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肢龍蜥
- 拉丁學名:Japalura andersoniana
- 外文名:Long-limb Japalure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爬行綱
- 目:有鱗目
- 科:鬣蜥科
- 屬:龍蜥屬
- 亞目:蜥蜴亞目
長肢攀蜥一般指本詞條
長肢龍蜥,鬣蜥科龍蜥屬物種,鼓膜被鱗,具喉褶; 頸鬣位於1條波狀的皮膚褶上,其高度為眼眶直徑之半; 背鬣為1條鋸齒狀脊。長肢龍蜥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形態特徵 體側扁;頭體長約75mm,尾長100mm。頭較窄長,吻端鈍圓,略超出下頜;吻棱與上睫嵴相連續形成明...
長肢攀蜥J. andersoniana,大攀蜥J. major,達斯攀蜥J. dasi,箭鱗攀蜥J. sagittifera和變色攀蜥J. variegata,其中攀蜥屬模式種為變色攀蜥,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和不丹。我國記錄分布有攀蜥屬2種,包括長肢攀蜥和三棱攀蜥,分布於西藏自治區南部,而原先記錄的喜山攀蜥是三棱攀蜥的誤定。
中文學名:昆明攀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鬣蜥科 中文屬名:攀蜥屬 中文俗名:昆明龍蜥 拉丁文名:Japalura varcoae 英文名:Kunming japalur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oulenger,1918 形態特徵 頭長大於頭寬,頭背平斜;吻鈍圓,吻鱗寬為長的兩倍半;鼻鱗與吻鱗相隔一枚小鱗片;鼻孔大而圓,鼻鱗多角形;...
俗名別名:巴塘攀蜥、快步麻蜥 英 文 名: Jpalura batangensis 地理分布:四川巴塘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食 性 :各種小形昆蟲及其幼蟲。 食物 巴塘龍蜥(新種)與草綠攀蜥相似,但又與後者有顯著差別:頸側褶下具有發達的小腔,體背具7-9條連續或不連續橫紋,雄性體背兩側各有一條灰白色縱紋,體側大棱鱗多...
中文屬名:攀蜥屬 中文俗名:短肢龍蜥 拉丁文名:Japalura brevipes 拉丁文目名: LACERTILIA 拉丁文科名: Agamidae 拉丁文屬名: Japalura 英文名:Short-legged japalur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Gressitt,1936 形態 過去一直被認為是黃口攀蜥,直到1989年才依據形態與染色體特徵被發表為新種。為一種綠色的攀木蜥蜴...
宜蘭龍蜥,俗名宜蘭攀蜥,為蜥蜴目、鬣蜥科的一種,主要分布在我國宜蘭。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動物介紹 宜蘭龍蜥 中文學名:宜蘭龍蜥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Ota,...
麗紋攀蜥,分類厘定後應改稱為麗紋龍蜥,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地區,如雲南,四川,重慶及湖北。該物種雌雄性二態明顯,雄性頸鬣發達,背部綠色縱紋邊界清晰規則,尾根較雌性膨大;而雌性頸鬣較弱,背部綠色縱紋間有明顯深色橫紋,綠色縱紋邊界不清晰,且尾根部較細。作為寵物市場上最常見的國產蜥蜴物種,加之沒...
三棱攀蜥 三棱攀蜥(學名:Japalura tricarinata)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鬣蜥科攀蜥屬的動物。三棱攀蜥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喜山攀蜥,所有鱗片均具棱;前面的上睫鱗不增大成角狀附屬物;8枚上唇鱗;軀幹兩側有許多與背面最大鱗片等大的大鱗片。我國特有種。采於四川宜賓。基本資料 中文俗名:喜山龍蜥 拉丁文名:Japalura kumaonensis 英文名:Kumaon japalure,Himalayan japalur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Annandale,1907 物種特徵 地理分布:西藏...
矢狀攀蜥 矢狀攀蜥(學名:Japalura sagittifera)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鬣蜥科攀蜥屬的動物。
混鱗蜥 混鱗蜥(學名:Japalura austeniana)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鬣蜥科攀蜥屬的動物。
雲南龍蜥,Japalura yunnanensis Anderson,1879,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鬣蜥科,龍蜥屬的一種動物 。體稍側扁。外形上比較明顯的特徵是,在眼眶和頸背鬣起點之間有一突出的由鱗片組成的結節;眼下後方有一黑紋達口角處。形態特徵 雲南龍蜥骨膜背鱗,有喉褶;鼻鱗與吻鱗間相隔1枚小鱗,鼻鱗與第一...
溪頭攀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文學名:溪頭攀蜥(新種)英文名:Maki'sjapalur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Ota,1989
鬃獅蜥(學名:Pogona vitticeps)是 鬣蜥科、鬃獅蜥屬爬行動物。鬃獅蜥的身體粗而扁平,在背部及頸背上覆蓋滿了棘狀鱗片,體側的刺有規律的排列至前肢的前方。體色一般以黃色、褐色、紅棕色為主,具有明顯的深色斑點。成年的鬃獅蜥體長約20厘米,幾乎和尾長相等。遭受威脅時會以張開嘴以及將帶刺的咽喉充氣膨大...
