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19年3月,河東長江大橋通過初步設計諮詢評審。12月26日,河東長江大橋開工建設。
2020年12月10日,河東長江大橋最後一個主塔承台澆築完成。
2022年5月31日,河東長江大橋主塔封頂。同年12月,河東長江大橋首船鋼樑完成水上吊裝施工作業。
2023年2月12日,河東長江大橋174米高的主塔上,總重約20噸的嶄新鋼樑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起吊、對接,一段長約20米的橋面與既有橋面結合、連成一體。5月,河東長江大橋更名為納溪長江大橋,並於5月20日合龍。11月30日00:00,納溪長江大橋通車試運行。
橋樑位置
納溪長江大橋位於中國四川省瀘州市,為雙塔雙索麵混合式結合梁斜拉橋。起於
納溪區安富街道下麻柳沱麒祥路,線路自東向西橫跨長江,止於
江陽區方山鎮白塔村,遠期與S307道路連線。
橋樑設計
建築結構
納溪長江大橋由主橋、引橋等組成 。
納溪長江大橋主橋結構型式為雙塔、雙索麵、密索體系,兩岸各設定一個輔助墩;橋塔採用鑽石型塔;塔柱均為變截面,橋塔基礎為承台+樁基礎。主梁採用雙縱肋混凝土梁;雙縱肋主梁間均設兩道小縱梁;主跨梁段斜拉索採用環氧噴塗鋼絞線,採用HDPE外護套,使用與斜拉索型號相匹配的錨具,拉索上均設定抑制振動
阻尼器。
引橋工程全部布置於長江東岸(納溪
安富街道),為預應力混凝土小箱梁 。其中上部結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通過預製場預製,待下部結構完成後,採用頂推法完成T梁的鋪設安裝。
引橋下部構造為連續梁引橋均採用分離式雙柱橋墩,空心薄壁結構,採用承台+樁基礎。樁基均採用鑽孔灌注樁施工,現澆承台,橋墩採用翻模法施工,蓋梁支架現場澆築。
設計參數
納溪長江大橋全長1545米,寬30.5米;橋樑孔跨布置為 9×30米小箱梁+(208米+520米+208米)雙塔混凝土斜拉橋;中跨為三個鋼混疊合梁;主塔塔頂截面尺寸 9×6.5米,塔底為 9.8×7米,塔柱壁厚 0.8至1.6米;輔助墩截面尺寸為3×3米,最大墩高28.5米,最小墩高7米;主塔基礎採用16根等截面鑽孔;橋樑左側主梁與下部結構連線設定8塊雙向球形鋼支座,右側主梁與下部結構連線設定8塊單向球形鋼支座。
|
| |
| 現狀Ⅲ-(1)級 遠期規劃Ⅰ-(3)級 通航淨空高度大於18米 |
| |
| |
| |
| |
| |
| |
|
建設成果
納溪長江大橋在建設工程中的難題及特點為:
橋址處300年一遇洪水位為252.28米,20年一遇洪水位為 247.6米,10年一遇洪水為246.11米,常遇水位241.85米。大橋共布置橋墩18個,有一個橋墩位於10年一遇水位以下;
橋位處河床高程 230.4米左右,橋區兩側屬構造侵蝕淺丘寬谷地貌。谷地內發育長江河流,屬河流侵蝕堆積地貌;
大橋處於航道彎道中,橋面稍寬,通航條件稍差,需要調整原城市主幹道規劃;
大橋部分涉水橋墩在枯水期施工,主要的水下施工橋墩為長江左(西岸
方山鎮)主塔;
大橋在施工過程中,對沿線社會環境、聲環境等有一定的影響;但通過採取措施,可有效地限制污染物,避免污染。
文化特色
納溪長江大橋13號、14號主塔高度分別為174米和176米,主跨為520米,有著“1314520”的美好寓意,實現建築美學設計與結構設計的融合,提升主橋的景觀視覺效果和建築美感。 主跨520米,諧音“我愛你”,兩座主墩為第13、14號,諧音“一生一世”,因此又被稱為“愛情橋”。
納溪長江大橋與瀘州濱江美景相互映襯、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形成“公園式橋樑”,體現了建築美學設計與結構設計的融合,提升主橋的景觀視覺效果和建築美感。
價值意義
納溪長江大橋建成後將改善長江沿岸臨水民眾的出行條件,方便居民出行,改善區域交通條件,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完善國省公路網、提高路網整體效益、促進交通運輸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四川線上 評)
納溪長江大橋建成後,有利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最佳化沿線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同時,大橋建成後有利於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提高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川南城市群發展成為四川經濟新增長極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撐。(中國新聞網 評)
納溪長江大橋和
353國道方山至江北段的建成通車,共同將所在區域內東西向的國省幹線公路有效串聯形成過江環線,助力瀘州進一步加強與重慶毗鄰地區路網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酒城e通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