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明洪武二年設立。
官名。明洪武二年設立。
初名“河間、長蘆都轉運鹽使”,簡稱“運司”。明初置北平河間鹽運司,後改稱河間長蘆。運司駐河間府滄州之長蘆鎮(今河北滄州市),清康熙十六年(1677)運司移駐...
長蘆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天津鼓樓東倉門口內。其所屬機構有豐財場、蘆台場、石碑場公署。民國十四年(1925)裁。 ...
長蘆都轉鹽運使,鹽務管理機構。原駐滄州(今屬河北),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移駐天津。元初設河間鹽運司,泰定二年(1325)改為大都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迄明又...
長蘆鹽場是我國三大鹽場之一,也是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位於渤海岸,產量約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由長蘆漢沽鹽場、長蘆海晶集團、長蘆大清河鹽場、長蘆...
以父蔭受職,三遷至刑部主事,出知辰州府,任職長蘆鹽運使,累官至太僕少卿。幼秉奇慧,博覽強記,宿通內外典。歷從紫柏、密藏、散木等諸公游,又聞禪法於竹堂...
張鎮芳(1863—1933),字馨庵,河南項城閻樓人,乃袁世凱兄嫂之弟。清光緒進士。歷任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隸總督等職。民國成立後,任河南都督兼...
同治二年(1863年)任廣東惠州知府,次年任廣州知府。同治六年(1867年)8月任長蘆鹽運使,11月署廣東按察使。同治八年(1869年)升江寧布政使,光緒三年(1877年)擢升...
東陵、西陵之祭,每年供用磚鹽一千五百零八斤。光祿寺行祭所用磚鹽,由長蘆鹽運使每年解送磚鹽三千三百斤, 存儲於光祿寺掌醢署鹽庫備用。[1] ...
,字士周,一字耜州,清同治十二年(1873)進士,歷任長蘆鹽運使、直隸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曾孫:季厚鎔(1877-1944),近代書法家。曾孫:季厚燾(1865-1948),近代畫家。...
三大鹽場分別是長蘆鹽場,布袋鹽場,鶯歌海鹽場。長蘆鹽場位於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布袋鹽場在台灣島西南沿海,鶯歌海鹽場位於海南樂東西南海濱,主要生產食用鹽、工業...
鹽業銀行由袁世凱表弟、張伯駒之父、久任長蘆鹽運使的張鎮芳創辦。天津鹽業銀行開業時,本市八大家中的楊、黃、石、卞等家為其股東,踴躍“堆花”,裝倉存款達兩...
巡鹽御史巡鹽御史,明清兩代官名。明代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中,有專管巡視鹽務的,稱巡鹽御吏,兩淮一人、兩浙一人、長蘆一人、河東一人。清沿明制,康熙三十年...
鹽業銀行由袁世凱表弟、張伯駒之父、久任長蘆鹽運使的張鎮芳創辦。天津鹽業銀行開業時,本市八大家中的楊、黃、石、卞等家為其股東,踴躍“堆花”,裝倉存款達兩...
曾充長蘆鹽運使等職。1912年任兩淮鹽運使。次年調北洋政府鹽務籌備處處長,旋改財政次長,併兼鹽務署署長、鹽務稽查總所總辦。1917年協助段祺瑞對張勛復辟的討伐...
同治十二年進士,任長蘆鹽運使、直隸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為從二品官員,亦有政績。清光緒十二年(1886),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季邦楨、原津海關道周馥、天津道萬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