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渡江戰役,亦稱京滬杭戰役,自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作戰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島止,歷時42天,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繼晉滅吳、隋滅陳、宋滅南唐之戰後,第四次大規模的渡江作戰。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開始。它是由江河進攻戰、陸地追殲戰、城市攻堅戰三種作戰類型融為一體的戰略性戰役,其戰場範圍之廣,參戰兵力之多,階段轉換之快,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解放軍在以木帆船為主要渡江工具的條件下,一舉突破國民黨陸海空軍組成的長江防線,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渡江戰役,以它特有的雄偉氣勢和豐功偉績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
篇章。
章節試閱
蔣介石的求和姿態(1)
序
佘志宏
《渡江》一書通過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與文獻讓讀者走進中國近現代史的轉折之年——1949年,揭示時代更替的歷史必然性。更能令人深思的是,在歷史洪流滾滾向前的大背景下,個人的命運被這歷史巨流所挾持,每個人沒有太多的選擇。
渡江戰役是指1949年4月至6月間,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向國民黨軍湯恩伯、白崇禧兩大軍事集團發動的規模巨大的強渡江河戰役。
渡江戰役從1949年4月21日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島止,歷時42天,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繼晉滅吳、隋滅陳、宋滅南唐之戰後,中國戰爭史上第四次大規模的渡江作戰。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開始。它是將江河進攻戰、陸地追殲戰、城市攻堅戰三種作戰類型融為一體的戰略性戰役,其戰場範圍之廣,參戰兵力之多,階段轉換之快,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解放軍在以木帆船為主要渡江工具的條件下,一舉突破國民黨陸海空軍組成的長江防線,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渡江戰役,以它特有的雄偉氣勢和豐功偉績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渡江》一書有著極其鮮明的特點。該書突破了以往軍事紀實文學的窠臼,它不單描寫戰爭,而是把戰爭作為一條主線,以點、線、面相結合的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了在1949年中國時局的轉折和在此背景下各種人物的命運。
該書注重實證,廣泛地徵引了各種稀見的資料和學術上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多次引用剛剛解密的蔣介石日記的內容,人物不再是臉譜化的,而是有血有肉的。
該書有極其嚴肅的學術背景,但整體行文卻是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比如,在寫作有關章節時,作者廣泛地引證了《中央日報》《申報》和《大公報》的原始報導,可以為今天的讀者撥開歷史的雲霧,一窺歷史的複雜與生動。
最後,我還想說一點。《渡江》不僅僅是一部軍事題材的通俗歷史作品,還是一本充滿了智慧觀察的書。該書視野開闊,融入了作者對於那個時代及其人物命運的思考。作者還大膽地破除了“土匪史觀”的舊思維,用相對客觀冷靜的語氣敘述了國共兩黨的鬥爭,同時在書的結尾處,作者還有意識加入國民黨去台後國共兩黨的交往發展,展望了第三次國共合作的願景。
因此,我鄭重地推薦有興趣的朋友看看這本書,定會有所收穫的。
(佘志宏,著名軍史專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
前奏:曠世奇劫金圓券
1948年11月1日,國統區各家報紙都在頭版發表南京行政院關於放棄限價政策,改行議價的聲明,國民黨政府執行了僅僅70天的幣制改革慘澹收場。
就在同一天拂曉,**、羅榮桓指揮的東北野戰軍對瀋陽發起攻擊。當天中午,國民黨軍第8兵團司令周福成和他的衛隊在銀行大樓放下武器。只有小股部隊負隅頑抗,但很快被解放軍消滅。第二天,瀋陽全城為解放軍占領。11月3日,翁文灝內閣辭職。
“完了,全完了!”但凡是有一點見識的國民黨官員,無不在心中暗暗叫苦。而內心最為痛苦的,當數前些日子鋒芒畢露,現在卻委頓之極的蔣經國。
蔣介石的求和姿態(2)
這一年,國民黨在戰場上節節敗退。7月初,國共雙方兵力的對比,已由1946年戰爭爆發時的3.14比1,變為1.3比1。9月,**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抓住有利時機,與國民党進行戰略決戰,決戰方向首先指向形勢於己有利的東北。等9月12日至11月2日的遼瀋戰役結束,國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
毛澤東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然而令蔣經國五內如焚的,卻並不僅是戰場上的一敗塗地,還有國民黨幣制改革的失敗,以及他個人“打虎”的失敗。國民黨在軍事上固然危如累卵,但還未嘗沒有一線生機;幣制改革失敗,就真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了!
