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倉山龍蜥米倉山龍蜥(學名:Japalura micangshanensis)為鬣蜥科龍蜥屬的爬行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陝西等地,其標本採集自山坡草叢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700至75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陝西寧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米倉山龍蜥
- 別稱:米倉山攀蜥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介紹,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保護級別,飼養,
介紹
·物種分類:爬行類→蜥蜴目→鬣蜥科→龍蜥屬
·拉 丁 名:Japalura kumaonensis
·英 文 名:Himalayan Japalure
·屬中文名:龍蜥屬
·國內分布:陝西寧強
·生 境:生活于海拔700到750m的山區林間空地草叢中
米倉山龍蜥(學名:Japalura micangshanensis)為鬣蜥科龍蜥屬的爬行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陝西等地,其標本採集自山坡草叢中。
形態特徵
體色變異較大,全長可達約30厘米。全身灰褐色並有黑斑,雄性在身體二側有黃色帶,雌性體背有時呈棕色,能在不同的光照強度下改變體色。體背在光照下一般為淡黃綠色、淡棕橄欖綠色或棕綠色,在暗處為棕色或暗棕色;頭頂部通常有暗棕色或黑色的網紋,有時有2條窄斑在兩眼間橫過;眼下及頰區為白色,軀幹部有許多白斑或多或少排列成橫行、半圓形或“山”字形。
體小中型,略側扁。全長200~300毫米;尾極長,超過體長的2倍。吻鈍圓;鼻孔位於鼻鱗的中央;鼓膜處被小鱗,鼓膜不顯;頭被鱗片大小不等,無橫向的喉褶;脊部自頸起有1行鬣鱗,鬣鱗向後逐漸減小,至尾中部不顯;尾下基部鱗片大於腹鱗。通身鱗片均起棱。
體小中型,略側扁。全長200~300毫米;尾極長,超過體長的2倍。吻鈍圓;鼻孔位於鼻鱗的中央;鼓膜處被小鱗,鼓膜不顯;頭被鱗片大小不等,無橫向的喉褶;脊部自頸起有1行鬣鱗,鬣鱗向後逐漸減小,至尾中部不顯;尾下基部鱗片大於腹鱗。通身鱗片均起棱。
生活習性
生活于海拔700m的山區林間空地草叢中。主要生活在樹上。常在農田、草叢、水稻田、灌木叢、松樹和竹叢等叢林地區活動。常棲息在樹幹上,有領域性。以蜚蠊、螞蟻等昆蟲為食。4~9月為主要活動季節,其餘時間進行冬眠。天敵包括蛇類和鳥類,也棲居在石隙的洞穴中。每年4~9月繁殖,產3~6枚卵,白色,革質。捕食蝴蝶、蟾蜍、蝌蚪、小而軟的昆蟲、昆蟲的幼蟲及植物種子。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