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時記憶
- 外文名:Long-term memory
- 學科:心理學
- 信息來源:短時記憶階段加以複述的內容
釋義,研究,信息分類,信息提取,
釋義
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之後,保持時間在1’以上的記憶叫長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容量無論就記憶的種類或數量來說都是無限的。
情景記憶接受和貯存關於個人的特定時間的情景或事件及這些事件的時空聯繫的信息。語義記憶是有關字詞或其它語言符號、其意義和指代物及他們之間的聯繫,以及有關規則、公式和操縱這些符號、概念和關係的算法的有關內容。神經細胞電活動也可更進一步地,導致某些特定的功能分子的變化;這些在結構組成上的特定變化被維持下來,就可形成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能保持許多年甚至終身的永久性記憶。它的容量似乎無限,但也有人認為它的範圍是5萬到10萬個組塊。長時記憶的信息主要是對短時記憶內容加以複述而來的,也有由於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研究
自19世紀末期H.艾賓浩斯開始記憶實驗以來,大多數心理學家對記憶的研究都是有關長時記憶的,研究的課題主要集中在長時記憶中信息的組織和遺忘的規律。
過去一直認為長時記憶的信息是以聯想的方式組織的。20世紀30年代,F.C.巴特利特提出了“圖式”的概念。他認為識記是把新材料整合到個人的圖式中,即組織進個人的知識經驗中,這樣新材料就進入了記憶的存儲系統。50年代,研究者發現人們學習排列不規則的詞表後,回憶時往往要加以分類的現象,因而認為組合依賴於概念的分類。70年代,E.托爾文提出語義記憶和情景記憶兩種長時記憶系統,認為它們之間存在著差異。語義記憶存儲的信息是詞、概念、規律,以一般知識作參考系,具有概括性,不依賴於時間、地點和條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擾,比較穩定。情景記憶存儲的信息是以親身的經歷作參考系,因此是一時性的,時空上有限定條件,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干擾。
信息分類
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可分為詞語和表象兩類,有兩種信息組織方式:言語編碼和表象編碼。言語編碼是通過詞加工信息,按意義、語法關係、系統分類等方法把言語材料組成“組塊”,幫助記憶。表象編碼是利用視覺形象、聲音、味覺和觸覺形象組織材料,幫助記憶。兩種編碼方式各有其特點。一般認為大腦兩半球是分工的。左腦管語言、右腦管表象。一般人在長時記憶中,對信息的編碼往往是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互相補充。但也存在個體差異,有人偏於這一種方式編碼,有人偏於另一種方式編碼。
信息提取
長時記憶信息的提取有兩種形式:回憶和再認。這兩種形式提取信息都需要運用一定的策略,即依靠一定的線索和選擇一定的中介。在這方面有兩種看法:一種是搜尋理論,認為信息的提取是根據信息的意義、系統等來搜尋記憶痕跡,使痕跡活躍起來,回憶出有關的項目;另一種是重建理論,認為記憶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存儲起來的不是成熟的記憶,而是一些元素或成分,回憶就是把過去認知成分匯集成完整的事物。人們認為這兩種理論並不矛盾,適合於不同的編碼方式。搜尋理論可能適合於表象記憶,重建理論則適合於言語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