說來話長,這次國民黨的幣制改革,是將法幣改為金圓券。雖說事後看來此舉絕對是鑄成大錯,事前國民黨高層卻覺得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幣制改革之前,國民黨政府的法定貨幣叫做“法幣”。法幣從1935年11月開始發行,直到抗戰前夕,共發行14億元,流量不大,較為穩定,對國民經濟發展頗有扶植之功。抗戰期間,因財政支出增加,法幣發行量急劇上漲,發行總額達到5569億元,比抗戰前夕增長了約396倍。國統區的普通老百姓,都是勒緊褲腰帶,盼望抗戰勝利之後能過上好日子。
但可惡的是,抗戰勝利僅僅一年,國民黨便發動內戰,企圖迅即消滅**,以致軍費開支浩繁,財政赤字劇增,法幣發行垂直上升。到了1948年8月20日前,法幣發行額增至660萬億元,比抗戰前夕增加了47萬倍,而物價的增幅更高,較抗戰前上漲3492萬倍。1946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宋子文內閣,和1947年3月至1948年5月的張群內閣,都曾相繼採取措施,企圖止住法幣膨脹狂勢,無奈皆以失敗而告終。
宋子文的辦法是拋售黃金,回籠法幣,將中央銀行的庫存黃金按市價在上海市場大量配售。至1947年2月,共拋售黃金353萬兩,占庫存黃金的60%,回籠法幣9989億元。若在和平時期,這未嘗不是一道殺手鐧。但因為國民黨打內戰,在同一時間,法幣增發了32483億元,黃金拋售所回籠的法幣僅占其中的三分之一。更有甚者,握有大量遊資的達官貴人看到購買黃金比囤積貨物更有利可圖,於是大做黃金投機生意,黃金搶購浪潮日甚一日。中央銀行黃金儲備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宋子文被迫下令停止出售。1947年2月,就在黃金停售的前幾天,一些投機商意識到中央銀行存金已盡,更加緊搶購,以致黃金價格暴漲,市場大亂,此即聞名上海的“黃金風潮案”。宋子文黯然引咎去職,中央銀行總裁貝祖貽則被撤職。
繼宋子文組閣的張群立即以嚴禁拋售黃金、取締黃金投機和管制外匯等辦法,取代宋子文的黃金自由拋售政策。同時,加強敵偽物資拋售,發行了4億美元的短期公債和庫券,以圖回籠法幣。但通貨膨脹速度繼續加快,物價一天漲過一天,張群內閣也是毫無辦法。
蔣介石為使其統治合法化,決定1948年為“行憲年”。所謂“行憲”,就是開始實行所謂**憲政,並按照憲法規定選舉總統,實行總統制。1947年11月,國民黨政府成立了以孫科為主任的“國民大會”籌備委員會,在國民黨內成立了“選舉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大會代表的選舉和籌備事宜。1948年3月29日,“行憲國大”在南京舉行。4月19日,國民大會選舉蔣介石為“****總統”。其後,國民黨內部各派經過激烈的爭奪,大會經過4次投票,於4月29日選出李宗仁為“副總統”。5月1日,大會閉幕。5月20日,蔣介石、李宗仁就任“總統”、“副總統”。此次“國民大會”通過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授權當選總統蔣介石可以不受限制,採取他認為必要的緊急措施,將蔣介石的權力提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其後,組成了行憲後的政府,翁文灝接替張群擔任立法院長。翁文灝是著名地質學專家,曾任清華大學校長,他組閣可謂“書生治國”,在蔣介石看來足以收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