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長篇紀實文學)

2010年是抗戰勝利65周年,又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85周年,而一部記載故宮文物在抗日戰爭中萬里大流遷的長篇紀實文學《承載》,2010年10月10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並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了該書的首發式。

基本介紹

簡介,評價,

簡介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外遷這段歷史,雖然有許多當事人在之後的幾十年中寫了一些回憶錄和文章,但幾乎都是零星的、片斷式的追憶,少有全面的、詳盡的記述。章劍華的長篇紀實文學《承載》首次全景式地展示了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九一八事變爆發,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風聲鶴唳。為了使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物珍寶免遭損毀,故宮博物院毅然決定實施故宮文物南遷。1933年2月5日,承載著文化使命,承載著民族重託,承載著稀世珍寶,一列滿載2118箱文物的火車離開北平,急速向南行駛,拉開“文化抗日”、“文物長征”的序幕。之後,又運出4批,總計13427箱。這些故宮文物先運抵上海,後運到南京
七七事變”後,存放在南京的故宮文物又被迫分南、中、北三路踏了遙遙無期、萬里迢迢的西遷之路,先後輾轉了大半個中國,歷經了日機轟炸、土匪攔截、敵特跟蹤等艱難險阻,使故宮文物沒有一件被戰火焚毀,沒有一件在途中損壞和丟失。
在故宮文物南遷、西遷過程中,以馬衡易培基徐森玉為首的一批中國優秀知識分子,抱著“文化之根在,中國不會亡”的信念,立下“文物在人在,文物亡人亡”的誓言,在另一個戰場上進行了一場艱苦卓絕、沒有硝煙的“文化抗戰”,他們用心血和生命保護著珍貴的故宮文物,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時代壯歌。

評價

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首發式上說,“回顧抗戰時期文物南遷這段歷史,我們會發現,故宮文物的安危是和中華民族共命運的,是和中華民族的感情結合在一起的。章劍華先生的《承載》,回顧了前輩保護故宮瑰寶的史實,是全景式記述文物南遷的一部具有史料價值的紀實文學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