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絲裂腹魚

長絲裂腹魚

長絲裂腹魚,學名:Schizothorax dolichonema (Herzenstein, 1889),為鯉科裂腹魚屬的一種魚類。體延長,稍側扁,吻略圓鈍。口下位,近似一橫裂;下唇完整,呈長條形或新月形,表面有乳突;唇後溝連續;下頜前緣具有銳利的角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絲裂腹魚
  • 拉丁學名:Schizothorax dolichonema (Herzenstein, 1889)
  • 別稱:緬魚、甲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鯉科
  • 亞科:裂腹魚亞科
  • :裂腹魚族
  • :裂腹魚屬
  • :長絲裂腹魚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地區,繁殖習性,

形態特徵

背鰭條3,8;臀鰭條2,5;胸鰭條1,17-19;腹鰭條1,8-10。側線鱗92[(23-33)/15-25-V]105。下咽齒3行,2·3·5-5·3·2。鰓耙外側19-25,內側24-34。脊椎骨43-44。體長為體高的3.4-5.2倍,為頭長的3.8-4.9倍,為尾柄長的4.8-5.8倍。頭長為頭高的1.4-1.6倍,為頭寬的1.7-1.9倍,為吻長的2.5-3.2倍,為眼間距的2.3-3.3倍,為眼徑的4.3-6.7倍,為口寬的2.4-3.3倍,為前須長的2.5-5.1倍,為後須長的2.5-4.9倍,為背鰭刺長的1.1倍。口寬為口長的1.8(在小個體)-3.6(在大個體)倍。
體延長,稍側扁,吻略圓鈍。口下位,近似一橫裂;下唇完整,呈長條形或新月形,表面有乳突;唇後溝連續;下頜前緣具有銳利的角質。須2對,頗發達,約等長,其長度大於眼徑,前須末端到達眼球中部或後緣的下方,後須末端到達眼球後緣的下方或延至前鰓蓋骨。胸部自鰓峽以後有明顯的鱗片。背鰭刺強,其近基部的2/3-4/5部分每側有12-21枚顯著的鋸齒(在大個體較弱,下半部有細齒);背鰭起點至吻端稍大於至尾鰭基部的距離。腹鰭基部起點一般與背鰭第1分枝鰭條相對。下咽骨較狹長,呈弧形,長度為寬度的3.0-3.9倍。下咽齒細圓,頂端尖而稍彎曲,咀嚼面凹入呈匙狀,內側1行的第1個齒很細小,約與外側行的2個齒相等大小。
鰾2室,後室長度為前室的1.5-2.0倍。腸管長,在較大個體為體長的3.0-5.0倍。腹腔膜黑色。體背部青灰色,腹側銀白色。胸鰭和腹鰭淺灰色,尾鰭紅色。在清澈河流中採到的個體,背部色彩較深,體側具黑褐色小斑點。

生活習性

為冷水性魚類,通常在清澈而水流較緩的水域活動,在繁殖季節集群並作短距離的生殖洄游。
攝食植物性食料,以共銳利的下頜角質邊緣在岩石上刮取食物,主要是著生藻類(硅藻、藍藻、綠藻),有時也食水生昆蟲。
淡水生。

分布地區

長江水系和青藏高原

繁殖習性

達到性成熟的最小個體,雌魚體長26.0厘米,雄魚11.4厘米,均系4齡魚。在金沙江中5-6月間的成熟雌體卵巢為產過卵的11期狀態,估計產卵在4月中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