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畛村(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下轄村)

長畛村(山西省沁水縣嘉峰鎮下轄村)

沁水縣加豐鎮長畛村位於沁水縣嘉峰鎮中心開發區域,西臨端潤一級公路,與嘉峰鎮主中心大街和晉煤集團寺河礦接壤相望,全村120餘戶。有一個年產21萬噸的村辦煤礦和一個年產13000標箱的禮花炮廠。是一個務工駐商為主的村莊。截至2007年全村GDP收入3100萬元,人均存收入6300元。同年被評為“全國十佳小康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畛村
  • 總面積:2.5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280畝
  • 人口:420餘口人
具體措施
依託優勢,持續發展
煤炭產業是長畛村經濟發展的支柱,是農民增收的靠山。長畛村以煤炭產業為依託,大力發展新型產業的思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是先後投資5000餘萬元,改善長畛村煤礦風井通風系統,雙迴路電網改造工程,加大技術改進,提高回採率,延長了生產年限;進行了煤炭資源整合和企業改制,最佳化了企業管理結構,提高了企業的綜合效益;安裝防塵網,保護生態環境,並綠化、美化、亮化、最佳化了礦區環境;二是投資150萬元,擴建長畛村禮花炮廠,使該產業成為一個新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三是投資1700餘萬元進行長畛村綜合服務大樓二期工程的,用以發展以餐飲、住宿等服務產業,為全鎮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暢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也是長畛村調產項目中的一個新亮點,打破了以煤炭制約經濟發展的舊局面;四是利用當前煤炭形勢的相對較好的形式,成立了一支運輸隊,解決了一部分勞動力就業,增加村民收入;五是發展現代農業,鋪設3000米的防旱水管道,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廣農業科技,改良小麥種子,做好穩定糧食生產這篇文章。同時積極發展養殖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抓好規劃,科學發展
如何建設新農村,沒有現成的範例可以參考,但作為破解“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許彩政非常重視,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機構,制定具體的工作規劃、實施方案,保證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科學發展。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新農村建設和先進性教育中有效機制緊密的結合起來,組織黨員、農民到通過到華西村、南街村、東四義村等地參觀學習,吸取各地建設新農村的好經驗好做法,結合長畛村實際,創造性展開新農村建設;二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為避免走“建了拆,拆了建”,在2006年8月份,聘請省設計院的專家,對長畛村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考察,做出了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創造性、和諧性的新農村建設規劃;三是科學制定發展目標。在學習先進經驗,把握全村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召開兩委會議、黨員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按照“生產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活寬裕、管理民主”的要求,制定長畛村五年發展規劃,實現三大目標:即家家住新房、戶戶有存款、小車進農家。
文明新風,和諧發展
沒有先進文化的農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建設新農村不能是建設一些新建築,而要發展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應有之意。許彩政基於這個認識,狠抓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風。一是建立農民文化活動陣地,投資50萬元修建了高標準的中心廣場,配備、安裝了健身器材。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廣場周圍,使村民有了一個鍛鍊的好場所,文化公園的建設也為村容村貌增添了一道風景,使村民休閒鍛鍊融於一體;二是組織農民業餘文藝表演,現有一個青年健身對、老年秧歌隊,一個民樂隊,並且經常性開展文藝活動,既豐富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時抑制了酗酒、賭博等不良社會風氣;三是大力發展農村體育事業,青壯年村民喜愛的項目也極為廣泛,極大地激發起青年人喜歡體育事業;四是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有用人才,制定教育獎勵機制,每年對成績優異的學子給予一定的獎學金,大大激發了青少年的學習熱情,村民受教育的積極性一直保持了強勁的勢頭;五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重視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普及初級衛生保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全面推行農村養老和醫療保險,投資15萬元改善醫療診所,購置醫療器械,補貼村民社保費用,方便民眾就醫,提高了村衛生所的醫療水平;六是加強農民知識技能培訓,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村兩委多次組織村民到華西、南街村參觀學習。利用遠程教育廣播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引導兩個養殖戶向技能型、專業型、知識型轉變,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決心,引導農民樹立新風、破除陋習,遠離迷信,自覺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生態人居,安康發展
以人為本,許彩政從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抓起。一是投資325萬元修建了一座長120米寬10米的沁河大橋,投資350餘萬元,新建了北城小區,東城小區,解決了40餘戶居民住房問題。投資100萬餘元打深眼機井和可溶納500立方的高位水池,解決了村民生活用水;二是抓好“五改六化工作”, “五改”即改水、改灶、改廁、改建房、改道路;“六化”即居住別墅化、吃水純淨化、村道硬亮化、燃料煤氣化、電視網路化、庭院綠美化。推行個體集中飼養牲畜,建設水沖式無公害環保行公廁,在村中投放40餘個多功能垃圾箱,方便村民使用。把清掃衛生當成了每天生活的重要工作,每天天一亮,村內的大街小巷隨處都可見打掃衛生的人們。近年來,村民堅持“小掃天天有、大掃三六九”,建了垃圾清掃隊伍,集中收取方式清理村中垃圾,建立垃圾銷毀場,委派專人管理,不定期對村內公共場所進行不階段消毒,嚴防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使村莊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真正使農村環境和人居條件都能得到明顯改善;三是全面實施綠化工程。提出了“人均百株樹,綠化山、溝、壩”的要求,投資50餘萬元改善生態環境,南嶺口種楊樹和松樹,龍門石種植松樹河灘邊緣和公路邊種植風景松、柳、龍抓槐等,黃龍廟種植100畝果園林,已完成了70%的種植綠化任務,再為長畛人民造一座綠色銀行;四是投資260萬元將煤氣接回了村,使村民都用上了乾淨、衛生、安全的新型能源;五是加快推進長畛村舊村改造工程。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要求,逐步改造村中央的舊房區,首先考慮關街、許街的改造,令行村委再批覆10畝左右宅基地解決全村130於戶的住房問題,徹底解決“空心村”的問題,改造面積達到95%,要用五年時間,把全村改造成一個有特色、有新貌的現代化新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