拉丁學名1508長裂胡頹子Elaeagnus longiloba參見《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