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學校始建於1936年,前身是私立吉林助產學校。學校創立之初,有兩位特別贊助者,五位校董,十餘名教職工。
1955年7月,學校由吉林市遷入長春市,地址:長春市朝陽區工農大路13號。
1958年,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多快好省地發展教育事業的指示精神, 1958年5月1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學校升格為長春醫學專科學校。
1968年10月,長春市革命委員會決定,成立長春市衛生學校革命委員會,長春市衛生學校這個校名一直沿用至1993年。
1978年,吉林省政府決定學校開始招收大學本科班,這也是中專學校可以招收本科班的先例.
1980年,教育部確定學校為全國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1983年5月,全校大搬遷,在困難中重建。
1987年,為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挖掘潛力,發展委託、代培和跨部門、跨地區的橫向聯合辦學,與生物製品所等8個單位聯合辦學。
1992年3月24日,通過普通中等專業學校辦學水平評估。
1993年11月5日,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恢復為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2001年,與長春市職工醫科大學合併。
2007年,與長春市直機關業餘大學合併,組成新的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教育部人才培養水平評估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被吉林省教育廳確定為示範專科學校,被長春市政府評為模範集體。
2012年6月,吉林省教育廳將學校確定為全省首家“大學生生命教育暨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辦學規模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272人,校內兼課教師30人,總計302人,高級職稱96人,占35.29%;中級職稱109人,占40%;初級職稱65人,占24%。專任教師中博士研究生10人,占3.7%;碩士研究生169人,占62%;本科生91人,占33.5%;大專及以下4人,占1.47%。專任教師272人,校內兼課教師30人,總計302人;其中具有雙師資格139人,占46%。兼職教師共151人。高級82人,中級48人,初級21人。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18人,大學本科132人。
學校有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5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7個,吉林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6人。
吉林省級教學名師:李淑慧
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團隊(王春梅)、中醫專業教學團隊(許兆亮)、口腔專業教學團隊(施艷娟)、護理專業教學團隊(袁兆新)
院系設定
截至2015年1月,學校設有5個系部(基礎醫學部、臨床醫學部、護理系、藥學系和醫學人文部),附屬醫院2所,招收24個三年制專科專業,2個本科“3+2”銜接專業。
銜接本科院校名稱 | 銜接專業 |
---|
吉林醫藥學院 | 護理學 |
藥學 |
資料來源: |
附屬醫院: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二級甲等)、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二級甲等)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1月,學校有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3個,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吉林省示範專業6個,吉林省特色專業(群)3個,吉林省品牌專業(群)2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優秀課程7門,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2個。
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臨床醫學、藥學、康復治療技術
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藥物製劑技術
教育部衛生部第一批卓越醫生培養計畫試點單位:臨床醫學
吉林省特色專業(群):臨床醫學專業群、護理專業群、藥學專業群
吉林省示範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療美容技術、藥學、護理、生物技術及套用
吉林省品牌專業(群):臨床醫學、護理
長春市示範專業:護理
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康復專業實訓基地、護理專業實訓基地
精品課程:
級別 | 課程名稱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護理評估技術
|
中藥化學實用技術
|
教育指導委員會精品課程
| 社區護理技術
|
病理與臨床套用
|
省級精品課程
| 組織胚胎學
|
護理基礎技術
|
臨床基本技能
|
病理學
|
診斷學
|
生物工程綜合實訓
|
資料來源: |
優秀課程:
課程名稱 | 系部 | 立項時間 | 級別 |
---|
婦產科學
| 醫學系
| 2008.11
| 吉林省優秀課程
|
口腔修復學
| 醫學系
| 2010.12
|
美容藥物學
| 醫學系
| 2009.12
|
外科學
| 醫學系
| 2012.12
|
預防醫學
| 醫學系
| 2012.12
|
針灸學
| 醫學系
| 2011.12
|
中醫診斷學
| 醫學系
| 2011.12
|
資料來源: |
2009年,學校教師劉偉的《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院校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研究》獲得第六屆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張明淑的《高職高專藥學專業職業關鍵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和劉淑文的《在基礎醫學教學中培養醫學高職高專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研究和實踐》獲得第六屆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
交流合作
2012年5月,學校和四平市中心醫院共同簽署“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四平市中心醫院(中國醫科大學四平醫院)校院合作教學實習基地協定書”,達成了“頂崗帶薪實習、定向訂單培養”的合作項目。與長春市人民醫院、北京佳美口腔醫院、吉林心臟病醫院、長春市產院、德惠福陽醫院、吉林大學第四醫院等多家醫院簽署頂崗帶薪實習協定,與吉林康乃爾藥業有限公司共同制定專業發展規劃與人才培養方案。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月,學校有5個校級科研機構。
校級科研機構:衛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生命教育研究與推廣中心、護理學研究所、藥物套用技術研究中心、康復套用技術與老年看護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4年,學校教師共參與編輯教材20部,開展了《“校企院”聯合培養在我校藥學類專業中的套用研究》、《藥學類專業工學結合有效模式的實踐研究》等項目的研究,發表了《藥學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發展對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高專教材建設研究》等相關論文。
截至2015年1月,臨床醫學部教師主編副主編教材20餘部,完成省部級以上課題30餘項,發表省級以上論文100餘篇,護理系教師主編和參編人民衛生出版社教材23部,在研教科研項目33項,發表國家級論文50餘篇。
2008年,學校教師杜鵑的《AQP-2在1型糖尿病腎功能改變早期的表達及臨床套用研究》獲得長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趙丹妮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執行過程的精細化管理》獲得吉林省高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學術資源
截至2015年1月,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41萬餘冊。
文化傳統
校訓
醫道天德
釋義:“醫道天德”語出元代
王好古《此事難知·序》“蓋醫之為道,所以續斯人之命,而與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
“
醫道”,是從醫之道、生命之道,是通於自然與社會之道,是天地人和通的生生之道。戰國·《黃帝內經素問》中說“道之大者,擬於天地,配於四海。”說明了這種道是廣闊恢宏的。“天德”指天地包容萬物、滋養萬物,對萬物普同一等,卻不計回報之德。
將“醫道天德”作為校訓,強調醫學院校的師生都應該具有與天地長養萬物不求回報的大公無私相一致的德行。
校徽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校徽如右圖所示:
釋義:校徽由雕塑、書、
盾牌、校訓和學校中英文全名組成。校徽主色調為藍色,雕塑為本色。
校徽各部分及色調的寓意:書是知識的象徵,將書放在下端,表示知識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學校要尊重知識;將翻開的書放在學校門前雕塑的後面,表示知識的大門已經打開,希望全校師生能夠以書為伴。
盾牌是抵擋外侵的工具,意即學校要肩負起守護人民生命健康、教育師生用高尚的道德抵禦不正之風侵蝕的責任。
DNA雕塑頂部凸出盾牌上沿,表示學校倡導各項工作不能墨守成規,要衝破傳統束縛、敢為人先、勇於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藍色寓意青春、敏銳、朝氣、正派,象徵學校蓬勃發展、蒸蒸日上。