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制度對氣候變化的適應研究

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制度對氣候變化的適應研究

《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制度對氣候變化的適應研究》是依託華南農業大學,由劉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制度對氣候變化的適應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洛
  • 依託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採取合理的種植制度適應氣候變化,是當前我國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領域的熱點問題。目前相關研究存在的問題:(1)現有作物模型多以單熟制種植制度為研究對象,而不是多熟制種植制度;(2)區域種植制度的研究較少,尤其關於作物品種信息的種植結構的研究相對更少。針對這些問題,本項目以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作物為研究對象,根據該區複雜的種植制度改進GAEZ模型,基於1960-2015年歷史氣象數據和未來百年區域氣候模式數據,研究氣候變化對最優種植制度(潛在複種指數、最優種植作物結構、最佳種植時間)的影響,對比分析最優種植制度與實際種植制度,定量分析經濟社會等對種植制度的影響;基於適應氣候變化的種植制度的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潛力的影響,通過糧食生產潛力定量評估種植制度適應氣候變化的效應;對未來百年氣候變化條件下最優種植制度的時空格局進行預測。本研究為合理採取有效的種植制度適應氣候變化來保障糧食產量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採取合理的種植制度適應氣候變化,是當前我國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領域的熱點問題。本項目以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作物為研究對象,根據該區複雜的種植制度,改進了多熟制GAEZ模型,分別開展了1961-2015年種植制度的時空演變格局研究、種植制度對糧食生產潛力的影響研究和未來氣候變化條件下最優種植制度的預測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1961-2015年隨著氣候的變化,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優潛在複種指數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一年兩熟和一年三熟的適宜區域面積逐年擴大。而且在最優種植結構中玉米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而小麥的種植面積逐年減少,油菜和水稻的種植面積基本保持不變。(2)近55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糧食生產潛力整體都呈現減少的趨勢,糧食生產潛力平均每10年約減少230萬噸。其中在1960s至1990s為持續減少趨勢,21世紀初期,糧食生產潛力出現顯著性的增長趨勢,但2010年後糧食生產潛力出現急劇下降的趨勢。人們如果不調整種植制度來適應氣候變化,糧食生產潛力減產將更加顯著,由於種植制度不適應氣候變化,將導致糧食生產潛力平均每10年減少450萬噸。(3)在未來100年,氣溫將進一步上升,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氣溫的適當上升有助於長江中下游地區複種指數和糧食生產潛力上升,但在RCP8.4情景下,氣溫的急劇上升將導致該區域複種指數和糧食生產潛力下降。並且人們如果不調整種植制度來適應未來氣候變化,糧食生產潛力都將會呈現出下降趨勢。本項目提出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優種植制度的合理布局方案,通過改變種植制度提升長江中下游地區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為農業適應氣候變化和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