行為 眼斑巨蜥在澳洲很難見到的,且會逃避人類。眼斑巨蜥很多時會只以後肢及尾巴來支撐身體,幫助觀察周圍環境。它們跑得很快,可以四肢或只以後肢奔跑。食性 眼斑巨蜥一般都會主動覓食,但也會等候接近動物。它們的獵物包括同種的爬蟲類、鳥類、鳥蛋、哺乳動物。大型的眼斑巨蜥能夠攻擊較大型的獵物,如紅袋鼠。
草綠龍蜥(學名:Japalura flaviceps)是鬣蜥科、龍蜥屬爬行動物。全長約20餘厘米,尾極長,約占全長的2/3。全體被有鱗片。吻鈍圓,吻長為眼徑的1.5倍;鼻孔在鼻鱗的中央;有鼓膜,鼓膜處覆有小鱗;眼瞼發達,能動,瞳孔圓形。體色多變異,常見者為草綠色或棕綠色;腹面白色。指、趾側扁,各5,指、...
溪頭龍蜥(學名:Japalura makii)為鬣蜥科龍蜥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台灣島等地,其標本採集自針葉林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500至15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南投。形態特徵 體側扁,頭體長63~78毫米,尾長約2倍於頭體長。吻尖,端部圓。鼓膜被鱗;頭部的背面及側面覆有擴大的不規則排列的具棱鱗片。...
琉球龍蜥台北亞種,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Ota,1991,是一種鬣蜥科、龍蜥屬的動物。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體背基色暗灰褐色;頭側有一條較寬的暗褐色縱紋始自鼻孔、穿過眼向後達鼓膜部;體側有一條淺色縱紋自腋上方達後肢基部上方,縱紋上緣呈顯著的波紋狀或鋸齒狀;口腔內頰齶區黏膜亮黃色。 形態 ...
米倉山龍蜥米倉山龍蜥(學名:Japalura micangshanensis)為鬣蜥科龍蜥屬的爬行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陝西等地,其標本採集自山坡草叢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700至75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陝西寧強。形態特徵 體色變異較大,全長可達約30厘米。全身灰褐色並有黑斑,雄性在身體二側有黃色帶,雌性體背有時呈...
身體兩側長有寬闊的翼膜,使其能在樹木之間騰空滑翔;雄性帶有喉扇,背部和翼膜帶有黑點;雌性喉扇較小或不長有喉扇,身體帶有橫向條紋。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這是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
帝摩爾花點巨蜥是有鱗目巨蜥科動物,喜歡潮濕環境,通常居住於水邊與樹木林立的各種環境,有時也會在城市近郊出沒。是爬樹高手,一旦遇到危險,會繞著樹幹呈螺旋狀快速攀上樹頂,以魚、爬蟲、蝸牛、小型哺乳動物、腐肉、其他動物的卵或青蛙為食,甚至會捕食同種的幼蜥。本種巨蜥有領域性行為,在發情的時候雄性...
另外白喉巨蜥是繼尼羅河巨蜥【華麗巨蜥(已獨立)】後的非洲第二大巨蜥(長度) 白喉巨蜥可以達到兩米長(6、7英寸),尾巴與身體的長度相等,通常成年的標本餵0.85-1.5米。與其他巨蜥截然不同的是 它的脖子與頭得長度是相同的,白喉巨蜥的鼻子頂端凸起如同一個方形的盒子(形容頭部很鈍),分叉的舌頭呈現...
雷公蜥,生活在海拔較低的地區,活動于山地、平原和丘陵一帶在灌木叢或稀疏樹林下較多。捕食蜘蛛、各種昆蟲及其幼蟲。4月下旬至9月產卵、每產6-9枚,卵橢圓形,黃白色。“雷公蜥”是“馬鬃蛇”的同義詞。【名稱】馬鬃蛇 【拼音】 Mǎ Zōnɡ Shé 【來源】有鱗目飛蜥科琉球攀蜥Japalura polygonata (Hall.)...
宜賓龍蜥(學名:Japalura grahami)是鬣蜥科、龍蜥屬動物。鼓膜被鱗;眶上疣鱗形成橫脊,眼眶後方疣鱗半月形,體側大疣鱗排成橫行。頸鬣由6枚擴大而側扁的鱗片組成;上下唇鱗均為7-9枚;背部棱鱗形成六條橫帶。酒精浸制標本背面灰褐色,具暗色大橫斑,枕部及體背具淺色窄橫紋。宜賓龍蜥僅在中國四川省宜...
鬣蜥科 飛蜥屬(88)裸耳飛蜥(88)斑飛蜥(88)喉褶蜥屬(90)喉褶蜥(90)蠟皮蜥屬(90)蠟皮蜥(90)長鬣蜥屬(92)長鬣蜥(92)岩蜥屬(92)拉薩岩蜥(92)吳氏岩蜥(94)副岩蜥屬(94)新疆岩蜥(94)攀蜥屬(96)長肢攀蜥(96)三棱攀蜥(96)龍蜥屬(96)草綠龍蜥(96)麗紋龍蜥(98)台灣龍蜥(98)裸耳龍蜥(98)...
中國石龍子是蜥蜴目石龍子科石龍子屬爬行動物,又名有山龍子、四腳蛇、中國石龍蜥、豬婆蛇、石龍子、石龍蜥、山彈、泉龍。周身被有覆瓦狀排列的細鱗,鱗片質薄而光滑;吻端圓凸;鼻孔1對,眼分列於頭部兩側;舌短,稍分叉;四肢發達,尾細長,末端尖銳。體背黃銅色,有金屬光澤,鱗片周圍淡灰色,略現網狀斑紋。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的蜥蜴在台灣是不太受到注意的動物,除了藍舌蜥比較常見之外,多數的種類都難得一見。石龍子與蜥蜴在外型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石龍子介於蜥蜴和蛇之間,身體狹長流線,前後肢間的距離較長而四肢較短小·生活習性 火焰石龍子與一般石龍子一樣。經常鑽入石塊或枯木下的土中棲息。所以全身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